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的脚步悄悄逼近,我想追回的莫过于一个还能除旧迎新的农历新年。新年时大家会到商场购买及换上新衣服、给家里添置新家具,甚至恨不得能换套新房子或新汽车,寓意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然而冠病疫情不但让老板亏损及破产,就连原本就不富裕的打工族也难逃解雇以及减薪的命运。这样一来,尽管我们想除旧迎新,也会因为买不起新的,而只能继续用旧的来迎接这两年的新年。
ADVERTISEMENT
2021年初,古晋经历了难得一遇的大水灾,我家因而损坏了不少家具。原本就勒紧腰带过日子的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坏家具继续被使用。客厅桌角和桌子底部已浸坏、沙发那怎么洗也洗不掉的痕迹、墙上那落下的漆,身为单身母亲的我看着千疮百孔的屋子,心里对已然逼近的新年根本不是滋味。水灾后,我想修复房子,换掉所有旧家具,却又想到工资因疫情来袭而削减,也面临物价上涨压力,一家只能过着特别的新年。
一年了,我还没能换完破烂不已的家具,心里特别难过。但,我的3位孩子总是告诉我:只要心里有爱,不管怎么样的新年,我们都会过得很开心。以前,我们夫妻俩很重视除旧迎新,给孩子买的新衣服及添置的家具总不会太寒酸。现在,我依然保持着希望,希望可以追回那每年除旧迎新的农历新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社会的和平与安稳都是老百姓所期待与希望的。我们祈祷着国家的政要人员认真参与有益于全民的尊严改革,以“和平”与“希望”作为国家生活的氛围,以正义与尊重作为推展种族之间成长的桥樑。
前几天,我在家里与母亲聊天。母亲突然感慨说:“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2024年结束了,2025年又急着开始,真的是岁月不留人呀!”
我问母亲对于过去的一年和未来的一年有何感想。母亲微笑着说:“不管是什么年都好,生活都要怀有希望。”确实,母亲倒是说出大部分人对生活的最根本期待,那就是“希望”。
“希望”这两个字的氛围是很亮丽的,目的也是清晰的。再说,“希望”也是给生活带来正面意义的。
母亲每一天都会在固定时间看新闻。她对社会的各种动态相当留意。母亲所受的教育并不高,但她的生活经验总让她对各种人生的不同处境有很多怜悯之心。
她从电视的画面上看到各种悲剧时,总会说:“哎哟,天主袮怜悯这个人。”我从母亲的怜悯之心看出人人都需要希望,也就是怜悯是从沮丧中再祈祷安慰和治愈。
这些年以来,世界处在动荡不安的状态里。不同区域的战争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共存。
原来,战争的爆发总是出自于人对自身的追求,而损害了他人的尊严。母亲说,人若不懂的去尊重他人,那必然就是个人太过自我崇拜了。
母亲总喜欢说:“你宽恕我,我宽恕你,每个人天天都会活着很有意义。”我的理解是,心中时时刻刻准备站在他人的立场去理解背景,再加上彼此的真心对话,并达到相互的谅解与尊重,那必然都会接纳社会的多元性习俗、文化、宗教等等。
对于母亲的智慧分享,我想起了教宗方济各去年9月4日在印尼牧灵访问时,以其格言“信仰、友爱、怜悯”,在一个绝大多数是穆斯林的国家传递了希望与和平的讯息。
他敦促遏止“极端主义和不宽容”,信仰应当懂得对话,而非操纵人心、助长分裂与仇恨。
在2025这一整年中,天主教会要庆祝禧年,这是让人心中充满希望的大事。“禧年”(Jubilee)使人想起古代犹太人的习俗,那时,每49年,羊角(希伯来语为“jobel”)的号声会向全体人民宣告未来将是获得宽赦与自由的一年。
此一郑重的宣告,要遍及全国各地(肋未纪廿五 9-10),并且恢复生活中各个层面的正义:关于土地的利用、财物的拥有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面对穷人和财产遭到剥夺的人。
吹起羊角号,是为提醒全体人民,不论贫富,没有一个人是生来注定要受压迫的:我们都是弟兄姊妹,是同一天父的儿女,生来就应按天主的旨意在自由中生活。(肋未纪廿五 17、25、43、46、55)
社会的和平与安稳都是老百姓所期待与希望的。我们祈祷着国家的政要人员认真参与有益于全民的尊严改革,以“和平”与“希望”作为国家生活的氛围,以正义与尊重作为推展种族之间成长的桥樑,叫我们老百姓在2025年的路上享有尊严的希望。
(作者是天主教主徒会会士)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