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散步和走路這回事,相信不少人會想起蘇格拉底——兩千多年前,他和柏拉圖等弟子,散步在橄欖樹林,並完成了許多哲學命題。
有樣學樣的我不論在熙攘的菜市場或喧鬧的街頭,也都深有體會。專心走路時,人會變得全神貫注,心無罣礙,對迎面而來的風景、擦肩而過的人物更容易做到靜聽、靜觀、靜思,而龍應臺老師這本新書裡的題材,正是從“走路”累積而來的。
ADVERTISEMENT
自從2017年移居臺灣屏東潮州鎮,開始鄉居,行走於鳳梨田、香蕉園、大山大海之間,龍應臺老師便進入了田園式的文字裡。
走一條沒走過的路
有別於城市生活,走在任何一條路上都習慣開導航、找捷徑,人在大自然裡感覺天大地大,是可以靠感覺帶路的。於是她推薦我們去走一條沒走過的路、去墳場逛逛、走進一方田地、沿著溪流遊走,甚至進入迷路在一片森林,放任自己去每一道風景相遇。
書中每篇短文不上千字,氛圍恬靜,簡短但細膩,寫絲瓜、冬瓜、苦瓜;寫毛蟲、魚、黑熊;也寫果農、漁民、獵人、原住民的日常。
愛發問的她和知識豐富的在地人迸發奇趣互動,當中囊括草根人物的智慧,亦捕捉平淡生活裡的無奈與堅韌。在她筆下,戴斗笠,弓著背在荒地裡拾粒的老婦人,就像米勒的《拾穗》。
60歲辭官歸鄉,65歲攀北大武山,完成首部長篇小說《大武山下》,70歲學習用電腦畫畫,創作出這部精緻的生活小品。新一年,但願她那雙健康的腳帶她走更多路,也順帶我們看更多風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