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意識過度滲入教學,結果是把孩子們侷限在一個單語主義的同溫層裡。
南風吹拂,庭院芸聲,擾亂朗朗讀書聲。
ADVERTISEMENT
塵土飛揚,欲不關己,又豈能事不關己。
作為一個講師,我只想把注意力放在課堂裡,儘可能遠離翻攪著的池水。然而,作為院內研究生與研究學院的院長,特別是我有參與的第五屆《一帶一路研討會》被質疑敷衍了事,我想了很久,才決定動筆。先容我澄清,我對事不對人。我以研究學院負責人以及講師的立場,給予一些看法。
對我來說,中文是母語,是我們作為華人必須掌握的語言。中文是同歷史、習俗、精神、藝術、飲食一起作為我們民族的根。在我兩年前的《英文教與學,大學生的瓶頸突破口》裡,就已提及,守護語言,就等於守護種族的根。而在結論裡,我也希望大眾別把民族意識、工作能力,和國民意識混在一起,那應該是分開的,並共存的。
在商業裡,雞同鴨講的最容易出岔子。在商言商,溝通不良就拉倒。沒人因為某人的超高民族意識而配合,除非那某人掌握談判優勢。今天有個兩袖清風的大學畢業生,有幸加入做跨國生意的公司。他在會議裡跟老總嗆華人就要說華語,你覺得老總會配合他還是炒了他?
所以,很多大學,以及幾乎所有私立大學,都以英文教學。原因有二。第一,除了語言系以外,各類課程的優質教科書都是英文。要讀懂知識,就得先讀懂文字。第二,為了營造一個英文聽講寫的環境,讓學生們提前適應。在他們事業起跑線上,不會因為表達能力弱而落於人後,在發揮實力前就被剝奪發表的機會。
辦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栽培學生,給予他們遼闊的前程,去實現他們想實現的夢想。英文作為當下通全球的語言,是大學畢業生必須掌握的第二語言,以開通全世界的門。有那麼多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沒機會實際的鍛鍊英語會話。大學作為他們踏入職場前的最後一站,除了授予知識與技術,我們也必須培訓孩子們的英語聽講讀寫能力。
學術教學可與文化傳承同時進行,但不能混為一談。所以,我不覺得崇洋,而是撇清母語與第二語言的差別。語言,與知識與技術一樣,掌握的越多,就越有優勢,也更具競爭力。民族意識過度滲入教學,結果是把孩子們侷限在一個單語主義的同溫層裡。
在研究生與研究學院裡,每年都會獲得校方撥款,作為各系院的研究經費。這經費近期也將開放予一個旨在對接企業與社會的知識傳輸項目。通過這個新項目,研究院預計會拉近學術與企業及社會的距離。其中給予厚望的,就是中華文學與人文的坊間互動。這項目與院內的“文化與社會服務委員會”一併左右開弓,以推動各系學術,包括文學與人文的活力。
關於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去年聘得留學香港的研究員。在他的帶領下,至今舉辦了多場講座。在往後的規劃裡,已有明確方向,其中包括繼承安老師時代的史料搶救。
關於去年與中國華僑大學聯辦的一帶一路研討會,團隊橫跨校內四個單位,以不計團隊上限的優勢來細化分配各單位負責人。目的就是為了呈現一場流暢的跨國學術研討會。這是兩校間的第一次跨國線上研討會,雖然有待改善,但也投入十足誠意。若曾目睹後勤,就不會覺得敷衍。
在這大千世界裡,現實層層疊疊,觀點千千萬萬。不是什麼事情都有明確的對錯,那取決於人們看到的現實層面,以及觀點的角度。作為文化的延續,語言的確是其中一部分。除了語言,文化的元素還有歷史、習俗、精神等等。在我所知道的校內研究領域裡,事關人文的項目,沒有被終止,只是換了個姿勢,整裝蓄勢。無論如何,請容小弟冒昧,如此大肆往來,消耗的是其餘講師們的熱情,以及近屆畢業生的名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