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學習中文是全球的大勢所趨,我們可以關心但不要太擔心因為華族學生減少,華人會面對保住微型華小和微型獨中的壓力,讓“學習中文的需求”決定大馬中華文化永續傳承吧!
ADVERTISEMENT
首相依斯邁沙比利週一宣佈,2020年最新人口普查,全國總人口(含外籍人士)達到3240萬人;較之2010年,10年間國民總人口增加460萬至2980萬人。普查資料透露幾個信息,包括華裔人口雖然增加74萬人,但佔全國人口比率卻從24.5%續降至23.2%;再者,大馬65歲以上人口比率從5%增至6.8%,開始邁向高齡化社會。
我們先談談“人口老化”,以及政府如何應對高齡化社會?
其一,大馬高齡化的情況並不嚴重,6.8%的人口比率尚未達到國際間對“高齡化社會”定義的最低門檻,亦即65歲人口占7%至14%,目前全球65歲以上樂齡人士佔總人口已達9.5%。
其二,高齡人口比例增加,意味著醫療保健品質的提升使得人均壽命延長,這並非壞事。我們簡單盤點一下,60歲以上老人占人口比率20%以上的國家,包括日、德、美、英、意、瑞、法,都是醫療高水平的先進國,優質的醫療水平促成人口的長壽。
其三,2020年,65歲以上老人的出生期間是在1955年之前,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嬰兒潮”(1946年至1964年間),這一波嬰兒潮的後代,生育年齡介於1966年至1990年,也是嬰兒多產的年代。所以我們這些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年齡層,誰家不是10個8個小孩?但下一代的情況就改觀了。
其四,1990年代之後,撫育小孩的成本增加,如臺灣、日本,以及80年代多個國家鼓吹“節育計劃”,尤其中國“一胎化政策”的殺傷力就很大。2020年中國人口普查,65歲人口1.9億,佔總人口的13.5%,遠遠超過大馬的6.8%。亞洲國家/地區,中、日、港、臺、韓才真正面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
大馬距離高齡化社會還有幾步之遙,因為長期以來政府並未大力宣導“節育計劃”,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孩子的生育由為人父母決定,所以過去10年大馬總人口穩定增加490萬,這比起臺、日、韓出現人口負成長,是值得安慰的。
假設真的擔心進入高齡化社會,那麼政府應該早點準備。這包括“老人撫養問題”,如果老人公積金“儲備”不足、兒女棄養,那麼興建“人性化”的公立安養院和看護中心,培訓足夠的看護人員……等等機制應該現在就啟動了。其次,“提升政府的醫療品質”,讓老無所依的老人也能“有尊嚴活下去的權利”,這也是政府必須未雨綢繆的大事。我們建議政府在將來的“財政年度預算案”中,編列經費預算,為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進行有系統的規劃和準備。
接下來再談談“華裔人口比率下降”,值得華裔擔心嗎?
首先,過去10年大馬華裔佔總人口比率從24.5%降至23.2%,但總人口依然成長74萬(11%)至691萬;人口比率下降意味著其他族群的人口成長(土著占人口比率從67.4%成長至69.4%)。如果我們真的是“大馬一家”,這沒什麼好擔心的;否則就會覺得長此以往,下一代會被“政治、教育、經濟”的邊緣化。
其次,我們很難鼓吹華裔“增產”,因為90後出生的世代,頂多準備生育一至兩個小孩,也因此,2030年的人口普查,華裔占人口比率跌至20%以下,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其三,華裔人口比率下降,緊接著就是面臨失去“政治話語權”。其實,長期以來全國選區選民人數劃分的嚴重不公平,華裔早已失去政治影響力。再者,華人政黨之間嚴重對立,華裔之間的感情因政治立場不同而疏離,華裔人口比率升或降,已經不是事了。
其四,真正值得關切的是華文教育的前途。隨著華裔人口比率減少,我國的教育體制發展可能趨於統一,但應該由人民決定“單一或多源流”,而不要淪為政治的工具。前首相納吉年前接受本報訪談時,就毫不掩飾的強調學習中文的重要性,因為懂得中文的人就多了一項競爭優勢。既然學習中文是全球的大勢所趨,我們可以關心但不要太擔心因為華族學生減少,華人會面對保住微型華小和微型獨中的壓力,讓“學習中文的需求”決定大馬中華文化永續傳承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