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7:00am 10/02/2022

客家人

元宵节

周刊专题

海南人

大展宏兔

VIP独享

副刊专题

传统之美

【鬧元宵/02】鬧元宵習俗,各鄉各家怎麼過?

有云“南橘北枳”,表示同樣的事物會因環境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即便是“鬧元宵”,除了賞燈、吃湯圓或元宵是華人過元宵的指定環節,在這一天吃什麼?怎麼過?各個籍貫的華人也有所出入,尤其是飲食上更是各有特色。

馬來西亞華人的籍貫主要是廣東、廣西、福建、潮州、客家、海南、福州等等,在經漂洋過海,兩代至三代更迭後,我們還保留了多少傳統?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 葉洢穎

攝影:本報 陳啟基、陳世偉

|換花送祝福,偷青偷來一年好運】

海南會館婦女團團長王少珍的雙親是從海南島移居馬來西亞,因此與許多新生代的大馬華人不同,她和海南島的親友仍然保持密切關係。

她介紹道,海南當地在慶祝元宵時有許多特別的活動,“換花節”便是其中一種。

當地人尤其是年輕人,會手持鮮花走在大街上,與別人交換鮮花,表示新春伊始互相祝福,當然也有人藉此結交朋友,與本地拋柑有共通之意。

“換花節”被列為海南五大民間藝術活動之一,據傳是黎族和漢族的習俗融合而來,最開始是換香而非換花。

瓊山府城每年正月十五會舉辦盛大的燈會,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幼自然會在這天出門賞燈,但是一路上沒有路燈,人們手裡會拿著一把點燃的香燭用以照明,若偶遇沒有香燭的路人,便贈與一把;遇見親友便會交換香燭,互贈祝福,也意味著香火不斷,延綿不絕。

後來,隨著電燈的出現,加上安全考量,人們漸漸用輕巧靈便的鮮花取代在人潮當中容易被燙傷的火燭。

此外,文昌部分盛產蔬果的地區,在這一晚亦有特殊的“偷青”活動。青年男女結伴到當地的菜園子裡偷摘蔬菜,寓意偷來一整年的好運、桃花運和意中人的心。被“偷”的菜園的主人不但不會破口大罵,有的反而還會摘更多送到他們的手上。

王少珍說,上述海南元宵的特色活動並沒有照搬到馬來西亞,也許是由於本地海南人口不集中的緣故。

她提到,在疫情之前的每年元宵,除了辦燈會、猜燈謎,天后宮也創辦別具一格的“拋繡球”活動。

“若疫情過去了,我們可能可以考慮辦換花節。至於放孔明燈,我們原來也有放,但考量到安全隱患就取消了。”

王少珍不排除在疫情過去了,或考慮辦換花節。

節慶食物,海南雞飯少不了

王少珍說,在元宵當日會吃到節慶食物,基本與年初一沒有區別,比如海南雞飯、滷豬肉以及魚鰾釀豬肉,必定少不了。

海南雞飯,不就是我們日常可以吃到的餐點嗎?為什麼會成為海南人的節日必備?

原來這裡指的海南雞飯,跟大家觀念裡白斬雞配油飯的概念不同,海南雞飯的米飯會搓成一粒粒的飯糰,雞則會選用文昌雞。

“現在變成日常,以前只有節日才能吃到。我記得小時候跟一個海南伯伯預定,他會將飯粒搓成飯糰,和雞一起送過來。”

她回憶起童年時,一手抓著飯糰,一手抓著雞腿,一口飯一口肉,吃起來特別香,讓她頗為懷念。

“飯糰就是團團圓圓,滷豬肉象徵豐收,而魚鰾是因為海南是靠海地區,海鮮總是少不了的。”

然後,當天拜神也有講究,貢品包括一對魚、一隻有頭有尾的整雞等等。

“湯圓是在過冬的時候吃,我們會吃‘薏粑’、‘艾粑’。但艾粑(原料之一)是艾草,這裡不容易找到,我們就用班蘭葉的汁代替。”

她形容,“薏粑”跟本地的onde-onde相似,用粘米粉和糯米粉製作成皮,包裹著以花生碎、椰絲、黑糖、白糖、白芝麻等餡料而成,甜甜蜜蜜黏黏糯糯,是慶祝佳節的最佳甜點。

︱就是要圓,象徵圓滿

客家人是唯一一個不以地域命名的漢族,關於客家的源流有幾種,但均證實客家先民是從中原南遷。

比如羅香林的《客家研究導論》就提到:“客家先民是因受到中國邊疆少數民族侵擾影響,逐漸從中原輾轉遷移到中國的南方”,於是因戰亂而經歷5次的大遷徙,客家人散落在福建、江西、廣東、潮州、廣州等地,處處是客但也處處為家。

“客家人5次大遷徙,最後聚集在廣東省的南部──梅州,然後再各自遷徙到惠州、赤溪等地,再從梅州鬆口鎮乘搭火船輾轉到汕頭下南洋、南非等世界各地。”客聯會副秘書長黃觀友介紹道。

“梅州是中國第一個出南洋的港口(所在地),因此對於客家,尤其是我們這些海外的客家人息息相關。”

那麼自北到南顛簸流離的客家人,過元宵的習俗或飲食習慣,是否會將各地的文化融入其中,各自擦出新火花?

“因為遷徙後聚集在中國的南部,所以會受到廣東一帶的影響。雖然客家人因戰亂不斷遷徙,風俗習慣卻一代代保存下來。”

黃觀友說梅州的客家人在元宵當天的節目都很豐富。

不知是否與長期在戰亂中四處漂泊有關,客家人對於象徵團圓的“圓”格外地情有獨鍾。

“客家人重視‘意頭’,什麼東西都要圓的,包括房子,比如我們看到福建永定的土樓、梅州的圍龍屋、江西贛州龍南的圍屋。”

於是,部分客家人在元宵這一天,會吃圓圓的湯圓、圓圓的粄、圓圓的肉丸、半圓的梅菜扣肉等等,象徵圓滿。

“除卻早上祭祖拜神的肉,會特地做圓形的食物例如肉丸,還有擂茶/菜茶。”

而擂茶裡的7種菜各有含義:1.芹菜=勤快;2.蔥=聰慧;3.蒜=精打細算;4.香菜=增加緣分求得好伴侶;5.韭菜=長長久久;6.生菜=生財;7.春菜=一年比一年好。

原來,一道綠油油的擂茶亦有如此深遠的意義和祝福。

黃觀友笑說,客家人就是喜歡象徵圓滿的圓,元宵當日會特意做圓形的食物,開鍋肉丸是其一。(圖:受訪者提供)
梅菜扣肉。(圖:受訪者提供)

燒火龍,祈求國泰民安

走進吉隆坡的梅州旅遊推廣中心,環顧四周,牆上貼滿梅州相關的照片,除了秀麗風景、各色美食,還有形形色色的民俗活動。

“有些地方會將元宵節稱為火把節,從祖廟開始到處遊行,家家戶戶會舉火把或提燈籠迎燈、接燈。”

“他們祭祖後,會從祖廟裡把火接回家再添油就是‘添燈’,希望以後能添丁。跟其他籍貫有點類似。”

在照片牆當中有一張圖尤為顯眼,那也是元宵的特別活動──燒火龍。

“這是豐順埔寨的燒火龍,”他指著那張火光四射的火龍圖解釋,“為祈求國泰民安,當地人用竹、木等做成一條龍,裡面插了很多煙花、爆竹之類的。在元宵那天祭祖後,火龍便會開始遊行,點燃的煙花會四面飛散。”

燒火龍活動每年都能吸引成千上萬人前去觀看,黃觀友也曾經率團參觀,回憶其盛況仍歷歷在目。

“儘管活動在晚上8點開始,但下午4點就要去排隊,不然根本擠不進去,因為那是一個小村莊。”

黃觀友背後的照片牆上貼滿梅州相關的照片。
黃觀友也曾經率團到梅州參觀豐順埔寨火龍。(圖:受訪者提供)

燒火龍的神話故事

據悉,這個儀式已經有三百多年曆史,始於清朝乾隆六年,還伴隨著一個神話故事。

相傳遠古時候,東海龍王的孫子濁龍雖然長相俊美,可終日遊手好閒,不求上進。因此老龍王派他到南粵蓮花山脈管轄赤嶺(指現今埔寨一帶)歷練,不料濁龍惡習難改,上任後仍舊胡作非為,無惡不作。

鄉民忍無可忍,便向老龍王告狀,最後老龍王命小女清鳳趕赴南粵查處濁龍。清鳳查明真相後決定大義滅親,趁著濁龍酒醉手刃之,隨後又行雲布雨,莊稼得以生長,百姓安居樂業。

為了紀念清鳳的功績,埔寨鎮的居民就在元宵這一天燒火龍,以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至此已經三百多年。

不過,相比起梅州客家人的隆重其事,本地客家人過元宵的方式平淡許多。

“傳到我這一代已經是第三代,一來工作繁忙,加上元宵當天未必是假日,所以這些所謂的習俗就慢慢淡化了。”

他回想起自己少年的時候,婆婆會在元宵當天早上祭祖拜神,然後搓湯圓讓大家一起吃,晚上“上燈”,儘可能全家聚在一起吃晚飯。

“這種傳統,我們都儘量保存下來。”

黃觀友指出,梅州的客家人在元宵當天的節目都很豐富,像是在平遠就會舉辦船燈遊行。(圖:受訪者提供)
梅州的客家人在元宵當日也少不了花環龍。(圖:受訪者提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