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云“南橘北枳”,表示同樣的事物會因環境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即便是“鬧元宵”,除了賞燈、吃湯圓或元宵是華人過元宵的指定環節,在這一天吃什麼?怎麼過?各個籍貫的華人也有所出入,尤其是飲食上更是各有特色。
馬來西亞華人的籍貫主要是廣東、廣西、福建、潮州、客家、海南、福州等等,在經漂洋過海,兩代至三代更迭後,我們還保留了多少傳統?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 葉洢穎
攝影:本報 陳啟基、陳世偉
【海南人|換花送祝福,偷青偷來一年好運】
海南會館婦女團團長王少珍的雙親是從海南島移居馬來西亞,因此與許多新生代的大馬華人不同,她和海南島的親友仍然保持密切關係。
她介紹道,海南當地在慶祝元宵時有許多特別的活動,“換花節”便是其中一種。
當地人尤其是年輕人,會手持鮮花走在大街上,與別人交換鮮花,表示新春伊始互相祝福,當然也有人藉此結交朋友,與本地拋柑有共通之意。
“換花節”被列為海南五大民間藝術活動之一,據傳是黎族和漢族的習俗融合而來,最開始是換香而非換花。
瓊山府城每年正月十五會舉辦盛大的燈會,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幼自然會在這天出門賞燈,但是一路上沒有路燈,人們手裡會拿著一把點燃的香燭用以照明,若偶遇沒有香燭的路人,便贈與一把;遇見親友便會交換香燭,互贈祝福,也意味著香火不斷,延綿不絕。
後來,隨著電燈的出現,加上安全考量,人們漸漸用輕巧靈便的鮮花取代在人潮當中容易被燙傷的火燭。
此外,文昌部分盛產蔬果的地區,在這一晚亦有特殊的“偷青”活動。青年男女結伴到當地的菜園子裡偷摘蔬菜,寓意偷來一整年的好運、桃花運和意中人的心。被“偷”的菜園的主人不但不會破口大罵,有的反而還會摘更多送到他們的手上。
王少珍說,上述海南元宵的特色活動並沒有照搬到馬來西亞,也許是由於本地海南人口不集中的緣故。
她提到,在疫情之前的每年元宵,除了辦燈會、猜燈謎,天后宮也創辦別具一格的“拋繡球”活動。
“若疫情過去了,我們可能可以考慮辦換花節。至於放孔明燈,我們原來也有放,但考量到安全隱患就取消了。”
-NEP1_20220207_C00425008944-588x1024-1.jpg)
節慶食物,海南雞飯少不了
王少珍說,在元宵當日會吃到節慶食物,基本與年初一沒有區別,比如海南雞飯、滷豬肉以及魚鰾釀豬肉,必定少不了。
海南雞飯,不就是我們日常可以吃到的餐點嗎?為什麼會成為海南人的節日必備?
原來這裡指的海南雞飯,跟大家觀念裡白斬雞配油飯的概念不同,海南雞飯的米飯會搓成一粒粒的飯糰,雞則會選用文昌雞。
“現在變成日常,以前只有節日才能吃到。我記得小時候跟一個海南伯伯預定,他會將飯粒搓成飯糰,和雞一起送過來。”
她回憶起童年時,一手抓著飯糰,一手抓著雞腿,一口飯一口肉,吃起來特別香,讓她頗為懷念。
“飯糰就是團團圓圓,滷豬肉象徵豐收,而魚鰾是因為海南是靠海地區,海鮮總是少不了的。”
然後,當天拜神也有講究,貢品包括一對魚、一隻有頭有尾的整雞等等。
“湯圓是在過冬的時候吃,我們會吃‘薏粑’、‘艾粑’。但艾粑(原料之一)是艾草,這裡不容易找到,我們就用班蘭葉的汁代替。”
她形容,“薏粑”跟本地的onde-onde相似,用粘米粉和糯米粉製作成皮,包裹著以花生碎、椰絲、黑糖、白糖、白芝麻等餡料而成,甜甜蜜蜜黏黏糯糯,是慶祝佳節的最佳甜點。
【客家人︱就是要圓,象徵圓滿】
客家人是唯一一個不以地域命名的漢族,關於客家的源流有幾種,但均證實客家先民是從中原南遷。
比如羅香林的《客家研究導論》就提到:“客家先民是因受到中國邊疆少數民族侵擾影響,逐漸從中原輾轉遷移到中國的南方”,於是因戰亂而經歷5次的大遷徙,客家人散落在福建、江西、廣東、潮州、廣州等地,處處是客但也處處為家。
“客家人5次大遷徙,最後聚集在廣東省的南部──梅州,然後再各自遷徙到惠州、赤溪等地,再從梅州鬆口鎮乘搭火船輾轉到汕頭下南洋、南非等世界各地。”客聯會副秘書長黃觀友介紹道。
“梅州是中國第一個出南洋的港口(所在地),因此對於客家,尤其是我們這些海外的客家人息息相關。”
那麼自北到南顛簸流離的客家人,過元宵的習俗或飲食習慣,是否會將各地的文化融入其中,各自擦出新火花?
“因為遷徙後聚集在中國的南部,所以會受到廣東一帶的影響。雖然客家人因戰亂不斷遷徙,風俗習慣卻一代代保存下來。”
-NEP1_20220207_C00425008945.jpg)
不知是否與長期在戰亂中四處漂泊有關,客家人對於象徵團圓的“圓”格外地情有獨鍾。
“客家人重視‘意頭’,什麼東西都要圓的,包括房子,比如我們看到福建永定的土樓、梅州的圍龍屋、江西贛州龍南的圍屋。”
於是,部分客家人在元宵這一天,會吃圓圓的湯圓、圓圓的粄、圓圓的肉丸、半圓的梅菜扣肉等等,象徵圓滿。
“除卻早上祭祖拜神的肉,會特地做圓形的食物例如肉丸,還有擂茶/菜茶。”
而擂茶裡的7種菜各有含義:1.芹菜=勤快;2.蔥=聰慧;3.蒜=
普通會員 | VIP![]() |
VVIP | |
---|---|---|---|
星洲網平臺內容 | |||
星洲公開活動 | |||
禮品/優惠 | |||
會員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動/特級優惠 | |||
電子報(全國11份地方版) | |||
報紙 | |||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哈山卡林對於落選領袖的評論還更直接的點出,這些落選領袖很多都是在2022年黨選時,通過“來吧,馬來西亞”(Ayuh Malaysia)平臺競選的。此平臺,正好被視為是拉菲茲所領導。
公正黨黨選原本是不會引起多大關注的事件,原因在於公正黨如臺灣民眾黨一般,是一個“一人政黨”。
黨的成立,原本就是為了捍衛當年面臨敦馬威權式打壓的安華。安華身陷囹圄的年月,公正黨其他領袖,確實也有成長,多年在雪州執政更孕育出不少有執政經驗的領袖。
然而,安華華麗轉身,第15屆全國大選位登首相寶座後,黨的色彩光環反而不再凸顯。
除了因公務性質需頻繁面對群眾的內政部長賽夫丁與通訊部長法米,公正黨其他領袖在華社中的存在感仍顯朦朧。
連黨內第二把交椅經濟部長拉菲茲,也在柴油津貼議題,以及人們早已忘懷的PADU(主要數據庫系統)推出後,逐漸淡出輿論焦點,在公眾眼裡銷聲匿跡。
此外,烈火莫熄初期的老將,以及曾執掌雪州政府的領袖,也在不同歷史階段退出公正黨。最激烈的一次,就是阿茲敏派系在喜來登政變時期的完全背叛出走。
因此,黨內沒有具備實力的敵對派系,相位又提供巨大的權力與資源,安華對公正黨的掌控極為穩固,公正黨作為獨立於安華的存在,迅速退出人們的視野。
基於以上,公正黨選開始之前,局外人一般認為,這不過是跑個流程,打打友誼賽。確實,黨選投票之前也沒有高調出現議題,什麼結盟,什麼領袖或團隊,打出競選黨職的出師表。
在此背景下,多位廣為人知、成功當選國會議員的領袖在區部選舉落敗,自然就引起了關注,也令人驚覺:當中可能有戲。
這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天然資源及環境永續部長,現任公正黨全國副主席聶納茲米,在其國會選區的區部主席競選敗選。能源以及水務轉型部副部長,新山區國會議員阿克瑪,也在其盤踞多年的新山區部,敗選主席職位。
議員以及資深領袖在基層選舉落敗,最直接的解釋就是,執政後貴人事忙,無暇處理地方黨務,區部成員有所不滿。
說得再難聽些,公正黨執政後,領袖位高權重,忽略經營照顧地方基層。基層對領袖有了“離地”、“高傲”等觀感。公正黨巴西古當國會議員哈山卡林,就是提出如此解讀。
哈山卡林對於落選領袖的評論還更直接的點出,這些落選領袖很多都是在2022年黨選時,通過“來吧,馬來西亞”(Ayuh Malaysia)平臺競選的。此平臺,正好被視為是拉菲茲所領導。
分析顯示,許多“意外”落選的領袖與拉菲茲關係密切,這正好可以被解讀為:對“拉菲茲派系”的一次成功偷襲。
有趣的是,外人其實沒有顯著觀察到,近來公正黨領袖以“拉菲茲派系”的姿態行事。此外,由於缺乏成型的敵對派系,所謂的“拉菲茲派系”就沒必要啟動團結一致的戰鬥模式。
“拉菲茲派系” 被似乎沒有任何組織性,分散各地,寂寂無聞的基層圍剿,因素可以是以下:
第一,上屆當選遺留下來的不滿依然存在。儘管拉菲茲派系在上屆黨選中取得了勝利,但他們未能成功整合黨內資源,尤其是在“精英”圈層和派系外人士之間的關係。結果,這次黨選中,感覺被邊緣化以及忽視的基層進而藉機發難。
此種鬆散的不滿,在黨內應該還是可以被有效壓制或處理。來到中央當選,拉菲茲派系可以更為積極備戰。
此次拉菲茲派系多是領袖本身輸掉區部職位。但能夠在中央黨大會投票的各區代表,並非只是區部主席。
拉菲茲派系在一些選區出現“身過頭不過”的現象。這既是說,雖然區部主席無法勝出,但其他區部職位卻依然得以保住。
在中央改選過程,區部主席一票與其他中央代表一票等值。而區部主席一人,對比其他中央代表數目之總和,顯得微不足道。
但拉菲茲派系對初步黨選失利究竟如何“反制”?或要以什麼論述,鞏固或拉攏其他中央代表?還是關鍵。
區部黨選成績,畢竟成為了人們矚目的焦點。拉菲茲以及其團隊已經無法逃避,“如何面對”成了其政治能力之考驗。倘若反應失當,或是持續給人“蔑視”基層的印象,恐怕在中央黨選會難看收場。
中央黨選對拉菲茲派系有利之處在於,基層即使要抗議,也沒有更好的替代人選。拉菲茲派系佔據了公正黨當選國州議員的多數,許多都是烈火莫熄運動資深領袖。
中央代表對拉菲茲派系有再多不滿,如果以“大局為重”,最多隻能局部替換,不能激烈的改變黨領導結構。
行動黨哥賓星在雪州黨選失利,但全國大會卻高票當選,還當上黨主席。這個例子,確實對拉菲茲團隊提供一個可以參考以及激勵的範例。
中央代表可能為了“大局”考量,或是安華的個人呼籲,而在中央黨選支持拉菲茲派系。
即使如此,拉菲茲派系如沒有地方基層的祝福,在來屆大選也會面臨選區候選人選的爭執,選戰過程中也可能出現地方團隊“怠工”,甚至“扯後腿”的危險。
第二,基層黨員拒斥“拉菲茲派系”,實際上是對拉菲茲個人的不滿。
雖然拉菲茲作為經濟部長推出的經濟改革在宏觀層面上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其具體執行和效果仍引發了不少爭議。推動這種不受歡迎的改革,公關手腕必須高超。奈何,
普通會員 | VIP![]() |
VVIP | |
---|---|---|---|
星洲網平臺內容 | |||
星洲公開活動 | |||
禮品/優惠 | |||
會員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動/特級優惠 | |||
電子報(全國11份地方版) | |||
報紙 |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