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10日訊)原油、金屬和穀物等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正在高漲,商品綜合指數在一年裡上漲近50%,創出1995年以來最大漲幅。
ADVERTISEMENT
在世界經濟從疫情中邁向復甦、需求出現激增的背景下,地緣政治風險等正在干擾充份的供應。對供不應求的擔憂正在廣泛推高商品價格。在進口依存度較高的一部份國家,已開始引發政局動盪。
顯示大宗商品綜合價格波動的Refinitiv Core Commodity CRB指數截至1月底比上年上升46%。作為同一期間的漲幅,創出有可比數據的1995年以來新高。
原油等多種商品正在上漲。從22種主要商品的年漲跌率(截至1月底)來看,9個品類上漲50%以上,價格上漲已擴大至咖啡(上漲91%)、棉花(上漲58%)和鋁(上漲53%)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原材料。
原油需求快速復甦,另一方面,去碳化導致的投資減少產生負面影響,供應隱憂突出。天然氣則因烏克蘭局勢緊張而上漲。
物流等供應鏈的混亂和勞動力短缺也在令供求變得緊張。
從金屬來看,大量消耗電力的鋁受成本增加的影響,大型冶煉企業被迫減產,供給出現短缺。天然氣漲價推高作為肥料主要成份的氨的製造成本,正在對穀物種植造成影響。
商品漲價拖累世界經濟復甦
商品漲價正在拖累世界經濟的復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現在的能源價格水平持續下去等作為前提,估算稱今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將被拉低0.5%。
今後的焦點是政局動盪的擴大。在能源的70%依賴進口的土耳其,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與上年同月相比暴漲49%。
自本月初開始,要求加薪的勞動者和抗議能源價格上漲的示威遊行擴大。
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在世界143個國家和地區中,截至2019年能源進口依存度超過50%的國家多達47個。在中亞的哈薩克斯坦,液化石油氣(LPG)價格上漲導致了年初以來的各地的抗議遊行。食品價格也走高。
另外,在泰國,1月豬肉價格相比3個月前上漲約50%,用作家畜飼料的大豆和玉米價格上漲。豬肉是泰國消費量最大的肉類。
2011年的中東民主化運動“阿拉伯之春”的導火索被認為正是食品價格的上漲。
資源型國家印尼繼煤炭之後,啟動了成為食品和日用品等原料的棕櫚油的出口限制。以本國經濟為先、囤積資源的“資源國家主義”給國際價格造成上升壓力這一趨勢也在出現。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