自從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後,開始不自律了。相信很多家長都有同感。好多回,我與學生家長通過線上進行“家訪”時,有家長語重心長地說:“一個MCO,孩子變樣了。我不知道該怎麼教。”
“老師,你可以親自聯繫他。他現在不理我。我沒辦法跟他說話。一開口就吵架。”
ADVERTISEMENT
“老師,他每天對著電腦手機玩game,說不聽,我真的沒辦法了。”
放下手機,我的心揪著。我家的小孩也一樣,學習不自律。身為家長難,身兼家長和教師的我,更難。
說真的,疫情前,學校放學回家,他總會先把功課做完才享受他的快樂時光。玩玩具,看電視,下棋,閱讀都是他喜歡做的事。只要他做好本分,基本上我們大人沒有太乾涉他的生活。記得那時,我們不需要擔心他的學習狀況。往往回到家,他做他的事,我做我的事,孩子爸爸做他的事。傍晚一家三口去公園跑步,玩樂。晚間,母子會粘在一起閱讀談心入睡。這是疫情前的生活模式,甚是喜歡。
疫情間,居家學習模式帶來了一些困擾。孩子在上課時,爸爸媽媽也在上網課。偶然間,發現孩子用電腦上課,會偷偷轉換“頻道”,清脆響亮的聲音是他老師的,畫面則是阿神的麥塊視頻。我盯著他,他笑眯眯地說:“我做完了,等其他同學寫完啊!”一次兩次這樣回應不用緊。久了,就會覺得那是藉口,讓我心裡很不踏實。但孩子的自尊心很強又不能直接揭穿他。檢查功課,就是對孩子產生不信任。孩子也有這樣的心理反應,認為大人不信任他。因為懂他,所以沒有特別“監視”他。因為這樣做只會一步一步破壞自己跟他之間難得建立起來的情感。
但,後來漸漸發現那是一種放縱。
一次,檢查了他的功課,不得了了。本子裡列出好多他沒完成的功課。我想,這是身為教師“放生”自己孩子的苦果。這需要一顆很強大的心才能面對。打開他的課本,這回才發覺四年級的課程,真不簡單啊!那時,我和外子花了好多好多時間監督他做完各科功課。叫他寫功課往往就是父母和孩子關係最緊張的時候。雙方若沒控制好情緒就是關係決裂的時刻。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是大人逼他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有時心不甘情不願地寫功課,這樣學習會有什麼成效?這個時候,身為老師兼父母的你會發覺無論自己是個多優秀的老師,在這孩子面前卻什麼也不是,總有一種管得了別人家孩子卻管不了自己孩子的無奈,一點也驕傲不起來。
這個階段,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有他自己的情緒,有他自己嚮往的生活方式,凡事不喜歡受約束。他開始嫌大人囉嗦,嫌大人煩。不去想還好,想到這事卻深深自責。整年下來,網課,批改工作不停歇。夜裡,總會驚醒過來,反思反省而輾轉難眠。教育孩子這件事若做不好,父母實在有很大的責任。但要引領這個階段的孩子該從哪裡開始?瞬間,感覺自己好像一艘迷失在海中央的小船,尋找著航向。
先理解,後教育
後來,我減少參與學術課程,把時間挪向心理輔導課程,希望從中獲得一些方法來應對自己的孩子,一方面也可以用來應對一些特殊的學生。主講人說孩子越感覺被逼,不自由,他就會越反抗。沒錯,只有學會理解孩子或學生的感受,和他們搞好關係,雙方才有得談。
應對孩子,我開始每天列出他必須完成的任務,讓他自己選擇先做什麼,幾點要做,讓他擁有自主權決定他自己的事。這樣做,果真有了收穫。孩子很喜歡跟我分享他建築的麥塊風格。平時忙起來,總是敷衍他兩句“不錯”或“還好”,每回看到他意興闌珊地走開,心裡又很過意不去。這回就嘗試放下手中的活兒,專注聽他說話,甚至眼睛看著他,並做出適當的回應,即使不懂他的麥塊遊戲世界,我也嘗試配合,聽完他的分享,然後給他的建築作品點評,更為他製作的視頻打分,讓他覺得自己做的一切受重視。
我倆在這樣的相處互動下,彼此都有了好心情。接著,他就會在我不留意時偷偷完成其中一兩項功課再繼續玩樂。這是他給我的驚喜。在這過程中,我重複讓他知道自己若能自主完成任務,做完該做的事,爸媽絕不會嘮叨。他表現好,我給他適當的讚美,外子則以他喜歡的美食作為鼓勵。這樣做確實減少了家庭不悅的氣氛。這一路走來,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態與需求真的很重要。先理解,後教育,說的應該就是這樣吧!
戴晨志老師說:“千萬別把孩子的信心,全罵光。孩子一定還有他們可以生存、活得很好的方式與才華。請多多相信他、肯定他、鼓勵他,千萬不要責打他、痛罵他、嘲諷他。”是的,在孩子學習過程中,鼓勵孩子確實比責罵來得更有成效。為了孩子,為了學生,我還在努力學習,學習尊重,學習忍耐。生氣時,忍著氣,不讓自己在生氣時做出任何決定。這是不生氣的情緒智慧。
讀懂孩子的心,給予溫暖培育才是真正地愛孩子。人生沒有回程票,讓我們在未來的日子裡一起為愛啟航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