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無線射頻識別(RFID)一個看似無害的高科技產品,它的出現是多少仍在使用“一觸即通”(Touch ‘n Go)人的救星,比如駕駛技術稍遜的車主,一旦無法在收費站時停車靠攏那冷冰冰的觸碰儀器時,或者在打開車窗那一刻發現伸出的手距離觸碰儀器仍有一段距離,那唯二的方法就是司機打開車門擠出再把“一觸即通”卡去觸碰儀器,再不然就是司機隔壁的乘客下車繞過去用“一觸即通”卡去觸碰儀器,假如碰上暴風雨之時,淋個落湯雞並不出奇,至於稍微“先進”的Smart Tag,使用者也是抱怨不停,比如電池不給力或無法被掃描到,但不管“一觸即通”或Smart Tag,最常面對的問題就是必須前往指定地點才能充值。
而RFID的出現似乎一舉解決以上的問題,比如無須充值,只要電子錢包有足夠餘額即可,再來也無須擔心電池是否給力,因為過路費就是直接從電子錢包中扣除,所以就算手機沒電了,也不會有所影響,但無法順利掃描則是一直都存在的詬病,因這個詬病RFID從推出以來,並沒有很明顯舒緩收費站前堵塞現象,有時甚至因為無法掃描,前方車子必須倒退而造成進一步堵塞。
但對於常年在冷氣辦公室內運籌帷幄的“精英”領導,絲毫無法體恤必須依靠倒後鏡在狹窄的車道中倒退,或者長時間塞在車龍的心酸,正因為沒有親身體會過這類心酸,所以很多時候這類辦公室領導就會天馬行空模擬出很多“創意”,比如工程部計劃在今年底把RFID普及化達到60%,可是那邊廂RFID最常被詬病即無法順利掃描的問題仍未解決,領導卻匆忙於本月15日在南北大道從檳城柔府到柔佛新山的83個收費站正式啟用RFID通道,並取消了一些收費站本來有的Smart Tag通道,結果正如所預測,因RFID失靈而造成嚴重塞車,一些收費站的車龍一度長10公里,司機除了對收費站工作人員破口大罵之外,網民也在PLUS的官網留言,最終PLUS兩度關閉留言功能,進一步加劇事件的惡化。
面對這樣的窘境歸根究底就是領導缺乏親自下場(turun padang),實地瞭解情況有關,倘若領導在這之前已經很清楚RFID會有哪些問題尚待解決,那就不會做出如此天馬行空的決策,再來是更明白一件事,那就是要疏通交通就必須給予更多的選擇,比如在開放RFID的同時也繼續保留Smart Tag及Smart Tag,即多管齊下。
其實這也不是首次出現這類問題,其中有兩起事件就是如出一轍,第一就是電動火車(KTM)必須購買火車卡,第二就是冠病疫情爆發後要求全部人在進入任何場所時必須掃描MySejahtera,以電動火車的事件為例,並非每一位乘客都是長期使用者,比如遊客或臨時有事者,對於這類人士必須花一筆錢購買一張接下來可能以後不再用上的火車卡,並不是明智選擇,假如鐵道局允許他們可以用現款或電子錢包支付一次性車費,豈不是能更好解決問題呢?
至於冠病後要求每人必須掃描MySejahtera,確實這是用於追蹤確診者是否有接觸過哪些人的方法之一,可是在實行前是否有考量到長者,尤其是一些連智能手機也不會使用的長者呢?當然最終當局允許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長者可以用手寫方式來記錄,這不啻是個值得鼓勵的方法。
對於新科技的使用我並不反對,身在科技日益進步的時代,倘若對新科技有所排斥,那相等於自我限制,但我更希望的是當局在引入任何新科技之前,仍必須把一些舊有的保留一段時間,就當作是一個緩衝期,從而讓更多人可以追上,而不是為了要達到某某目標就限制使用者的選擇,衷心希望當局在日後可以多多關注,只是你覺得可能性有多大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