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我们

|
发布: 7:00am 13/02/2022

董总

隆中华

友族教师

华文独中友族教师长期服务奖

董总

隆中华

友族教师

华文独中友族教师长期服务奖

“我们会一直教下去,直到退休……” 友族老师 乐为独中抛青春

报道:陆世敏
摄影:陈敬晖
阿斯琴(左)和娜扎丽玛不约而同表示,与隆中华师生相处愉快,即便不谙华语,也不曾遇到什么沟通上的问题。

在独中执教是他们的工作,也是肩负漫漫半生的使命;为独中奉献是他们的选择,也是跳脱种族框框的证明。

去年举办首届“”,以表扬和激励长期在华文独中服务的在职,同时发扬尊师重道精神,激励友族教师的教学士气。

ADVERTISEMENT

这些原本在马来西亚这片土地上属于多数族群的教师,来到独中后就变成少数群体,但他们没有因此而局促不安,反而抱着“入乡随俗”的心态,积极在多元文化色彩、语言和教育的环境里,造就独中子弟,共同促进繁荣与团结。

他们为独中的付出和贡献,恰恰反映了首相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利所推崇的“大马一家”(Keluarga Malaysia)精神,亦体现族魂林连玉昔日提倡的“共存共荣、多姿多彩”理念。

董总去年首度举办“华文独中友族教师长期服务奖”,以表扬及激励长期奉献于华文独中在职友族教师,共136人获奖。(档案照)
独中福利不比政府学校多
友族教师仍无私付出

首届独中友族教师奖全马共有136人获得殊荣,其中17名教师来自吉隆坡中华独中,该校校长张梅莲为他们感到骄傲。

“我替他们感到高兴,独中不像政府学校有这么多福利,但他们还是愿意在这里付出,一直任劳任怨。我们的国文老师是很了不起的,这个奖项也是肯定他们的贡献。”

张梅莲感谢隆中华友族老师一直以来为学校默默耕耘,并为他们获得董总长期服务奖感到高兴。
董总设立“友族教师长期服务奖”

她说,过去董总颁发服务奖给在独中服务的华裔教师,友族教师看到会开玩笑似的询问:“为什么我们没有这个机会?”。

“今年董总正式设立“友族教师长期服务奖”,表扬年资届满5年以上的友族教师,学校有17名友族老师获奖,我真的替他们感到高兴。”

目前,有超过300名教师,其中有40人是友族老师,有巫裔和印裔,还有一名土著老师。

隆中华师生在2020年“通文达理”开学典礼上的大合照,当中有不少友族老师。(档案照)
聘请友族老师
为学生打好与他族相处基础

“我们聘请友族老师,除了是需要专业的教师指导国文外,也是为了让学生习惯在校园与友族老师沟通。”

张梅莲指出,无论华裔教师还是学生,他们跟友族教师的关系都很好,校园内三大种族和谐共处,就是多元大马的写照。

“我相信学生以后出来社会,他们也会很习惯跟其他种族一起生活。”

她说,有时候他们去探访毕业后开设公司的校友,会发现他们大多聘请的都是巫裔和印裔员工,而在校园内习惯性地与友族老师沟通,能够让他们在跟友族员工交流时毫无障碍。

“因为学生在上国文课的时候,他们不能用其他语言,只能用国语跟马来文沟通,慢慢就会习惯了。”

原本暂时在独中任教
融入环境后不想走了

一般来说,隆中华都是通过学校网页、刊登报纸广告或友族老师介绍,作为招聘友族教师的管道。很多时候,友族老师一开始只是打算暂时性地担任独中教师,后来逐渐融入学校,就不想转换环境了。

张梅莲忆述,自己来到隆中华担任校长时,校内已有友族老师执教,随着学生人数越来越多,需要的国文教师也越来越多。

“由于我们需要大学马来文系毕业的专业人选,所以要聘请国文老师是相当困难的。”

她说,很多友族教师刚开始都是一边等待政府的录取书,一边在独中执教,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习惯校园环境,对学校产生感情,就不想离开了。

“我们都会庆祝他们的节日,比如开斋节及屠妖节。在巫裔教师斋戒时期,我们会给予尊重,不在他们面前吃东西,另外在食堂会准备清真食物,友族老师也会跟华裔教师一起吃饭。”

娜扎丽玛(右)和阿斯琴一同翻阅图书馆书籍。
阿斯琴:当初想象只待两年
不知不觉待上31年

在17名获奖的隆中华友族教师中,有2人已服务超过30年,她们分别是阿斯琴巴西尔(Baddron Asiqin Binti Basir)老师和娜扎丽玛(Nazarimah Binti Saad)老师。

阿斯琴说,自己是在1988年毕业的,那时候处于经济萧条时期,工作机会有限,所以能够获得学校应聘成为国文教师,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第一次来到的时候,我是校内唯一的国文老师,还受到同事的热烈欢迎呢!当初我以为自己只是待上一两年,之后就会换工,没想到做到很开心,不知不觉就这样待上31年了。”

今年58岁的阿斯琴说,只要身体健康,她会一直在隆中华执教直到退休。

娜扎丽玛则说,本身是在1991年应聘成为隆中华教师的,一待就是30年,她和阿斯琴一样,对于处于绝大多数都是华人的环境,她们并没有感到不自然。

“就像马来谚语所说的:“masuk kandang kambing mengembek, masuk kandang kerbau menguak”(进羊圈咩咩叫,入牛栏哞哞叫——入乡随俗),最重要的是让自己适应环境。”

1991年就加入隆中华的娜扎丽玛,期间不曾更换工作岗位,始终热爱这份工作。
不存在“尴尬”“不寻常”
阿斯琴:与华人朋友交流很自然

无论是从小生活的环境或大学时期,阿斯琴和娜扎丽玛都已习惯与其他种族相处,因此她们刚来独中执教不久,很快就能适应这里的环境。

“以前大学时,我们的室友都是华人呢!”

阿斯琴说,她在这里没有觉得“尴尬”或“不寻常”,因为她从小就与华人朋友交流和互动,与他们相处是最自然不过的事。

娜扎丽玛在学生时代就有不少华裔友人,当了教师后也与学生打成一片。(照片由隆中华提供)

询及跟学生是否有沟通等问题,她说,友族老师遇到的问题跟一般教师没什么两样,不外乎是学生顽皮、不做功课等。

“我遇到的其他老师无异,比如学生顽皮,这是很平常的事情。学生也知道国文科的重要性,所以大多数时候都会努力考取好成绩。”

娜扎丽玛也笑说:“能有什么问题,就是会有学生懒惰、喜欢打搅老师上课罢了。”

她说,自己不会再选择其他工作,所以任何困难她都要去面对和解决。

“若说迄今为止遇到最大的挑战,应该是我们需要调整教学模式,让高中学生能够同时应对2项的重要考试,即大马教育文凭(SPM)和统考(UEC)。”

娜扎丽玛抱着“入乡随俗”的心态,这些年在独中执教也很好地适应校内环境。(照片由隆中华提供)
娜扎丽玛:种族主义属个人事情
不是特定族群的问题

就算是有着不同肤色和生活文化,只要彼此理解和尊重,不同种族之间还是可以和谐共处——阿斯琴和娜扎丽玛一直都是那么认为的。

“最重要的是要能沟通,如果不能良好沟通,一定无法好好相互了解。”

阿斯琴与学生相处自然和谐,不会因为肤色而面对沟通问题。(照片由隆中华提供)

阿斯琴说,她一直都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并乐意与学生一起交流彼此的文化。

“我会出席华人的婚礼和葬礼,也曾经去过华人的火葬场和坟墓,我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如果对其他种族有偏见或种族主义,人民一定无法达至和谐和团结,这也是我们一直传达给学生的理念。”

阿斯琴(后排中)一直都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并乐意与她们一起交流彼此文化。(照片由隆中华提供)

娜扎丽玛也认为,种族主义很多时候是个人的事情,而不是特定族群的问题。

“每个族群都会有害群之马,我们不能受他们影响,一定要相互理解和礼让。”

作为一名教师,她的任务不仅是传道授业,也需要跟学生讲解不同文化,加深他们对其他种族的认识和了解。

“斋戒的时候,学生会调皮问我:老师你不吃不喝,不会死吗?我会回答说:我已经活了50年,现在还好好的。之后学生在我斋戒时,都会自发性地把水收起来,不会在我面前饮食。”

偶遇曾教过的学生
互动依然亲切有趣

桃李满天下,无疑是一名教师最引以为豪的成就,阿斯琴和娜扎丽玛也不例外。

“当我们看到教出来的学生功成名就,或者还记得自己,这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情。”

娜扎丽玛说,无论是在外头见面或通过社交媒体,只要学生还是记得联络自己和说谢谢,就已经觉得很满足了。

只要学生能够记得自己,娜扎丽玛就已经很知足了。(照片由隆中华提供)

她分享道:“有一次我去接种冠病疫苗,突然有学生远远就叫住我:Cikgu!因为戴着口罩,所以看不清楚对方的脸,后来才知道他是我1991年进来时,首批教导的学生。

“没想到他见到我的时候,还认得我,跟我打招呼。”

阿斯琴则分享说,有时在外面求诊时,她会遇到过去教过的学生,过程中学生就会怕弄疼自己的老师,让她忍俊不禁。

“打针的时候,这名已成为医生的学生会跟我说:对不起老师,我要打针了;打完之后又说:老师我要拔针了,我就调侃他说:直接来吧,不要说了。”

提及是否会执教到退休,阿斯琴和娜扎丽玛给予肯定的答案:“是的!”。

“只要我们还是如现在这般健康,我们就会一直教下去,直到退休的一刻。”

阿斯琴(左二)与学生出游时拍照留念。(照片由隆中华提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