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兆远30日讯)因为疫情,导致许多学校每年都会举办的新春汇演被迫停办,但对于刚把中华文化的火苗在校园内点燃的红土坎天定中学师生而言,不愿轻易的妥协或放弃,甚至担心会因为一至两年的停办,让还未烧旺的“中华火苗”就此熄灭了。
不能聚在一起构思节目,不能一起排练,甚至不能进行实体演出,都成为天定中学师生想要把中华火苗点旺的一道防堵墙,让师生们感到寸步难行。
但是,只要心中有火,一切的阻碍与困难,对于热爱中华文化的天定师生们而言,都努力的集思广益合力克服,因此才有了定于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二)上午10时30分,通过YouTube直播的线上《寅虎生威庆祥年》活动。
全校700学生 友族占60%
统筹这项活动的天定中学华文学会顾问老师何悦狸说,天定中学是一所情况比较特殊的华中,全校有约700名学生,但华裔生只占40%,因此在传承与推动中华文化方面变得更为重要,同时能把中华文化介绍给友族学生,体现多元文化共融的色彩。
她说,中华文化的火苗近年刚点燃,不能因为疫情的原故而中断,因此师生们都有很强的信念,不仅要守护好“火苗”,更要把它点旺。
获友族学生家长认同配合
她说,让她感动的是,这次的活动不仅获得校方与三大机构的支持,更难得的是,也获得校内巫、印裔学生的参与演出,以及友族学生家长的认同与配合。
“在梁缮允老师的穿针引线下,获得实兆远扶轮社及曼绒少年卫星扶轮社的协助,把天定中学的新春汇演线上直播,推荐给多个国家的扶轮社分社,目的就是分享马来西亚多元文化下的中华文化色彩。”
学生自行演出与摄录
她说,基于不能群聚排练,也不能实体演出,因此所有节目都是通过参与的每一名学生自行演出与摄录,接着再把所有演出学生的摄录作品进行整合剪接处理,用来在线上播出。
“参与的学生主要来自校内的华文学会、扶轮少年服务团、24节令鼓队、武术队、扯铃队、舞龙队及有才艺天份的学生。”
学生一手包办表演内容
她说,从构思及选定表演的内容到排练、摄录及后期的剪接配乐等,都是由学生们一手包办,参与的老师们只是给予意见,足见学生的天赋、才华与毅力是多么的不可限量。
她说,这次的汇演共有11个节目,包括两套新年歌舞节目,由华巫印学生及老师一同演出,小提琴独奏、水袖舞、莲花舞、击鼓、扯铃、舞龙、武术短剧,以及一套由巫裔学生构思,把中华文化的太极及马来武术的动作融合一起的舞蹈,取名为《融》!
“把这融合太极及马来武术动作融合一起的舞蹈取名为《融》,意思就是多元文化的融合,象征了大马各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互相融合,以及文化共融的多元色彩。”
线上新春汇演效果精彩
不懂华语,通过拼音把华语新年歌唱好,用来敲击廿四节令鼓的大鼓搬不回家进行演出,就改用小鼓敲击,需由10人才能舞动的舞龙,因不能群聚,就改用单人舞动的“健身龙”分开舞龙,结果一样取得了让人满意的视听觉效果,让线上直播的新春汇演,一样的精彩。
2印裔女生标注音学唱贺岁歌
不懂华语,却主动请缨要唱华语贺歌曲的2名印裔女生莎美娜及莫妮莎受访时说,通过注音来唱华语贺岁歌不会太难,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上手,而且录制成功。
她俩异口同声的说,刚开始时确实有点难度,舌头会打结,但只要练多几遍,模仿视频里歌星的唱腔及动作,自己再对着镜子多唱几次,就会越来越熟悉了。
“我们真的很开心有机会参与这次的演出,一方面让我们学会了一首华语贺岁歌,另一方面加深了对华人文化的认识,比如通过同学的翻译知道了歌词的内容,我们就有了更多的饲汇,可以用来向华裔朋友拜年了。”
舞龙队无法群聚
独舞“健身龙”居家练习
一条龙,需10人一起才能舞动,却因疫情之下不能群聚,哪该怎么办呢?
属于舞龙队成员的吴方迅说,这问题确实是个难题,最终在队员们集思广义下,才想出了用可单独舞动的“健身龙”来完成。
“我们想出了新的舞龙动作,然后由队员们先自行演练,接着由毕业的校友协助拍摄与剪辑”
缩小版廿四节令鼓
学生设计新击鼓方式节拍
廿四节令鼓原本由有24人来敲击,但因不能群聚,加上收在学校的大鼓无法一一的搬回24名学生的住家,因此就想出了改用平时用在舞蹈上的小鼓来敲击。
廿四节令鼓队的学生代表林哲宏受访时说:“我们为这次的演出,重新设计了击鼓的方式与节拍,要演出缩小版的廿四节令鼓,并且直到现在都还在演练,务求可以呈献出最好的视音觉效果!”
太极融合马来武术
巫裔女学生自编新舞蹈
从小就读华小的巫裔女学生米雅娜说,何老师把编制一支新舞蹈的重任交给她,并且构思及挑选舞蹈员也由她决定,因此她找来了多位巫裔同学。
“我在这之前不懂什么是太极,是在上网找视频时发现的,因此就有了灵感,把太极的动作与马来武术的动作合二为一,融入舞蹈中,想不到出来的效果非常不错,既有中华文化的特征,也有马来武术的精神。”
(报道:陈世传 摄影:陈世传∕部分由何悦狸老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