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词典》编委会说:“我们之所以义无反顾地做这件事,主要是想记录与描写马来西亚华语词汇,让马来西亚华语走入国际视野,促进其他国家和地区对马来西亚华语的了解。”
ADVERTISEMENT
在汉语大融合的特殊时代里,马来西亚的华语文推广和研究者,充满信心地关注自己,关注华语的国际发展,是难能可贵的。
汉语大融合是当前现代汉语和国语/华语的现状。在汉语大融合的特殊时代里,应该更注重各华语区之间在交流中达意的准确性,让语言在交流中自然融合。因此我们应该了解彼此的语言差异,才能减少差异,更好地为汉语的和谐融合建立基础。这是我和中国朋友们这些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我们编纂了《全球华语词典》《全球华语大词典》,进行了全球华语语法研究,目的就是希望了解华语区的语情,使融合更加顺利、更和谐。
从1994年开始,我就注意华语区的语言问题,并且和不同的学者合作,进行了语法和词汇的研究。汪惠迪先生的《新加坡特有词语词典》(1999)是新加坡特有词汇的第一本词典。汪先生说:“在周教授的鼓励和推动下,笔者才下决心整理所搜集的资料,撰写论文,并编写这本小词典。”
《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词典》虽然早已编成,但却至今才出版,这表现了马来西亚关心华语的朋友正在努力让自己和国际接轨,这是非常可喜的。词典的编辑出版,将为今后马来西亚华语的研究奠下基础。
这部词典所搜集的词语,非常有特点,我举些例子:
毙命:“一名妇女步行前往工作途中,惨遭一辆国产轿车猛撞,当场毙命。”《现代汉语词典》:丧命(含贬义)。因为“毙”是“死”,“用于人时多含贬义”,但是马来西亚多用“毙命”,少用“丧命”。
朝向: “高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具创意、革新思维及高技能人才是我国朝向2020年高收入国家的重要条件。”用为动词,《现代汉语词典》:“这套房子设备不错,只是朝向不理想。“用为名词。
党魁:政党的领袖。《现代汉语词典》:政党的首领(多含贬义)。“魁”构成的词有“魁首、罪魁、夺魁、花魁”等,并不限于贬义。
迟婚:过了适婚期才结婚。《现代汉语词典》:“晚婚”。“迟”和“晚”是同义语素,表示“比规定的或合适的时间靠后”这个意义,马来西亚和其他华语区都用“迟”,我们都说“来迟了“,普通话说“来晚了”。
传召:“被反贪污委员会传召问话。”《现代汉语词典》:“传唤”。在“召唤”之间,各选一个语素。
“达致:达到,达成”,“顶限: 上限”,“恫言: 恫吓”,“抵步: 抵达”,“蹲牢:蹲狱”,“督工:监工”,“断货:断档”等,都是对不同语素的选择。
端靠:“学英文不能端靠背单词,学文法。” “端靠:全靠;只靠。”“端”的语素义是比较特殊的。
川行:(公共交通工具)行驶、航行。“巴士公司纷纷减少川行服务路线。”用名词语素“川”修饰动词语素“行”,构成“川行”,是古汉语的构词现象,如“川流不息”“波及”等。现代汉语用“穿行”。
对付:指处罚、处置。“警方已采取行动对付涉嫌在该起冰毒案中隐藏毒品证物的警员。”现代汉语没有这个用法。
抵步: “部分刚抵步的游客马上掉头离开”。 《现代汉语词典》:抵达。
这些词汇和普通话有些不同的,但在马来西亚的华语里都生了根。我们应该尊重马来西亚的用法。
这部词典的出版,能带动马来西亚华语研究者对自己语言的研究兴趣,摆脱一路来摇摆在国语和普通话之间的窘境。我更希望词典的出版,能引起马来西亚语言教学者与研究者的注意,对选词与词义解释等等,提出不同的看法。学术研究需要讨论,一片死寂,是不健康的。
关于华语逐渐融合的问题,我的基本观点是:
一、 各华语区的变异情况,是多样和复杂的。
各华语区可能都有自己的语言应用习惯,不同的规范标准,很难统一。这是历史造成的。马六甲的华人坟山墓碑里,最早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就有华人和当地土著女人通婚的墓碑。 早期的华人移民,大多数是没有受什么教育的闽粤农民。这样的移民背景,以及华语与当地语言的接触,必然给马来西亚的华语带来不同的特点。马来西亚又曾是英国殖民地,英语是社会的顶层语言。在英语强势语言的压力下,必然在华语词汇和语法上留下痕迹。
和其他华语区一样,马来西亚的华语也是没有口语基础的。台湾人和南洋的华人,早期都说南方方言。中国国语的推广,影响了台湾人和南洋华人。许多书面语词汇,通过注音符号的注音,或者电台广播,直接被用在口语里(台湾将“和”说成han,就是广播的结果)。这种大量的书面语词汇出现在口语里,是台湾国语和华语的显著特点,如“令到”、“而已”。许多现代汉语书面语已经不常用的词汇,如“病黎”“灾黎”“询及”“建竣”等,也出现在报章上。对这些现象的整理,可以加深马来西亚学者对自己语言的认识,并在全球华语的研究上,做出贡献。
二、 在语言的应用与推广方面,规范是必须的,但同时要注意自己华语的特点。
谈论规范,既要注意交流的需要,也要尊重各个区域相对的自主性。从交流的需要说,华语必须保留共同的核心,才有利于华语的全球推广。怎样在交流的需要和自主之间保持平衡,必须慎重考虑。
过去,马来西亚的语言研究与语言教学者没有充分注意自己的语言特点;自己的研究,也没有具体的研究计划。这对于建立自己的语言信心是不利的。我积极提倡大华语,就是希望各华语区能有信心的研究与推广自己的华语。
《马来西亚华语 特有词语词典》的出版,是马来西亚朋友了解自己语言的开端。除了能“让马来西亚华语走入国际视野,促进其他国家和地区对马来西亚华语的了解”之外,更能建立与扩大马来西亚语言研究者的信心,为马来西亚华语人才的培养,以及为马来西亚华语教材的编辑,建立基础。我期望在汉语国际化的过程中,能出现马来西亚的华语教学课程。
各华语区研究自己的词汇,将这些词汇编成词典,如《新加坡特有词语词典》、《香港社区词词典》、《新华新词语词典》、《大陆及港澳台常用词对比词典》等等。在各类地区性词典的基础上,就能修订和补充2016年出版的《全球华语大词典》,使《全球华语大词典》成为真正世界性的华语词典。
《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词典》的编辑参与者,也将能在修订《全球华语大词典》工作上,为华语的国际化贡献一份力量。
在推进华语国际化的进程上,《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词典》的出版,能对华语区之间的交流做出贡献,也让马来西亚的语言研究受到国际的注意,更能带动其他华语区编辑出版自己的华语特殊用词词典。
希望这是马来西亚参与华语国际化的一个开端,让马来西亚的华语研究进一步和国际接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