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訪廣告導演郭修篆,他剛完成一連4天的農曆新年賀歲廣告拍攝,凌晨2時左右才殺青。彼時離農曆新年僅剩三週,這麼短時間內來得及剪接上映嗎?答案當然是來得及,而且這也是他們一貫的作業生態。
拍攝、後製、剪接已是佳節廣告短片的後期製作,此前還有廣告發想點子,與製作公司討論等等。資深廣告人李思顏悠悠道,“比較舒服的話是前前後後3個月,但是現在數碼時代,有時1個月就要趕出來……”
ADVERTISEMENT
一部叫好又叫座的賀歲廣告短片,背後有一群廣告創意人群策群力,各司其職完成。請資深廣告人李思顏分享當中秘辛,她展示了2020年U Mobile新年廣告《極U時代》逾100頁的製作簡報。
廣告公司發想點子,獲得廠商客戶認可後,開始接洽製作公司,選角、物色地點等等。例如,成品短片中出現的街景、招牌,都事先蒐集類似照片,讓客戶知道最終呈現什麼感覺。那是廣告短片,片中的商店招牌總不能真有其名,所以設計師得一一重新設計。
一切商定後,進入前置作業,製作公司繪製分鏡腳本、演員定裝定妝定發、美術製作道具。劇中出現的演員,就算短短几秒,只講一兩句對白,也各有個性。演員試裝一試多套衣服、服飾,一一拍下照片對比,選出最符合內容的造型。
“導演有導演的分鏡腳本,廣告公司也有一套,要一起討論,因為有時我們畫的很難拍出來。”說來,那些分鏡腳本還真像一頁頁的四格漫畫。拍攝現場就會展示這一格格的腳本,拍完一個鏡頭就貼上紅色膠紙,全都貼完,就殺青了。
廣告公司和製作公司得密切協調合作,以《極U時代》為例,為呈現5G虛擬世界,當中很多3D立體畫面,還得請3D影像公司一起討論。完成拍攝,剪出毛片(Offline)後又經多番檢閱,完成後制,祭出成品。
而今,很多廠商屬意流量網紅演出廣告短片,有些網紅自有製作團隊,廣告公司發想點子後交由他們拍攝製作。“有時他們(網紅)也會跟我們說這種做法在TikTok沒有效果。”李思顏說,網紅都瞭解自己的受眾喜愛什麼、轉發什麼。傳統廣告公司與新興網紅合作,其實是用各自的專長把廠商的廣告企劃做到最好。
點子處處,拍出極大風畫面
廣告導演郭修篆來自制作公司,當客戶找上廣告公司制定企劃,發想點子後,委託製作公司拍攝。當廣告公司交來一頁文字版的故事大綱,郭修篆的工作是澆水灌溉,讓故事長出枝枝節節,變成茂盛大樹。
就拿2020年國能的《真非虛比》為例,男主角因工作忙碌無法回家過年,媽媽於是送上虛擬實境眼罩(VR)感受家的溫暖。“這個點子是廣告公司想的,可是裡面的笑點,做什麼有什麼結果……”
劇中男主角對著清潔工人Shamsul喊“三叔”,接著把水桶當作小堂妹捧起來轉圈圈。“三叔”是郭修篆真人真事。有次告訴朋友他的“三叔”過世了,得趕回峇株巴轄,朋友一頭霧水反問,“都沒聽你提起過Shamsul,誰是Shamsul?”
劇中結尾,家裡在放鞭炮,對應公司的祥龍氣球連環爆,也是郭修篆想的。要爆就爆得澎湃些,他想一長串氣球比泡泡紙更響亮也更有氣氛。而合作多年的美術把概念自動升級,為祥龍氣球設計成盤旋在空中的樣式,移動起來更好看。當時美術準備了好多串氣球,因為只要整串氣球卡住拉不動,或只爆一兩顆,就要重拍。
如果說雅思敏(Yasmin Ahmad)的廣告短片是極簡風(Minimalist),那郭修篆的可說是極大風(Maximalist)。他愛剪接,喜歡一個畫面拍很多不同角度的鏡頭、特寫、慢動作和聲效堆疊起來。和他一起工作10年的夥伴,也是同一種風格的創意人。“大家對自己的部門都很有要求,看過成果,知道觀眾都很喜愛,會很有滿足感。”
其實,廣告短片不像一般劇情短片、戲劇或電影,片尾沒有工作人員表。如果品牌公司不公開,很少人知道廣告是誰拍的。“所以我覺得網絡上那些留言回應很純粹。”少了掛名,觀眾的留言就直接針對作品,喜歡的話,團隊就任務達成啦。
最大的挑戰,如何翻譯到精闢
資深廣告人潘仕屏分享,賀歲廣告送祝福,有的賺人熱淚,有的風趣幽默。為引起觀眾共鳴,撰寫文案時也會與時事連結。但有些常掛在嘴邊的玩笑話入了舉國播放的廣告,可能引起反效果。
例如2002年第二國產車(Perodua)的賀歲廣告,以大戲搞笑演出人們看似含蓄卻不客氣地炫耀,喜歡比來比去的現象。廣告本想帶出“大家都是自己人”的訊息,但最後一句“唔好做戲”惹來觀眾不滿,最終被迫下架。
三十多年來想點子,寫文案,問及賀歲廣告製作的困難或挑戰,潘仕屏提到了華文的應用。例如,他本想將“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加以改寫,唯商家客戶否絕了這個文案。問題出在,商家主打價廉物美,是低價,不能高價。雖然,“價更高”的“價”指的是價值(value)而非價錢(price),但商家依舊覺得不妥,只好作罷,改成其他句子。
在馬來西亞,許多廣告客戶不諳華文,所以華文文案都得翻譯成英文解釋給客戶。不過,許多華文文句的優美和韻味,翻譯成英文可能不夠精準,反之亦然。
例如,麥當勞的發財漢堡(Prosperity Burger)廣告,英文版主題為“Prosperity, No Matter What”,馬來文是“Prosperity, Walau Apa Jua”,如果直譯成華文“Prosperity,無論如何”,句子是不完整的。於是,潘仕屏改成“無論如何都滿足”。
捉住人心,點子最重要
佳節廣告短片玩轉多年,從電視短短15至30秒,跨越到網絡時代長達10至15分鐘。雖然每年我們都很期待各大品牌又會祭出什麼新故事,但這套方法能沿用多久?廣告短片是否快玩到盡了?李思顏不認同。
美國男士洗護用品歐仕派(Old Spice)早在2013年就結合社交媒體互動的特性,大玩特玩。臉書或推特用戶在品牌社群留言提問,他們馬上拍成一支短短的影片解答,即時互動,增加了許多粉絲。
亦如李思顏製作的Nando’s《Grand Master Gillian Three》,模仿風水大師分析十二生肖運程,一系列共有12集。他們可利用消費者留給商家的資料數據,依據消費者的出生年份推測所屬生肖,推送相關集數廣告。
有一陣子還很流行互動式短片,事先拍好兩個版本的結局,讓觀眾點選所好。“社交媒體、科技常常更新工具,廣告短片能玩的還有很多。”又比如我們觀賞YouTube時常出現短短几秒的串場廣告(Bumper Ads)或可略過式廣告(Skippable Ads),創意人也是可以加入小巧思,讓觀眾捨不得略過,仔細看完整部廣告。
“所以我們要常常跟新的科技趨勢。”李思顏再舉一例,2020年Baskin-Robbins推出的AR(擴增實境)舞獅,讓消費者掃描雪糕盒上的QR碼,即可開啟濾鏡,手機畫面就會出現一隻舞獅。
佳節廣告短片從電視走進網絡、社交媒體,發展出越來與多形態,未來也有更多可能。雖然如此,李思顏強調,“點子還是非常重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