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靈再也15日訊)身上的傷疤曾經是她最難以啟齒,也不願讓人發現的秘密,黃樂怡用了10年的時間,幾經掙扎對抗,成功破繭而出,蛻變成可以展現自我的蝴蝶。
現年29歲的黃樂怡在14歲那年被診斷患有銀屑病(Psoriasis),俗稱牛皮癬,患者的皮膚會出現紅腫發炎斑塊及脫屑,而她在社交媒體平臺總是大方地用文字和照片敘述自己的歷程及皮膚狀況,除了鼓勵相同經歷的病友,也讓更多人認識這個疾病。
她坦承,敞開心門的過程一點也不容易,她是直到2018年才戰勝心魔,鼓起勇氣公開自己的故事,在那之前,她會經常穿長袖、戴帽子或剪劉海將皮膚隱藏起來。
銀屑病屬於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全球有大約3%人口患有這項疾病,然而皮膚的不完美卻讓許多人把自己內心的門關上,失去了自信心。
黃樂怡憶起當年看診時,醫生告訴她這個病無法根治,“14歲的小孩聽到這種話其實很沮喪……”
頭皮瘙癢掉屑抓到流血
她說,她是在9歲開始發現頭皮會瘙癢及不斷掉屑,但當時只以為是頭皮問題,隨著年齡增長,情況沒有好轉,頭皮還被抓破流血,才在親戚的建議下去看專科醫生。
“9歲還太小,而且那時候身邊的人或整個社會都沒有人談論關於皮膚病的事情,皮膚病好像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情,就算一個人有皮膚病,也不會坦然地說出來。
“但是不分享的話,我們怎麼幫助對方呢?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即使自己的世界很困難,卻沒有人分享,沒有人支持。
“我就是活在這樣的世界裡,從14歲到24歲,差不多10年的時間,是一條非常孤單,非常漫長的路。”
遮掩傷口 曾強烈自我抗拒
她說,患病初期,她正處於敏感的青春期,一個想要變漂亮、會在意身體的少女時期,為了不被他人發現她身上的傷口,她甚至感覺自己好像活成2個截然不同的人生。
“我在學校和私底下完全不同,在學校非常開朗、積極參與社團、領導型的學生,回到家得吃藥、擦藥,看著鏡子前皮膚不美的自己,有很強烈的自我抗拒,討厭自己,也有很多的質疑。”
1日1文 用文字解放自己
黃樂怡表示,成長的過程中,當她慢慢了解自己,並將誠實、坦然作為人生的價值觀時,她也決定用文字解放被困住的自己。
她在2018年展開了一項為期24天的計劃“Project Naked”,每天分享一則個人故事,揭露自己真實且脆弱的一面,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做自己,這計劃也帶出了人們對自己的身體缺乏信心的問題,進而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影響,連沒有皮膚問題的人看了都能感同身受。
她回想自己決定發佈第一篇帖文的時候,心情非常緊張,按下發布後,完全不敢看,直到再次打開,才發現很多人留下鼓勵的話。“如果你過了自己那一關,你會發覺其實沒什麼大不了。”
展現皮膚 學接納愛惜自己
她透露,分享的過程中,她收到很多人私訊,有的是感謝,有的則是告訴她“你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讓她意識到原來她分享的故事不單是個人,而是一個群體的故事。
“印象深刻的是我發佈了一張腳部的照片,很多人表示他們的腳也是那樣,從中我也發覺到在網絡上以視覺的方式呈現皮膚狀況的重要性。
“我一直在想,如果以前14歲的自己看到社交媒體有這種照片,會是很大的幫助,我能更早懂得接納自己並感到釋懷,因為當我成長時覺得自己不正常,就像在跟自己抗爭,這讓我無法愛惜自己。”
公開瑕疵 互扶持走出困境
黃樂怡表示,她非常不認同亞洲文化對人的身體和皮膚有高標準的要求,“報章雜誌上看到女生的照片都是漂亮美麗的,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瑕疵,為什麼我們不能在社交媒體公開這樣的瑕疵,坦然做自己?”
她坦言,由於周邊沒有人跟她一樣患有銀屑病,因此成長過程中常感到孤單,於是她後來執行了另一個計劃“Safe Space”,讓相同經歷的陌生人有機會彼此傾訴走過的困難、痛苦,彼此取暖。
“當你有人支持,就不會感到孤獨,可能可以預防憂鬱症。”
靠食療運動控制病情
她透露,她過去有長達7年的時間是依靠西藥抑制身體免於發炎,但經過長時間的西醫治療後,如今的她則是藉助飲食、運動、控制情緒和中藥進行調養,使病情穩定,同時也成為了一名健康教練,用自身的營養知識和經歷幫助他人管理慢性疾病。
黃樂怡說,現在的她正積極與一名乳癌康復者一起籌備一款紙牌遊戲,希望透過這種方式,幫助人們說出內心的悲傷,找到情緒出口,進而得到支持。
“患病的人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的世界一夜之間改變,可能前一天你是健康的,第二天你得知你罹患癌症,但在東南亞我們鮮少討論這樣沉重的情緒。當你有能力去形容、述說你正在經歷的事情,將會幫助你消化那些情緒。”
計劃寫書鼓勵病患自在生活
此外,她也打算把自己的故事寫成一本類似自傳的書,以此啟發生病的人拋開束縛,自在地生活。
“去年我經歷了人生的低潮,後來我在臉書上傳了一張我到浮羅交怡旅遊的照片,讓我得到了廣大的關注,看著照片底下的留言,我發覺世界上還有很多被自己的病情所捆綁、躲在角落的人,我想要把他們的繩子鬆開,告訴他們‘你們是可以走出來,做自己並接受他人給予的關愛’。
“我覺得如果我可以更深一層地分析自己的生命,這些故事會啟發和幫助更多人活得更自由,這便是我寫書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