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意識到,不僅官僚主義造成人民的政治冷漠,人民的政治冷漠也正是官僚主義之所以生生不息的元兇,兩者其實是互為因果的。
ADVERTISEMENT
英國首相約翰遜最近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原因是他被揭發在去年英國疫情最嚴峻且全國強制封鎖的情況下,與眾多幕僚開了多次派對,不僅群聚且都沒有戴口罩。這件事讓他不僅民調直線滑落,還搞得眾叛親離,無論是保守黨還是工黨都沒人支持他,下臺幾乎只是時間問題。
但同樣採取西敏寺制度的我國,對於政治人物所爆發出的醜聞卻似乎特別“寬容”,不僅政壇上的官老爺和議員們們鮮少同仇敵愾地抨擊爆發醜聞的政治人物,人民似乎也對政治人物爆發醜聞早已麻木。
我們不難發現,政壇儘管這些年來動盪不安,但在政策上卻常常缺乏新意,不僅頻繁出現由不適任或不專業的人選擔任部長等職位,還缺乏更有前瞻性的施政藍圖,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就互相推諉,心裡想反正人民很健忘,過了就沒事了。因此可以說馬來西亞儘管政客活躍,但政治就如一潭死水,也直接導致國家至今仍停滯不前。
而官官相護的官僚主義也讓政客們意識到,只要能討好其他政客,形成穩定的利益結構,就可以不用理會選民的意見。這樣一來,醜聞不斷的人就依然可以在政壇穩如泰山,導致政客和民眾的距離越來越遠,以為民眾很好“哄”,派個錢拍個照就能了事,對於民眾的問題不會花時間瞭解,更遑論用心思考攸關國家發展的政策。
正是這種利益盤根錯節的官僚組織掌握著國家大權,讓人民的投票權不斷被侵蝕,也讓民眾的聲音慢慢被消失。而當民眾發現自己的參與無法改變政壇的烏煙瘴氣的時候,就只好選擇政治冷漠,與政治拉開距離,甚至認為參與政治就是在蹚渾水,加入政黨就是為了當官賺錢。加上政府刻意製造政府與百姓之間的距離,通過教育和媒體等方式引導輿論走向,於是長此以往,政治變成小圈子游戲,當權不再是要獲得全國人民的支持,而是隻要一百多人支持即可。
而我們必須意識到,不僅官僚主義造成人民的政治冷漠,人民的政治冷漠也正是官僚主義之所以生生不息的元兇,兩者其實是互為因果的。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當英國民眾都表態不支持約翰遜繼續擔任首相的時候,議員們也會一起撻伐,這不僅是因為議員們更崇尚民主的價值,也是因為英國民眾積極參與政治的結果。參與儘管不一定能讓國家的政策變得更好,但絕對能對權力形成制約,也能確保政府不會一錯再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