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微隐于学

|
发布: 8:00am 27/01/2022

疫苗

宋明家

微隐于学

重症

猝死

疫苗

宋明家

微隐于学

重症

猝死

宋明家.疫苗為什麼吃死貓?

宋明家

由於這些“心理作用”和“濃縮效應”因素,加上幾乎人人都打了,凡是有什麼不幸事件的發生,都可以把帳算在疫苗頭上,結果疫苗就被吃了很多死貓。

ADVERTISEMENT

上一期的拙作〈疫苗接種後的“殘酷”事實〉,提到2021年疫苗接種計劃開始後,我國突然出現“猝死案劇增”的現象。

到底猝死案有沒有突然大幅度增加?

由於國家統計局網站找不到相關資訊,衛生部到今天也沒對此做出回應,任由民眾在社交媒體徑自憑感覺揣測,加上馬來西亞沒有針對這課題有研究發表,我發了簡訊問來自全國幾個州的醫生和醫學院教授朋友們一個簡單問題:“根據你的觀察,你服務的醫院在這一年內有猝死案劇增現象嗎?”

共有11位朋友回應該詢問,當中包括急症室醫生、心臟專科醫生、州級醫院副院長、醫學系教授,沒有一位說他們的醫院有這現象,只有一位醫生說“Not sure”。

為什麼“醫院內”醫護人員沒看到的“猝死案劇增”,“醫院外”的民眾卻堅持看到這個現象?

比較合理的的解釋,就是上一期文章所說的:“疫苗瓜李之嫌”情緒。

當然,在於“族群水平”來說,每一款疫苗確有極其微小的“致死”率(例如AZ因血栓而發生的悲劇是百萬分之1.5);對“個人水平”上來說,這間中的“疫苗-猝死”因果關係,是需要詳細的醫學調查。

與此同時,當我們嘗試從國外取得資料的時候,找到的反而是因染疫後心肌炎發生率提高,導致猝死率增加的數據;比如“心臟停止”(cardiac arrest)和冠病疫情有正向關聯的報告,都曾被美國和意大利研究人員發表過(參見2020年6月《European Heart Journal》、2020年7月《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1年8月《Heart Rhythm》期刊文章)(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562486/;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2010418;https://www.heartrhythmjournal.com/article/S1547-5271(21)00771-2/fulltext)

另,為更深入瞭解心理因素引起的疫苗不良反應,Harvard Medical School團隊使用元分析(meta-analysis)探討12項大型研究、總共45380名受試者的不良反應數據;有趣的是,接受第一劑安慰劑後,76%的非疫苗組受試者出現“不良反應”,第二劑的百分比則為52%(引2022年1月18日《JAMA Network Open》論文;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88172?s=08)。

我不是說疫苗沒有不良反應的可能,但這些研究數據都在傳達一個訊息:整體來看,疫苗副作用或猝死案,並沒有如社交媒體所謠傳的那麼可怕。

目前科學數據顯示,疫苗引致的心臟疾病案例確實存在,但兩害相較取其輕,在族群水平上,選擇“疫苗不良反應”較輕的“小害”,避開“染疫後和死亡,以及醫療系統癱瘓影響其他病症患者”的“大害”,很明顯的是個明智決策。意大利疫情嚴峻期間,因醫院ICU病房使用率爆表,導致全國的“到院前死亡”(out-of-hospital mortality)大幅提升43%,而腫瘤患者死亡率更增加77%(見2021年3月22日《PLoS ONE》,鏈接: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248995)。疫情導致非冠病病人得不到妥善醫護照護和治療,是鐵一般事實,意大利是如此,全世界眾多國家也是如此。

另一個我們突然看到疫苗不良反應案例劇增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人類在短短一年內,接種數以億計的疫苗劑量。

以下是美國“疫苗不良反應報告系統”(VAERS)上,幾種常見疫苗的死亡率數據:

(1)水痘疫苗(varicella vaccine):每百萬劑有1宗死亡案例(1995年5月–2005年12月)(2020年3月《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https://academic.oup.com/jid/article/197/Supplement_2/S170/844439)

(2)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 vaccines):每百萬劑有2.3宗死亡(2006年6月–2015年9月;總劑量為8千萬)(https://www.cdc.gov/hpv/hcp/vaccine-safety-data.html)

(3)乙型肝炎疫苗(HepB vaccine):每百萬人有12宗死亡(2005年1月-2015年12月;總劑量360萬)(2018年1月《Vaccine》;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241647/)

從2020年12月14日至2022年1月10日,短短一年又一個月內,冠病疫苗接種劑量為5.2億,呈報VAERS的死亡例是1萬1225,相等於每百萬劑有21.5宗死亡案例(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safety/adverse-events.html)

必須注意的是,VAERS接受民眾或醫生提報的所有接種後不良反應(包括死亡),即便它們和疫苗沒有關聯;當中大部分經過醫學證明後,證明和疫苗無關的死亡。因此,這些數字不能當作“疫苗-死亡”因果關係的科學證據,它只是一個美國CDC和FDA用來監測疫苗安全的系統。

更重要的是,相比過去其他疫苗“鬆散”注意力,新冠疫苗在短時間內人人加倍關注、親友間相互提醒的“聚焦”效果下,醫生和民眾警惕加強,提報VAERS的醒覺也都提高。

由於這些“心理作用”和“濃縮效應”因素,加上幾乎人人都打了疫苗,凡是有什麼不幸事件的發生,都可以把帳算在疫苗頭上,結果疫苗就被吃了很多死貓。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