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10日讯)原油、金属和谷物等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正在高涨,商品综合指数在一年里上涨近50%,创出1995年以来最大涨幅。
ADVERTISEMENT
在世界经济从疫情中迈向复苏、需求出现激增的背景下,地缘政治风险等正在干扰充份的供应。对供不应求的担忧正在广泛推高商品价格。在进口依存度较高的一部份国家,已开始引发政局动荡。
显示大宗商品综合价格波动的Refinitiv Core Commodity CRB指数截至1月底比上年上升46%。作为同一期间的涨幅,创出有可比数据的1995年以来新高。
原油等多种商品正在上涨。从22种主要商品的年涨跌率(截至1月底)来看,9个品类上涨50%以上,价格上涨已扩大至咖啡(上涨91%)、棉花(上涨58%)和铝(上涨53%)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原材料。
原油需求快速复苏,另一方面,去碳化导致的投资减少产生负面影响,供应隐忧突出。天然气则因乌克兰局势紧张而上涨。
物流等供应链的混乱和劳动力短缺也在令供求变得紧张。
从金属来看,大量消耗电力的铝受成本增加的影响,大型冶炼企业被迫减产,供给出现短缺。天然气涨价推高作为肥料主要成份的氨的制造成本,正在对谷物种植造成影响。
商品涨价拖累世界经济复苏
商品涨价正在拖累世界经济的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现在的能源价格水平持续下去等作为前提,估算称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被拉低0.5%。
今后的焦点是政局动荡的扩大。在能源的70%依赖进口的土耳其,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上年同月相比暴涨49%。
自本月初开始,要求加薪的劳动者和抗议能源价格上涨的示威游行扩大。
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在世界143个国家和地区中,截至2019年能源进口依存度超过50%的国家多达47个。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液化石油气(LPG)价格上涨导致了年初以来的各地的抗议游行。食品价格也走高。
另外,在泰国,1月猪肉价格相比3个月前上涨约50%,用作家畜饲料的大豆和玉米价格上涨。猪肉是泰国消费量最大的肉类。
2011年的中东民主化运动“阿拉伯之春”的导火索被认为正是食品价格的上涨。
资源型国家印尼继煤炭之后,启动了成为食品和日用品等原料的棕榈油的出口限制。以本国经济为先、囤积资源的“资源国家主义”给国际价格造成上升压力这一趋势也在出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