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紀越來越大,為什麼臉上的微笑卻變得越來越少?
ADVERTISEMENT
“老人都是難相處,愛嘮叨又固執,真不懂得怎麼跟他們溝通!”
這些老人可能是你的父母、公公婆婆、親人,他們也曾經擁有充滿歡樂與微笑的人生,只是當他們慢慢的老去,身體漸漸的不聽使喚,甚至需要你的照顧時,你會發現他們的笑容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換來的是你的不耐煩與不諒解,有沒有想過要如何找回他們失落的微笑,把微笑還給老人呢?
悠樂居養生館及康復中心創辦人林進成醫生,原本是一名臨床醫生,之後創辦了悠樂居,最後更決定放棄做醫生,做一個全職的“看護者”,專心打理中心,把老人失去的微笑重新給找回來。
助老人找回生活重心,重拾笑容
他直言,剛開始入住中心的老人,臉上都是沒有笑容的,一半是因為生病,一半就是心理因素,覺得被送到養老院是可憐的,家人不要自己了,生病無望復原,餘生看不到希望,所以封閉自己,不願與人交流。
為了開設中心,他造訪了多家政府與私人養老院,發現住在裡面的老人彷彿都是在等時間過,等待生命結束的那一天,所以時間對他們而言是無意義的,快樂更無法在他們臉上看到。
“但我覺得老人不應該是這樣的過日子,如果我們沒有做些什麼去改變他們,久而久之大眾甚至看護都會認為他們是在等死,不必積極生活,老人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
林進成表示,老人失去笑容,是因為他們失去生活重心,所以只要幫助他們找到寄託,就會有所期待,生活也會積極起來,開心與充實的過餘下的日子。
“其實,老人對生活的要求很低,物質上的享受是次要,只要讓他們每天都有活動,生活充實,對社會有參與感,與家人好好相處的時間,就會覺得開心。”
他把這套想法落實在中心的老人,策劃不同的活動讓老人參加,通過活動讓老人之間互相熟絡、分享、讓他們每一天都充滿期待,而不是每天只期盼家人到來的時間,微笑就漸漸出現在他們臉上。
讓老人有參與感,活出真正的生命
過去兩年的疫情,林進成基於安全理由,不讓中心的老人回家,也不允許家人來探訪,老人難免感到失落,尤其是過年過節的日子裡,於是他把各種節慶活動帶到中心,如中秋做月餅、冬至做湯圓,新年時中央廚房除了準備年菜讓老人享用之外,也給他們的家人都送上一份,讓老人感覺與家人吃著同樣的年菜,一起過年,也安排視訊聊天,讓即使留在中心的老人也不缺儀式感。
他強調,讓老人有參與感是非常重要,否則他們很快就會衰弱;反之他們願意參與活動,心情變好,胃口也會比較好,體現出一個真正的生命,而不只是一個等時間過的“命”。
“無可否認,一些老人的確會自我放棄,我就每天去跟他們談天,看護每天都叫他們參加活動,總有一天會叫得動他們,從開始很短的時間到後來堅持到結束,我們都會盡力去把生命找回來。”
“這不但是我們的工作,也是作為家人的責任,給多點耐心與時間去跟老人談天,聊他們的過去,每個人都有自己值得驕傲的事情,所以只要願意跟他們談,他們會很開心,哪怕是他們重複同樣的話,也耐著性子去聽,去回應,花點心思做一些父母喜歡的事,如陪他們探訪老朋友或親戚,很快的你會發現他們的臉上會恢復笑容,看到他們對生命有了期待。”
多與老人互動,有助推動良性氛圍
為了把這個信息推廣給更多的人,林進成決定主辦一項名為“把微笑還給老人”比賽,通過畫畫、攝影與徵文3個渠道,讓大家把家裡的老人的微笑畫在紙上,攝入照中,寫在文裡,讓大家看到老人美好的微笑。
同時,他也會與中學與大專院校合作,安排學生到他開設的中心獲取素材,展現老人們的微笑。
林進成認為,每家每戶都應該把微笑還給老人,他們只需要家人花一些時間與他們談天,微笑就會再度重現在他們臉上,很多老人因為生病、失智而產生負面情緒,結果把家人越推越遠。
“面對這樣的負能量,孩子應該給予更多諒解,更關心他們,畢竟他們也不想,所以嘗試用更多的同理心關心他們,如同他們小時候照顧我們一樣。”
他分享親身經驗,中心裡一些不願踏出房門,也不願與人交流的老人,經過他兩個月的努力,終於肯參與中心活動,與其他老人互動,心情有很大的轉變,重拾笑容,所以他相信家人的力量會更有效,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會獲得改善,彼此之間的互動將會得到良性循環。
他表示,很多年輕人沒有機會接觸老人,當家人發生事故時,他們是第一次要照顧老人與接觸老人院,而感到恐懼,若能從小就給他們灌輸“老人院應該是社會一部分”的概念,就不會對老人院這麼抗拒。
“在照顧這些老人時,我發現很多老人都活得不開心,有的是因為被孩子冷落而把情緒發洩到看護身上。經過了解後,孩子並不是故意冷落他們,而是老人因為失去獨立能力,事事依靠孩子,就會要求孩子做得更多,妒忌心變得更強,所以若能讓老人找到寄託,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他們的晚年可以過得充實及充滿意義。”
“我會這麼說,是因為我從中心老人的改變得到印證,當他們的心情改變後,整個中心的氛圍都變得不一樣,所以我相信家庭也可以做到。”
相關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