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罗士打21日讯)马来企业家朝圣返国发愿做好事,选在家乡十字港江贡路开设“免费午餐店”,希望在冠病疫期情间,不分种族解决低收入群餐食问题。
有者骑逾30分钟摩托到店
这家店坐落吉北十字港小镇,近日通过脸书广传之后,吸引方圆50公里外的低收入群,不惜每天中午骑摩托车赶30至45分路程,跨甘榜报到,在这家店用餐。
这些免费午餐的受惠者,包括来自亚罗士打、象屿山、本同等地区失业、财务陷困的华裔同胞,他们已开始成为这家店的常客。
来自米都新邦瓜拉,42岁的陆家杰失业已久,从脸书得悉“免费午餐店”之后,就每天午餐时间都报到,久而久之,就与各区到来用餐的各族同胞成了名符其实的“午餐朋友”,包括今日一起报到的莫哈末依冠(29岁)和马兹兰(45岁),对他来说都已相当熟悉,大家几乎每天一起享受免费午餐。
但要注意,这家店不提供匙叉,入店者都得入乡随俗,用手扒饭菜。
这家店自2020年7月起,由Ayam Bismi生鸡肉商马兹丽娜“经营”,每月开销约需2万令吉,包括聘用4名员工常驻店内负责烹煮、打扫等。
很多华裔商家报效菜瓜类
马兹丽娜受访时说,每日提供的午餐主要是鸡肉和杂菜,鸡肉是自家供应的,所以负担得起,出乎她所意料的是菜瓜类常有商家报效,包括很多华裔商家都主动支持,大家的支持足让这家甘榜式“免费午餐店”长期操作。
她说,2020年7月开始时,每天供应200份午餐,后来疫情严重至全国又封锁后,为策安全他们暂停一阵,接着看到很多低收入群因疫情打击导致餐食出状况,他们又推出一阵子的打包送餐服务,待疫情趋缓后才恢复正常操作时,每日提供的午餐量已增到400份了。
“我是在朝圣时,看到阿拉伯人热爱送出免费餐,过后思量觉得自己家乡也需要,尤其是让完全不认识但有需要的人温饱,是一件真正的好事,而有了念头便很快落实,欣慰的是开始之后就有很多个人和商家支持,一直都有送来所需要的物资,尤其菜类及瓜类,证明好事大家都想做,就看谁要负责去落实而已。”
由于平时忙于自家生鸡肉生意,马兹丽娜无法每天抽身到店,因此聘用一名驻店经理安兹琳管理店务。
吁送物资不接受捐款
安兹琳受询时也赞扬常送菜、送米、送糖的华裔商家,觉得好事做开来,确实无种族之分。
“我们的原则就是不接受现金捐款,有意参与的好心人,可尽管送物资过来,我的任务之一就是确保每月物资充裕,而且要设法节俭善用,因为开支超额的话,就会影响这家慈善店持续生存的能力。”
记者昨日访问时也在店内试吃免费午餐,一盘饭有两块咖哩鸡、炒豆芽,另有普通饮料,估计这一盘饭平时在马来档口消费,应该也要5令吉左右。
很多各族食客已成朋友
安兹琳说,除了星期六,他们每天都开店,除了马来人,食客还包括印裔、华裔、泰裔等,如今很多食客已成为朋友了,从每日午餐到成为朋友,让她感觉是好事,也让各族有了相识、相熟、相知的缘份。
“让我也感到惊讶的是,食客不只是十字港区内的低收入乡民,有一些甚至从很远的地方来的,他们都是通过脸书得到消息之后,就特地赶来一试,当中不少试过之后直接成了常客,甚至成为每日午餐必报到的定时餐客。”
一不愿具名的华裔食客就坦承,他失业之后面对问题,近期几乎每天骑摩托车,从象屿山出发到场,至少要45分钟路程,但每天可免费解决一顿午餐,骑摩托车远程找吃也不算坏事。
“免费吃也不可随便烹煮”
马兹丽娜最后给记者留下一句:“我一再提醒员工,不要因为让人免费吃就随便烹煮,一定要像自己开餐馆那样用心烹煮,虽然每天都是鸡肉,但也可以煮出不一样的口味,有时咖喱,有时甜酱、有时酸辣等,菜式也一样,每天都要有花样。
“至于食客,只要有路过,都可停车吃一餐,我们不过问你是不是低收入群,只要你吃得开心,我们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