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29日中央電)“你看,這裡平常會有螢火蟲飛來飛去,這幾年汙染嚴重,螢火蟲就越來越少了。”
泰國民眾素吉從曼谷移居回到和曼谷只有一河之隔的家鄉邦喀造,希望保留家鄉的良好生態環境。14年前投身保護螢火蟲的運動,素吉期盼把邦喀造打造成為人類和螢火蟲和平共存的生態島。
今年67歲的素吉講話節奏慢慢的,談起螢火蟲,眼裡散發出光芒。
和曼谷都會區相隔著湄南河的邦喀造被稱為曼谷的都市綠肺,由於被昭批耶河三面包覆,從空照圖看呈現類似半島的形狀,交通較為不便,發展程度遠不如只隔著湄南河的曼谷,但也因此保留較為原始的樣貌,是許多曼谷人週末想要親近大自然的選擇。
在邦喀造出生的素吉在外地包括曼谷生活多年後,決定在40歲左右搬回邦喀造,和高度發展且長年飽受空氣汙染之苦的曼谷相比,他發現邦喀造的空氣清新,家裡後院的整棵樹上都是螢火蟲,令人感動不已。
“我就跟老婆說,我們也不要搬家了,就在這裡做一些能夠造福社區的事情好了,想了想,決定來做一點保護螢火蟲生態環境的事情。”
就這樣,素吉和志趣相投的幾個朋友14年前展開這段保護螢火蟲的旅程。一開始他們想得很天真,以為樹種下去,螢火蟲就會來,殊不知源頭在於水太臭太髒,樹種了,螢火蟲仍然沒有來。
從治水種樹 吸引螢火蟲
素吉和他的團隊決定先從治水開始做起,他們發現運河的閘門壞掉無法升降,是造成水無法流動而髒臭的原因,閘門修理好之後,水慢慢開始流通,螢火蟲慢慢地開始聚集,13年來每年邦喀造都可以看到螢火蟲滿天飛舞。
每年免費開團 辦工作坊
素吉每年都會在蘭普邦卡索社區免費開團或是舉辦工作坊,從教育的角度出發,帶著有興趣的民眾和小朋友觀察運河旁的樹林,數著一隻一隻發亮的螢火蟲,告訴孩子螢火蟲存在對環境的意義。
有螢火蟲的地方代表有著乾淨的水源和生長良好的樹木,這也代表人與環境和諧共存,素吉的夢想是讓邦喀造成為螢火蟲棲息的小島。他說:“螢火蟲只是一種很小很脆弱的昆蟲,如果這樣微小的生物也能夠跟我們共處,人類的環境一定很不錯,我們可以告訴全世界的人,來到泰國首都曼谷,過河就可以來到這座小小的螢火蟲小島,那一定是個神奇的景象。”
2020年因發展 螢火蟲數量減
但發展的浪潮席捲全球,邦喀造也不能例外,素吉觀察到,2020年開始因為道路拓寬,加設路燈,螢火蟲數量開始減少,不只道路工程,政府整治運河的工程也大大影響螢火蟲的棲息地,造成微生物和藻類減少,直接影響螢火蟲的生存。素吉嘗試和政府單位溝通,但開發工程仍然沒有停下來過,令素吉感到有點灰心。
邦喀造被稱為曼谷的綠肺,是因為廣大的綠化面積可以持續生產新鮮空氣,但若開發工程持續進行,綠化面積越來越少,素吉感到憂心忡忡。
雖氣餒但絕不放棄理想
雖然氣餒,但素吉不會放棄對保護環境的理想,“我只是很小一部分,但會繼續努力,讓大家看到環境的重要性”。
素吉認為,如果邦喀造不再有螢火蟲,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我不會放棄的,即使只剩下2、3只,只要還可以恢復,我們就會靜待時機,每個人都一定能看到它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