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7:00pm 08/02/2022

郑丁贤

袁怀绍

郑丁贤

袁怀绍

鄭丁賢|從袁懷紹看馬來政治轉變

姑且不談誠意斤襾,袁懷紹這個中文名,多少反映了馬來政治人物對華裔選民改變態度。

新聞幕後,國家團結部副部長Wan Ahmad Fayhsal的秘書發了一個訊息給中文媒體,希望日後副部長不再沿用翻譯名字旺阿末費沙,而改用中文名袁懷紹。

ADVERTISEMENT

讀者們,下次在報章上看到“袁懷紹”,請不要誤以為國家團結部副部長換了一個華裔面孔;實際上,這是馬來副部長取了一個道地的中文名。

一般的馬來政治人物交由中文報自行翻譯。而翻譯之下,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採取音譯,而難以講究含義;二是有時候未能統一,譬如馬哈迪,在中國媒體是馬哈蒂爾,納吉則是納吉布,安華經常被譯為安瓦爾。

而取個特定的中文名,可以避免這兩個困擾。

譬如說,袁懷紹這個名字就取得不錯。袁是傳統姓氏,用閩南話和Wan也近音;“紹”是繼承,“懷紹”帶有克紹箕裘的意思,音近Fayhsal,意義卻勝過“費沙”;而Ahmad在穆斯林名字中可以省略,中文名就無須附上。再者,中國東漢末年有位名人叫袁紹,很有古意。

當然,袁懷紹不是第一個取中文名的馬來人。許多上華小,到中國留學的馬來同胞,也會有中文名。然而,取中文名的馬來政治人物不多,有知名度的更是稀有。

不過,在國外,政治人物取中文名是平常事。美國副總統Kamala Harris競選公職時,她的華裔朋友的父親為她取中文名“賀錦麗”,而不用卡馬拉哈里斯。澳洲前總理Kevin Rudd是中國通,中文流利,他為自己取中文名“陸克文”;英國前女首相Theresa May也有一個小家碧玉的中文名“文翠珊”。

美國駐大馬前大使Kamala Lakhdir,中文名是“雷荷花”,和她的個性一樣,平易近人;不久前美國助理國務卿(東亞及太平洋)Daniel Kritenbrink訪問吉隆坡,我猜想他應該有中文名,一問之下,就叫“康達”,很符合外交官個性。

英美政要取中文名,主要是拉近和華裔人民的距離,建立親切感;外交官的中文名,更能加強辨識度,並顯示對中華文化的尊重。

想當然爾,以“袁懷紹”代替“旺阿末費沙”,也不脫這層道理,一看之下,強弱已見。

旺阿末費沙任土團青團長時,曾發表“分階段關閉多元流學校”的言論(他出任副部長後,強調當時用意只是要強化馬來語文,而不是廢除多源流學校)。

這種轉變,難免讓人懷疑“袁懷紹”對多元文化和族群團結的誠意。這一點,且讓袁懷紹日後來證明。

姑且不談誠意斤襾,袁懷紹這個中文名,多少反映了馬來政治人物對華裔選民改變態度。

2013年和2018年兩次大選,由於華裔選民集體倒向反對黨,曾經讓馬來政黨和政治人物對華裔選票失望,近乎放棄。巫統和伊黨組成全民共識,以及土團、巫統、伊黨組織聯合政府,就是把華裔政治力量排除在外,形同劃出楚河漢界。

只是,馬來人政治團結力量卻還是敵不過馬來人政治分裂力量。巫統和土團的新仇舊恨燃燒,讓國盟政府分崩論析;巫統和伊黨同床異夢,導致全民共識瓦解。在在證明,權力和利益當前,團結已是奢談。

驀然回首,馬來政黨和政治人物發覺,華裔選民還是可以拉攏的對象。砂拉越和馬六甲的選舉的結果,也顯示華裔選民不是鐵板一塊,只要展現善意,付出誠意,還是有華裔的迴流。

而面對柔州選舉和日後大選,任何陣營要取勝而執政,更不能缺少華裔選票的支持。撇開選票的考量,也有一些比較有遠見的馬來領袖,瞭解大馬作為多元族群國家,要追求穩定和進步,必須要有華裔的參與。

袁懷紹現象,或許會鼓勵更多馬來從政者取箇中文名,不管從選票,或是理想考量,都不能把少數族群排除在外,而要主動拉近華印伊卡等族群的距離。這也是馬來政治轉變的一個趨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