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燕园春秋

|
发布: 6:00pm 19/02/2022

碳排放

碳中和

温室气体

燕園春秋

碳排放

碳中和

温室气体

燕園春秋

林維賢.全球變暖與碳中和

林维贤

唯一看得見的出路是經濟的“去碳化”,所以的課題很多都在談論科技創新。技術研發的目標主要就是不排放任何溫室氣體,也有另一個方向是主動吸收多餘的溫室氣體。

觀測數據顯示,全球變暖是真實的。但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這是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主題之一。獲獎的兩名科學家,開創性地從物理原理出發,為複雜的氣候系統建立模型,精確地計算“溫室氣體”對氣候造成的影響,並辨別人類活動是造成氣候升溫的原因。這點是科學界的共識。儘管難以預估風險,但人類自身從未經歷過幅度那麼快速的溫度上升。如果環境不停地變得越來越熱,我們極大可能難以適應新氣候帶來的災難和極端事件。

ADVERTISEMENT

問題在於,現代人其實很難離開溫室氣體。目前,人類活動一年就會排放大約500億噸的溫室氣體。整個現代社會就是建立在上的。

不少國家制定的“碳中和”目標,其實就是使淨碳排放量為0。為什麼是0?因為只要多餘的溫室氣體存在大氣中,就會有熱量被吸收無法逃離大氣,溫度就會繼續上升。在工業革命以前,大氣裡的二氧化碳恰好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吸收而達到碳中和。然而,現在還可能回到過去嗎?你或許聽說過冠病疫情使得人類活動少了、碳排放減少了。但在封鎖最嚴格的2020年,碳排放其實只下降了區區百分之五。所以如果只依靠減少活動或放慢經濟,並不可能使500億降低至接近0。

唯一看得見的出路是經濟的“去碳化”,所以碳中和的課題很多都在談論科技創新。技術研發的目標主要就是不排放任何溫室氣體,也有另一個方向是主動吸收多餘的溫室氣體。想在各個領域都找到綠色替代品,科技上還需更多突破。即使一些科技已經存在,它還是個經濟問題。討論任何綠色科技都繞不開綠色溢價。這不是環保意識的問題, 技術過於昂貴就沒有可能被普及。由於碳中和科技所涉及的規模是前所未有的,只依靠市場那一隻看不見的手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多主動的介入、指引及激勵。富裕和有能力的國家與企業應帶頭承擔更多責任,去創造新產業和工作機會,我們才有可能走出困境。

工業革命發生時,我們不知道溫室氣體的存在,現在我們知道了。歷史上某個時刻開始,所有物品都被標上了價格,今天或許是時候再標上碳排放量。定價方式除了供需關係,還應該考慮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一些國家會依據物品的碳排放量徵收“碳稅”,並補貼綠色科技。為什麼要做出這些轉變?商業世界上,許多大公司曾被過去的輝煌及眼前利益捆綁,難以做出轉型所以消亡了。對於人類整體社會,道理是差不多的,現代資本主義的發展曾帶來很多美好的東西,今天我們要反過來自問是否陷入了一種結構性的困境。為了持續發展,我們需要長遠的眼光。

作為個體我們可以做什麼?首先,消費者能改變市場需求,越多人支持綠色產品,就能激勵企業做出改變。有些綠色科技因為價格原因而不受歡迎,但經過主動計算後長期下來可能是更划算的。另外,整體的社會意識當然很重要,它能影響政策走向。

上面提到的很多事實,是為了凸顯全球變暖是現代社會結構本身的龐大問題。我覺得教育大多從道德視角去探討這個課題是不準確的。這很容易會產生環保是個“高尚”的偽需求的錯覺。與其侷限在怪罪某些個體行為,我們要的是真正瞭解溫室氣體的來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