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節奏裡,買年貨和制年餅是開心帶點累,大掃除則是累夾帶唏噓。
某晚老友傳來一張N年前的結婚喜帖,說:你當年的喜帖呀,可愛,不捨得丟。又傳來另一朋友喜帖,問:他們還好嗎,喜帖設計很美,不應該丟。於是一邊收拾一邊回憶一邊感嘆,最後把想丟棄的舊物擺回原位。
ADVERTISEMENT
他不捨的舊物何止這些,多年來收集的電影海報明信片,好多稀有舊書,自己的專欄剪報,一箱箱的,想要轉送,覺得舊物仍可發揮作用,可多年來也沒有遇上適合的對象單位。於是,同樣的情緒和動作,每年過年前的大掃除,總要一再輪迴。和他一樣的朋友肯定不少,我自己也相去不遠。
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的“斷舍離”概念,現代人都懂得掛在嘴邊,試著去奉行。英子說,斷等於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等於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等於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但,大家心裡放不下的事情太多,尤其那些牽掛了情思,記載了軌跡的物件,看著它都是有血有淚的。不丟不棄,很多時候是覺得這些物件某個程度上像是拼湊了自己的人生,都有重量。
山下英子把扔不掉東西的人歸為3類。第一種是逃避現實型。這類人太忙碌,幾乎沒時間待在家裡,所以沒辦法收拾屋子。第二類是執著過去型。這類人即便是現在已經不會再用的過去的東西,也非得收著不可。比如收著我喜帖的朋友。第三種類型,是擔憂未來型。這類人致力於投資不知何時會發生的未來不安要素,例如囤積紙巾等日用品,要是沒了這些就會覺得困擾焦慮。綜合來看,最難實踐斷舍離的人們,應是第二類執著於過去類型。
難捨難離的人們,把東西塞滿抽屜裝滿箱子,到了生命消逝的那一刻,這些物件可能被後代繼續留下,想要繼續睹物思人。不被留下的,送到回收中心,或直接扔進垃圾桶。最後,它可能落在另一個懂得珍惜它的主人,生命二度延續。
就像我們常在二手市場裡買回寫著原物主名字的舊書,從他們的簽名,留言,筆記,有時還夾帶照片或信件,讓書附加價值,更會加速閱讀。
我那張被朋友收存多年不捨棄的喜帖,儘管已舊,但年復年的,茫茫人海中,能夠一直被記掛著,就是喜樂了。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