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杰/用缘分堆叠的小屋



有时不得不免俗地谈起“缘分”这个耐人寻味的词。一谈到缘分很多人就直接联想爱情,但我想说的更多是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如亲人、朋友和师生的缘分,这些缘分有时会突然出现或消失,带给我们生命的某个时刻,突然涌现了一些触动,而这些感动慢慢变成了彼此相互取暖的关系。有些人匆匆掠过,甚至在遗忘后突然出现,就是这样的缘分改写了很多事情,也改变了我们大部分的人生。
ADVERTISEMENT
盖房子更需要缘分,没有好的缘分根本无法启动,也无法顺利完成。当第一辆俗称Cari Makan的挖掘机驶入空地,整片杂草丛生的景象很快地被铲为平地,随后一车车的红泥倒入,此时才了解前辈所说的:“一开始盖房子,钱都花在看不到也感觉不到的地底下,一切都在地基里。”


最爱看英国电视台BBC的节目Grand Designs(注1),幻想有朝一日也可以像节目中的屋主一样,按照自己的想法盖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然而每集节目的建造过程都让人触目惊心,其中每一个建筑项目都面对相同的问题,那就是超支。在这节目中学会了几个盖房子的重点,第一,很多奇思妙想都是非常烧钱的;第二,越是简约的设计越是昂贵;第三,必须认清自己的能力与预算。在Grand Designs节目中,并不是每一间房子都能完成,有些盖了好几年,负债累累,但距离屋主乔迁之日仍是遥遥无期,但其中还是有很多坚持到最后的屋主,或许就是这样Grand Designs(宏观设计)才能产生。
曾经对未来的居所有很多想像,更多是一些外在的设计,譬如盖一间类似美术馆的住宅,高挑的屋型和一片片的落地玻璃窗,最好房子通风、阳光充沛,然而在现实中却必须因气候、地形、周遭环境甚至是邻居而做出妥协。我一早就认清自己没有这样的预算,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去将一间“宏观设计的房子”盖起来。年纪渐长后,对于盖房子的唯一要求就是,一切都要在低预算内,但凡超出预算的都必须砍掉,避免造成自己无法负担的压力。
我在一张白纸上规划了自己未来的生活空间,用最笨拙的方式画了几个盒子,把二大三小的房间拼凑成一个房子,中间特地空置出来,好让每一个往内的窗口,都可以看间屋内私藏的隐秘庭院。在Grand Designs节目中经常提到的字眼“water tight”即是不透水,表示盖房子已经盖好屋顶、墙身和门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瓦遮头的意思。然而我却把屋顶的中央处挖空了一大块,任性地将“最好的风景搬进屋内”。把房子最大的空间挪给了中庭,然后用其他空间包围它。或许这不是最好的想法,只是更接近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然而每一个异于常态的想法都必须付出代价,因为任性必须忍受经常湿漉漉的地板,还有每一个雨天都必须在屋内撑伞过境,这看似小小的不便,久了或许也会成为困扰,但它也将会成为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习惯。

回头看看,才顿悟人生没有什么是可以全盘计划好的,很多事情变化太快了。推空了土地就开始整顿地基,划出每个空间尺寸与范围,看着工人在酷热的天气下,拿着量尺、木杆和钉子,将图里的房间慢慢规范出来。每天望着从平面图变成“立体图”的房子,无时不觉得像做梦一样。越是真实的场景,越不敢梦,只怕一转过头就梦醒了。友人说:人的记忆说长,确实比漫长的夜更长,说短,一没留神就已经被遗忘。每天都期待房子像雨后的野草一样,迅速地拔地而起,然而现实的等待却是漫长的,就像有些回转记忆一样。
(注1)
BBC Lifestyle频道从1999年开播《Grand Designs》(宏观设计)至今已有两百多集,此节目专门介绍不寻常的建筑构思和房屋项目。节目主持人Kelvin McCloud和屋主一起探访房屋地点,探讨建房计划。主持人定时跟进施工进程,包扩房子的变动,建造时所面对的困难,工程延迟等问题。超支几乎是每一个建造案子的常见问题。主持人会对一些特殊建筑材料和构造特别介绍,当房子完工业主入住后,主持人再次登门拜访,最后为整个建筑的发想到完成作一个总结。
相关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平安吗?在缅甸的家人朋友也都好好的吗?”这是今年3月,缅甸发生7.6级强烈地震后,我给他发送的讯息。
他没有立刻回复。我看着新闻里建筑像纸牌般倾倒,残垣断壁横陈街头,不禁感慨着突如其来的震动,在数秒之间,揉碎了多少户家庭,掩埋了多少人的幸福。正当我陷入沉思时,手机响了,我等到了他的回复。
“我的家乡没事,受灾严重的地方是新都奈比多和曼德勒。谢谢你慈悲的关心。”
他,是我同龄的缅甸籍朋友,也是一名僧侣Shin。地震发生9天前,我们才在泰国清迈一座佛寺重逢,那是我们相隔13年后,再次见面。13年前,我第一次踏上一个人的旅程,目的地是缅甸。那天,我提着地图在路边问路而与他相遇。原本只是简短的对谈,却因他眼里那份真诚与耐心,让我即使心存防备,最终还是随他搭上一辆小型的公共巴士,前往他说非带我去不可的两座著名寺庙。
那是当地人日常通勤、没有冷气的小巴士。僧侣无需缴付车费,他上车后替我找了空位,椅子是木制的,坐起来有点硬。那一刻,车窗敞开着,外头带着炽热阳光和街巷尘土味的风灌了进来,在我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我还随他去了上英文课的地方,与老师以及同学相见欢。他的善意和温柔,让当时身处动荡不安、氛围紧绷国度的我,感受到一种被安放的平静与跨越语言障碍的温暖。
托社交媒体的便利与缅甸逐步放宽网路限制的福,这些年来我们断断续续地保持着联系。这次得知他从缅甸短暂移居泰国,所以趁我到曼谷旅行时,特意飞一趟清迈,赶在他回缅甸前见见他。
上辈子应该不只回眸
他迎面走来,我一眼就认出了他。那微微羞涩的笑容温和如昔,眼中透着出家人的慈和,而今更添几分经时光淬炼后的温厚与澄澈。缘分很奥妙,时光更是。它悄悄绕了一圈,又把我们轻轻放回彼此眼前。我们不约而同地笑,觉得对方看起来没什么变化。我笑说:“我们认识时才二十多岁,现在都40了。”一句句说着,岁月就在对话里,悄悄浮现它的轮廓。
Shin领着我们走进他暂居的寺院,这一座清迈特别的存在——“孤儿庙”。它不仅是僧侣修行的净地、信众膜拜的场所,更是七百多名无依无靠孩子的家。最让我意外的是,寺里竟有泰拳擂台,原来那是孩子们的“课外活动”。看着小朋友们在这个由信仰和爱支撑的空间里,不是比输赢,而是彼此守望,练习成长,顿时觉得很感动。
之后Shin带我和先生到他的休息室,房里陈设素雅,一扇敞开的窗送来一阵风,为炎热的天气添些凉意。我们席地而坐,聊起生活碎片,也交流佛法的智慧和对人生的体悟。话语间,一点一滴拼凑起彼此这些年的经历与心境,时光仿佛被拉长,又在不经意间,浓缩成了此刻。
他笑着跟我们说,他数个月前来到泰国,是因为姐姐“家里闹鬼”。我本来以为他在开玩笑,结果他说:“是那种灯自己亮、水龙头自己开的那种!后来才知道,是姐夫走了以后,他的灵魂好像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往生。”姐姐吓坏了,他就决定来陪她一起面对,期间请了数位高僧到家里诵经,姐姐家才终于恢复平静。
他说起这事时,嘴角挂着笑意,但那不是轻佻,而是对灵异、死亡和无常的超脱理解,更是对亲情的承担。果然是僧侣,体现了修行之人的慈悲与深度,连讲鬼故事都让人觉得安心。
临别前,我们在佛寺做了功德,并合影留念。那本是稀松平常的一个早晨,却因为“我们终于再次见面”而变得有所不同。据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一次擦肩。我想我们上辈子的缘分应该不只回眸,是有好好说再见,并约好再见的吧。
我说不出缘由,那感觉不算热烈,却真切,像细水长流的缘分,无需特殊的理由。或许有些人,纵使隔着时光与距离,牵系仍悄悄留在心中。只要有机会再见,就会明白:这是我想赴的,也是必须赴的约。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