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代眼裡,蒸年糕是神聖重大的年度炊事,工序繁複耗時,禁忌也特別多,一個大意就可能造成年糕蒸不好,而年糕蒸不好可是會“觸黴頭”、影響來年運程的。
這種慎重得近乎戰戰兢兢的童年記憶,讓許多年輕一代遲遲不敢挑戰自制年糕,因為大家都認為做年糕很難很麻煩,所以寧可買現成的,也不想動手蒸年糕。
ADVERTISEMENT
從小看外婆蒸年糕的黎豔芳,長大後離開家鄉,搬到大城市居住,每當年關將至,記憶中外婆徹夜守著柴火蒸年糕的畫面就格外清晰鮮活,讓她很想自己也來開爐蒸年糕!
2017年,她和另一半林志華跟一位臺灣朋友學會做臺式桂圓年糕後,開始在自家廚房練習蒸年糕,“沒有生柴火,用的是煤氣,但堅持自己磨米,也堅持要用香蕉葉,長時間大火蒸,一次又一次的嘗試,終於把本土版桂圓年糕做出來!”
2018年起,他們開始少量製作年糕販賣,2019年開始在“芳芳的家Fang Fang de Home”做臉書直播,銷路從線下轉到線上,桂圓年糕慢慢打出名堂來,黎豔芳也成了一位居家制作年糕的達人。
說到自制年糕,這位性格大方又活潑的年糕達人說道:“做年糕很簡單 ,只是時間長了一點,只要用對方法,幾乎不會失敗,也沒有任何pantang(禁忌)。”
在她的小廚房時,冒著熱氣的蒸爐邊既沒有系柚子葉,也沒有放大菜刀或撒鹽米闢除不祥。自己動手做年糕後,她終於知道,年糕蒸得好不好無關禁忌,而是在於材料的選用和火候的掌握!
米磨得幼滑,年糕成功了一半
傳統年糕的材料非常簡單,只有糯米和糖,比例是一比一。“糯米最好用泰國純正白糯米(pulut susu),必須是新米,才會更加黏糯清香。”
材料雖簡單,製作工序卻費時費力,尤其是磨米漿,必須是越細越好。
老一代都用石磨磨米,磨出來的米漿均勻幼細,城市裡找不到老石磨,即使找到也推不動。“起初我們用一般的家用攪拌機,出來的米漿很粗,做好的年糕口感粗糙,難吃極了!”她莞爾笑道。
夫妻倆試了多款研磨機,效果都不理想,尋尋覓覓,最後在臺灣找到這臺當時還沒有在本地發售的電動石磨機。
這臺小型機器內裝了耐磨性好的石材,就像傳統石磨一樣,只不過把手動變成電動,“有了它之後,終於第一次成功做出軟糯柔滑、彈牙不黏牙的年糕!”
舍白糖取黃糖,百無禁忌
傳統年糕用的是白糖,黎豔芳改用黃糖,除了健康考量,上色效果也更好。
黎豔芳娓娓道來:“糖是決定年糕色水的關鍵,傳統年糕用白糖,必須蒸上接近20小時,才能完全轉成深褐色,當製程中有些小細節掌握不當時,就很容易上色不均。”
對老一輩來說,一籠年糕,深一塊淺一塊,像長了色斑似的,又或者是蒸了一整天糕色還是蒼白,都會給人帶來晦氣,是蒸年糕的大忌。
事實上,那是焦糖化過程不順利的後果,只要改用黃糖,問題就可以大幅度減少,不但上色均勻,色澤也飽滿光潤,如果用的是上好的有機蔗糖,還會散發一股醇美蔗香呢!
桂圓益脾胃,吃年糕不脹氣
有些人吃年糕後容易脹氣,“尤其是老人家不敢多吃,但吃了我們的桂圓年糕後,很多人都反應說不會脹氣,這跟桂圓益脾胃的特性大有關係。”林志華喜孜孜地分享說道。
他透露,桂圓年糕的配方來自他的臺灣朋友,“這位朋友告訴我們,桂圓和糯米是很好的搭配,可以減少糯米對腸胃的負擔。我們把臺式桂圓年糕和本地傳統年糕結合,做成本土版桂圓年糕,顧客反應良好,很多都說吃了不會引發胃脹風,鼓舞了我們的士氣,一直做到今天。”
他們家的年糕有400克含6顆桂圓及700克有10顆桂圓的兩款,桂圓特地挑選自然加工,果肉飽滿,味道甜香。
“2021年疫情嚴峻,大家不能回鄉過年,網購年糕的人也大增,其中許多都是離鄉背井的遊子,訂購年糕後,請我幫他們附上小卡,給家中老人拜年,讓我覺得很感動。”黎豔芳微笑說道。
一起來學做年糕
鋪蕉葉教學
香蕉葉是本土年糕的一大特色,從以前用竹籃,到後來用鋁或不鏽鋼模具蒸制,傳統年糕都以蕉葉為墊,既天然無毒,又自帶清香,別具南洋風情。
做過年糕的人都知道,鋪蕉葉看似簡單,實則不容易,鋪得不夠緊密,或是覆蓋不完整,年糕就會漏到蕉葉外,美觀和味道都大打折扣。
挑選蕉葉也有講究,黎豔芳表示:“到印度餐廳吃蕉葉飯,蕉葉大多數是比較厚身的,厚身蕉葉就不適合用來墊年糕,因為葉片較硬和脆,容易破裂。薄身又帶韌性、葉片大而完整的蕉葉,才是做蕉葉年糕的首選。”
選對香蕉葉,接下來就跟著黎豔芳學習鋪的技巧,掌握小竅門,把蕉葉鋪得平整、緊貼,做出漂亮的年糕。
延伸閱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