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发布: 2:59pm 11/02/2022 78点阅

剧评

某一天

黄爱玲

VIP独享

剧评

某一天

黄爱玲

VIP独享

黄爱玲 |《某一天》杀人犯应该长什么样子?

虽然只有短短的8集,随着审判的进展,观众可以清楚看到金贤秀人物内在的复杂转折。一个柔弱、含蓄、未经人世、再普通不过的大学生,只因为的贪玩夜游,使他的人生翻天复地。一夜情后的少女就死在自己身边,他成为了嫌疑犯。

金秀贤那张偶像脸,加上厚重的大刘海,曾经在《来自星星的你》中迷倒万千女性。我曾试图去理解《星星》的魅力,却始终无法被吸引,无论是剧情的“浪漫”或男女主角的“颜值”。

ADVERTISEMENT

《某》里,他再次以那头标志性的厚刘海登场了,却呈现了一个让我刮目相看的金秀贤。

一名年轻貌美的少女被杀害了,嫌疑犯也是一名俊美的青年。报导审判的记者说:“美貌似偶像的受害者读者都有兴趣知道啊……随便拍他(嫌犯)就是一张偶像海报”;负责案件的老刑警说:“不要被他的外表骗了……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你这种样子的人就是凶手。”大部分的人,无论是倾向认为嫌疑人金贤秀(金秀贤饰演)有罪或无辜,都直觉地依据他的外表来判断。这也很大程度地反映了现实社会,我们不只样貌歧视(长得好看的死者和凶手特别值得注意);在不明内里的情况下,人很容易以表象去判断人的善恶。

无处宣洩的情感压抑

侦探悬疑片的要素之一通常是“事情不是表面的那么简单”。在这个前提下,搭配上“人不可貌相”的设定,找了偶像金秀贤来诠释是合理的。更重要的是,金秀贤也确实在外形和内涵上(演技)都交足了诚意。

剧本聚焦于金贤秀的个人经历和心理变化,结构上的集中是本剧的成功要素。虽然只有短短的8集,随着审判的进展,观众可以清楚看到金贤秀人物内在的复杂转折。一个柔弱、含蓄、未经人世、再普通不过的大学生,只因为某一天的贪玩夜游,使他的人生翻天复地。一夜情后的少女就死在自己身边,他成为了嫌疑犯。案发初始哭诉无辜时的委屈;狱中被霸凌的无助和恐慌;怀疑自己是否有杀人的困惑;蜕变后在法庭上的冷漠不屑,金秀贤都很准确地把角色每一个阶段进行了细腻且有说服力的展现。

湿疹隐喻审判结果

剧集同时在其他人物的塑造上也很成功。帮金贤秀辩护的律师申仲汉(车胜元饰演),无论是造型的邋遢,还是看似无赖又颓废中透露出的一点坚持,车圣元也诠释得很到位。他长期换上的湿疹是隐喻,象征了他的人生状态。他多年陷入混沌的生活泥沼中,如同那无法断尾、不会致命、却让人寝食难安的湿疹。当他决定帮助嫌犯金贤秀,中医同时给了他治愈湿疹的偏方,一切看似有好转。作为一名律师,他重新找到了值得积极的目标,连前妻都惊讶于其改变。但随着金贤秀人设的转变,剧情有了翻转,律师的湿疹也同时恶化,扩散到身体其他部分。

监狱里的神秘老大都志泰(金成圭饰演)与金贤秀是另一个有趣的关系设定。当大部分的囚犯都在霸凌金贤秀时,只有都志泰不明目的地伸出援手。剧情上安排了几次的反转,先是让观众觉得他只是想收服贤秀替自己办事,后来又说明了他和贤秀相近的背景来合理化对后者的同情。他更是贤秀的引领者,教导他蜕变成另一个自己。这个角色的存在,某程度已经预示了贤秀未来会变成的模样。

结局始终未解决的悬念或许是为了续集铺路,但也回应了“事实不见得是你想像的那样”的主题。所以哪怕没有一般预期中的“结尾”,也是一部完整的作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9:00pm 29/04/2025 3.5千点阅
黄子伦 | 美国的债务会爆炸吗?

美国现在的短期债务总额是比2024年来得低。也就是说,美国是有办法再融资的,新债还旧债的把戏还是行得通,不过,需要一些人的配合……

这周继续谈美国。

由于特朗普在四月初祭出激进关税政策,全球资本市场被搞得一团乱,坊间出现了很多美国为何如此不讲理的解释,有很多都从关税政策着手,说特朗普会引起大萧条。关于这一点,我上周已经写过了。

另一派解释则认为特朗普正是有重大布局,说是为了让现在负债累累的美国重组债务,因此先用各种关税为借口,逼得全世界痛苦万分,抛售美债和美股,然后美国就用自己的黄金储备把这些金融资产廉价回购,最后实现各种 “美国再次伟大” 的操作。

那么,特朗普是不是有这么重大的布局呢?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先回答一道问题,那就是美国的债务问题会不会爆炸?

不会。

接下来的因果链会比较长,容我给你仔细说明。

首先呢,我们先区分,国家欠债与个人和企业欠债非常像,那就是先花未来钱,也就是我们未来的预期收入。比如,你现在月入5,000令吉,且未来10年都不会改变工作,那么你的预期收入就是60万令吉(5,000令吉 x 12个月 x 10年)。稍微把这笔钱折现到今日,你大概能够借20万至30万令吉。

个人和企业的负债一旦到了高水平,例如远超出收入水平或者收入严重缩水,在利滚利的情况下,多数欠债人都会陷入财务困境,最后破产或者清盘。因为个人和企业都拿不出真金白银去偿还这笔钱。

但是,国家欠债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因为国家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即是所谓的 “印钞票” 。有了这项能力,只要国家欠的债务是以自家货币为计算单位,那么就一定能够偿还。这也是为什么希腊之前会这么惨,因为他们加入欧元区后就没有了发行货币的权力。

当然,国家印钞票是有代价的。一旦印多了,这个国家的钞票就会贬值。而且会贬值得非常快。但是,当国家债务问题非常严重,通常是国家收入大幅减少所致。那个时候就顾不了这么多,就算债主们抗议,不要废纸般的货币也没用。

之后,在账面上,国家的债务是清了,但是随着自家货币贬值而来的各种通货膨胀就会闹得你举国上下民不聊生。许多国内银行都握有大笔国债,你把货币直接来一个核爆级别的贬值幅度,那些银行也会直接被弄垮。之后,就是银行挤兑。而且,你所印刷的新钞票只是解决了过去欠下的旧债务,未来休想再用本国货币借贷,因为没有人会要借给你了。如果国家没有收入,又不能借钱,那就准备成为第二个津巴布韦。当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这时会给国家出主意。

以上这套玩法,全部国家都知道。因此,最重要的是,如何确保借钱给你的债主愿意在未来继续借钱给你呢?

那就是——用国家的GDP成长为抵押。

刚才说了,所有的借贷都是先花未来钱,只要国家的GDP继续成长,而且偶尔有爆发性的产业革新,那么大概率能够稳住大部分国债持有者。

简单来说,当国家足够强大,债务就不是问题。其中一例,就是日本。虽然日本过去GDP成长率非常低,但因为通缩关系,所以勉强可以接受,而且大量日本机构,例如银行和保险企业都握有大笔的日本国债。而美国的GDP成长率肯定比日本强。

现在,我们是理清了国家举债的逻辑。现在我们看看美国的国债结构。

根据官方资料,美国截至2025年3月的债务金额为36.2兆美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不可转售证券(nonmarketable securities),总金额为7.6兆美元,是美国中央政府从自家部门,例如医保,所借的欠款。这个部分可理解为 “自己人欠自己人”,不会构成太严重的债务问题。

第二个部分就是可转售证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债,总金额为28.6兆美元。此类别有分短期债券(一年或以下)和长期债券(超过一年)。而美国需要在2025和2026年分别偿还8.3兆美元和3.6兆美元,占了这个类别总金额的42%。这么看来,美国的债务问题好像非常糟糕。

我们看看美国从2010年到现在的债务比例,美国的短期债务部分情况下只占据整体债务的15%。也就是说,美国有15%的债务是新债务。2020年,由于疫情关系,美国决定撒钱刺激经济,这个短期债务比例就暴涨至24%。之后,2021和2022年有所改善,但是到了2023年再次飙升至22%的水平。

不过,美国现在的短期债务总额是比2024年来得低。也就是说,美国是有办法再融资的,新债还旧债的把戏还是行得通,不过,需要一些人的配合:

第一个需要配合的就是美联储。因为美国在2020年和2021年所发行的债券,平均票面利率为0.6%至2.0%,经历2022年的激进升息后,美国发债的平均票面利率为3%至4.4%,算是翻了几倍。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一直要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降息的原因,因为他要让美国用低利率发债。但鲍威尔不是那个关键人物。

第二个需要配合的当然是美债投资者。资料显示,有高达8.8兆美元的美债是由美国国外持有,其三大买家就是日本(13%),中国(9%)和英国(9%)。这些美债持有国大部分都是美国的贸易逆差国,也就是说他们就是被特朗普关税政策重点 “照顾”的对象。

因此,这一点就比较棘手,因为现在美国搞这么一出大震荡,许多国家都不太愿意买账,包括美国国内的投资机构。特朗普会在这么短时间内暂缓关税政策90天,据说也是因为美国政府前几天的债券发售成绩不甚理想所致。

第三个需要配合的就是美国政客们。美国的债务上限为36.1兆美元,换言之,如不调高这个债务上限,或者收入无法即时大幅增加(估计不可能),美国政府又会再次出现停摆局面。不过,共和党控制了众议院和参议院,提高债务上限的阻力估计不大。大不了也就停摆一下,反正美国政府也不是没试过(前提是标普信评不要调低美国的信用评价)。

以上,我们已经梳理了国家举债,美国债务如今的偿还期限,以及举债的条件,你应该明白美国的债务问题是很严重,但不像一些阴谋论者说的那么夸张。

只希望美国这场闹剧尽快结束,让大家可以快速投入工作,不要白白浪费掉2025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