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10:00am 05/02/2022

林金城

VIP独享

岁月饼屑

糖沙翁

林金城

VIP独享

岁月饼屑

糖沙翁

林金城|岁月饼屑:童年糖沙翁

油器在原乡广东及香港日渐没落,成了不可多得的怀旧小吃。而我们庆幸的是,走一趟茨厂街,还能买到传统风味的、笑口枣和蛋散。

除夕前几天,新书《知食份子寻味地图》终于印好。带点恍惚,像刻意完成某既定仪式般的走了一趟茨厂街。

就像十一年前出版第一本摄影散文集时,从出版社拎一大叠赠书路经茨厂街,很自然的便走向烟铲巷口的这个小食摊,坐下来吃一碗绵密清香的白果粥,和一件蛋香浓郁的糖沙翁。

这是童年时候,大姐每带我“落坡”(下吉隆坡)到茨厂街购物时常造访的地方。以一方简陋食档,三两张小木桌,灰泥地上搁几个小炭炉温着一锅锅的白果粥和糖水,当然最为经典的,还是一摊头教人眼花缭乱的油器和传统糕点了。

所谓油器,就是油炸食品,是广东小吃当中七大分类之一。市面上一般食档贩售的,来来去去都是油条、咸煎饼、夹粽、马脚和牛脷酥,而这家小吃店却提供了别处少见的蛋散、笑口枣、萨其马,以及我最为喜爱的糖沙翁。

身处熟悉的场景,地道的童年口味牵动起翻滚而至的记忆思绪,彷彿已搞不清是为了“庆祝”自己的第一本书出版,还是特地回来悼念逝世一週年的大姐了。

那年1998,金融风暴的第二年。小贩如常以市井话语高谈市道的不景,说这传承三代的小食摊,在匆匆五、六十年来始终是以蝇头小利几角几分的存活过来,看尽了茨厂街的潮起潮落。言下之意就是“惊都冇用”,风暴总会过去!

记得千禧年过后,屋租法令解除,战前街屋顿时产生骨牌效应。一日经过烟剷巷口,却发现白果粥摊已变为一间崭新店舖。昔日小贩虾叔已将档口摆在路旁,无奈的笑说租金三级跳,只好让位,现在只卖油器糕点,要吃白果粥,回家自己煮啦!我可以教你。

我当时慌忙地往摊头寻找,幸好糖沙翁还在,不禁放下心头大石。

是的,像这样一摊种类齐全的油器档,在新马可说是绝无仅有的。对本地饮食文化而言,它着实代表了早年广州市井小吃移植南洋的重要一章,当原乡广东及香港也日渐没落而变为不可多得的怀旧小吃时,值得我们庆幸的,是走一趟茨厂街还能买到传统风味的糖沙翁、笑口枣和蛋散。

其实,糖沙翁就是炸蛋球,源自老北京的奶油炸糕,传入岭南后,保留其他材料,唯独捨弃奶油不用。制作不难,材料有鸡蛋、面粉和水。先将水煮沸,加入面粉拌匀成柔软的粉团,离火后趁热分批加入蛋液,充分拌匀,然后徒手将适当粉团挤入暖油中炸至金黄色,盛起沥干,洒上砂糖即可。但必须要用热水和粉,否则口感无法做到表面酥脆,内里鬆软。

记得在我小时候,大姐也曾在家里试做过糖沙翁,不晓得是当时她从香港妇女杂志中找来的食谱严格规定,还是她求好心切,为了让蛋液与烫手的粉浆充分拌匀,所以都是徒手制作,每每边搓粉边吹手,雪雪呼痛。以致在我的童年印象里 ,糖沙翁是付出惨痛代价后才能获得的美食,即使从白果粥档买来,总会傻呼呼在想,如果店家痛怕了不做怎么办?

我的香港朋友告诉我,在他小时候糖沙翁与蛋挞齐名,是茶楼和旧式茶餐厅的甜品,后来蛋挞在新式面包店里 “死灰复燃”,而糖沙翁却渐渐消失,现在就只能在少数旧式饼家找到。当我带他走向烟剷巷口的这摊“江夏笑口枣”,他一眼就看到了糖沙翁,不禁尖叫起来,怎么这 里 还有啊?!

这天我带点恍惚,像刻意完成某既定仪式般的走了一趟茨厂街。看看糖沙翁还在,心就安了,彷彿美好的年代还在。

如果大姐还在,她作梦也想不到她的宝贝弟弟,竟完成这本饮食书吧!

2009年3月5日完稿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