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我们

|
发布: 7:00am 13/02/2022

董总

隆中华

友族教师

华文独中友族教师长期服务奖

董总

隆中华

友族教师

华文独中友族教师长期服务奖

“我們會一直教下去,直到退休……” 友族老師 樂為獨中拋青春

报道:陆世敏
摄影:陈敬晖
阿斯琴(左)和娜扎麗瑪不約而同表示,與隆中華師生相處愉快,即便不諳華語,也不曾遇到什麼溝通上的問題。

在獨中執教是他們的工作,也是肩負漫漫半生的使命;為獨中奉獻是他們的選擇,也是跳脫種族框框的證明。

董總去年舉辦首屆“華文獨中友族教師長期服務獎”,以表揚和激勵長期在華文獨中服務的在職友族教師,同時發揚尊師重道精神,激勵友族教師的教學士氣。

ADVERTISEMENT

這些原本在馬來西亞這片土地上屬於多數族群的教師,來到獨中後就變成少數群體,但他們沒有因此而侷促不安,反而抱著“入鄉隨俗”的心態,積極在多元文化色彩、語言和教育的環境裡,造就獨中子弟,共同促進繁榮與團結。

他們為獨中的付出和貢獻,恰恰反映了首相拿督斯里依斯邁沙比利所推崇的“大馬一家”(Keluarga Malaysia)精神,亦體現族魂林連玉昔日提倡的“共存共榮、多姿多彩”理念。

董總去年首度舉辦“華文獨中友族教師長期服務獎”,以表揚及激勵長期奉獻於華文獨中在職友族教師,共136人獲獎。(檔案照)
獨中福利不比政府學校多
友族教師仍無私付出

首屆獨中友族教師獎全馬共有136人獲得殊榮,其中17名教師來自吉隆坡中華獨中,該校校長張梅蓮為他們感到驕傲。

“我替他們感到高興,獨中不像政府學校有這麼多福利,但他們還是願意在這裡付出,一直任勞任怨。我們的國文老師是很了不起的,這個獎項也是肯定他們的貢獻。”

張梅蓮感謝隆中華友族老師一直以來為學校默默耕耘,併為他們獲得董總長期服務獎感到高興。
董總設立“友族教師長期服務獎”

她說,過去董總頒發服務獎給在獨中服務的華裔教師,友族教師看到會開玩笑似的詢問:“為什麼我們沒有這個機會?”。

“今年董總正式設立“友族教師長期服務獎”,表揚年資屆滿5年以上的友族教師,學校有17名友族老師獲獎,我真的替他們感到高興。”

目前,隆中華有超過300名教師,其中有40人是友族老師,有巫裔和印裔,還有一名土著老師。

隆中華師生在2020年“通文達理”開學典禮上的大合照,當中有不少友族老師。(檔案照)
聘請友族老師
為學生打好與他族相處基礎

“我們聘請友族老師,除了是需要專業的教師指導國文外,也是為了讓學生習慣在校園與友族老師溝通。”

張梅蓮指出,無論華裔教師還是學生,他們跟友族教師的關係都很好,校園內三大種族和諧共處,就是多元大馬的寫照。

“我相信學生以後出來社會,他們也會很習慣跟其他種族一起生活。”

她說,有時候他們去探訪畢業後開設公司的校友,會發現他們大多聘請的都是巫裔和印裔員工,而在校園內習慣性地與友族老師溝通,能夠讓他們在跟友族員工交流時毫無障礙。

“因為學生在上國文課的時候,他們不能用其他語言,只能用國語跟馬來文溝通,慢慢就會習慣了。”

原本暫時在獨中任教
融入環境後不想走了

一般來說,隆中華都是通過學校網頁、刊登報紙廣告或友族老師介紹,作為招聘友族教師的管道。很多時候,友族老師一開始只是打算暫時性地擔任獨中教師,後來逐漸融入學校,就不想轉換環境了。

張梅蓮憶述,自己來到隆中華擔任校長時,校內已有友族老師執教,隨著學生人數越來越多,需要的國文教師也越來越多。

“由於我們需要大學馬來文系畢業的專業人選,所以要聘請國文老師是相當困難的。”

她說,很多友族教師剛開始都是一邊等待政府的錄取書,一邊在獨中執教,但過了一段時間後就習慣校園環境,對學校產生感情,就不想離開了。

“我們都會慶祝他們的節日,比如開齋節及屠妖節。在巫裔教師齋戒時期,我們會給予尊重,不在他們面前吃東西,另外在食堂會準備清真食物,友族老師也會跟華裔教師一起吃飯。”

娜扎麗瑪(右)和阿斯琴一同翻閱圖書館書籍。
阿斯琴:當初想象只待兩年
不知不覺待上31年

在17名獲獎的隆中華友族教師中,有2人已服務超過30年,她們分別是阿斯琴巴西爾(Baddron Asiqin Binti Basir)老師和娜扎麗瑪(Nazarimah Binti Saad)老師。

阿斯琴說,自己是在1988年畢業的,那時候處於經濟蕭條時期,工作機會有限,所以能夠獲得學校應聘成為國文教師,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

“第一次來到的時候,我是校內唯一的國文老師,還受到同事的熱烈歡迎呢!當初我以為自己只是待上一兩年,之後就會換工,沒想到做到很開心,不知不覺就這樣待上31年了。”

今年58歲的阿斯琴說,只要身體健康,她會一直在隆中華執教直到退休。

娜扎麗瑪則說,本身是在1991年應聘成為隆中華教師的,一待就是30年,她和阿斯琴一樣,對於處於絕大多數都是華人的環境,她們並沒有感到不自然。

“就像馬來諺語所說的:“masuk kandang kambing mengembek, masuk kandang kerbau menguak”(進羊圈咩咩叫,入牛欄哞哞叫——入鄉隨俗),最重要的是讓自己適應環境。”

1991年就加入隆中華的娜扎麗瑪,期間不曾更換工作崗位,始終熱愛這份工作。
不存在“尷尬”“不尋常”
阿斯琴:與華人朋友交流很自然

無論是從小生活的環境或大學時期,阿斯琴和娜扎麗瑪都已習慣與其他種族相處,因此她們剛來獨中執教不久,很快就能適應這裡的環境。

“以前大學時,我們的室友都是華人呢!”

阿斯琴說,她在這裡沒有覺得“尷尬”或“不尋常”,因為她從小就與華人朋友交流和互動,與他們相處是最自然不過的事。

娜扎麗瑪在學生時代就有不少華裔友人,當了教師後也與學生打成一片。(照片由隆中華提供)

詢及跟學生是否有溝通等問題,她說,友族老師遇到的問題跟一般教師沒什麼兩樣,不外乎是學生頑皮、不做功課等。

“我遇到的其他老師無異,比如學生頑皮,這是很平常的事情。學生也知道國文科的重要性,所以大多數時候都會努力考取好成績。”

娜扎麗瑪也笑說:“能有什麼問題,就是會有學生懶惰、喜歡打攪老師上課罷了。”

她說,自己不會再選擇其他工作,所以任何困難她都要去面對和解決。

“若說迄今為止遇到最大的挑戰,應該是我們需要調整教學模式,讓高中學生能夠同時應對2項的重要考試,即大馬教育文憑(SPM)和統考(UEC)。”

娜扎麗瑪抱著“入鄉隨俗”的心態,這些年在獨中執教也很好地適應校內環境。(照片由隆中華提供)
娜扎麗瑪:種族主義屬個人事情
不是特定族群的問題

就算是有著不同膚色和生活文化,只要彼此理解和尊重,不同種族之間還是可以和諧共處——阿斯琴和娜扎麗瑪一直都是那麼認為的。

“最重要的是要能溝通,如果不能良好溝通,一定無法好好相互瞭解。”

阿斯琴與學生相處自然和諧,不會因為膚色而面對溝通問題。(照片由隆中華提供)

阿斯琴說,她一直都把學生視為自己的孩子,並樂意與學生一起交流彼此的文化。

“我會出席華人的婚禮和葬禮,也曾經去過華人的火葬場和墳墓,我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如果對其他種族有偏見或種族主義,人民一定無法達至和諧和團結,這也是我們一直傳達給學生的理念。”

阿斯琴(後排中)一直都把學生視為自己的孩子,並樂意與她們一起交流彼此文化。(照片由隆中華提供)

娜扎麗瑪也認為,種族主義很多時候是個人的事情,而不是特定族群的問題。

“每個族群都會有害群之馬,我們不能受他們影響,一定要相互理解和禮讓。”

作為一名教師,她的任務不僅是傳道授業,也需要跟學生講解不同文化,加深他們對其他種族的認識和了解。

“齋戒的時候,學生會調皮問我:老師你不吃不喝,不會死嗎?我會回答說:我已經活了50年,現在還好好的。之後學生在我齋戒時,都會自發性地把水收起來,不會在我面前飲食。”

偶遇曾教過的學生
互動依然親切有趣

桃李滿天下,無疑是一名教師最引以為豪的成就,阿斯琴和娜扎麗瑪也不例外。

“當我們看到教出來的學生功成名就,或者還記得自己,這就是我們最開心的事情。”

娜扎麗瑪說,無論是在外頭見面或通過社交媒體,只要學生還是記得聯絡自己和說謝謝,就已經覺得很滿足了。

只要學生能夠記得自己,娜扎麗瑪就已經很知足了。(照片由隆中華提供)

她分享道:“有一次我去接種冠病疫苗,突然有學生遠遠就叫住我:Cikgu!因為戴著口罩,所以看不清楚對方的臉,後來才知道他是我1991年進來時,首批教導的學生。

“沒想到他見到我的時候,還認得我,跟我打招呼。”

阿斯琴則分享說,有時在外面求診時,她會遇到過去教過的學生,過程中學生就會怕弄疼自己的老師,讓她忍俊不禁。

“打針的時候,這名已成為醫生的學生會跟我說:對不起老師,我要打針了;打完之後又說:老師我要拔針了,我就調侃他說:直接來吧,不要說了。”

提及是否會執教到退休,阿斯琴和娜扎麗瑪給予肯定的答案:“是的!”。

“只要我們還是如現在這般健康,我們就會一直教下去,直到退休的一刻。”

阿斯琴(左二)與學生出遊時拍照留念。(照片由隆中華提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