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亨州大水災發生時隔兩個月,那些被沖刷下來的木桐依舊堆積在村裡,甚至阻塞著河道。河岸兩旁被大雨侵蝕的土壤在沒有植物覆蓋下岌岌可危,山巒因土崩露出光禿“貓爪”,而還在努力重建家園的居民們,如今看到不停的大雨仍心有餘悸。
對於這場可謂50年一遇的大水災,彭亨森林局多次極力否認是伐木因素,那麼,這些被河水衝來的樹桐來自哪裡、真正的“元兇”到底是什麼、誰又該為這場奪命災難負上責任?
ADVERTISEMENT
本報總社特派4名記者和攝影師,在當地人的引導下進入災場瞭解情況、也採訪了當地森林和種植區的伐木和清芭作業。要強調的是,此報道聚焦於視察彭亨加叻區,不代表整個文冬縣的情況或其他水災災區。
新聞背景:
2021年12月17日,彭亨加叻(Karak)超大降雨超過288毫米,大量樹桐木枝隨著多條河流水位高漲淹沒居民房屋,被媒體報道為“樹桐海嘯”。當地居民憶述,當晚水位一度淹至7呎高,民眾在洪水咆哮中連夜逃亡。這場彭亨水災帶走了21條寶貴生命,其中文冬縣最多11人、淡馬魯4人、關丹3人、勞勿2人以及北幹1人。另外,涉及半島多州屬的大水災一共造成至少54人罹難及損失高達61億令吉。
小詞典: 清芭
所謂的清芭就是將所有的森林樹木清除,馬來語俗稱“cuci mangkuk”。一般上園主在種植新的農作物之前,都會先將樹木完全清理乾淨,再進行翻種。
重災區滿目瘡痍 樹桐凌亂堆疊
本報記者實地考察彭亨文冬縣加叻水災重災區,映入眼簾的是滿目瘡痍的村景,花了將近2個月仍未清理完畢,房子周圍和空地仍然凌亂的堆疊著大量樹桐,雖然有些已經被貼上了標籤,但未有負責單位將之移走。
帶領我們進入災區的大馬維護與發展農業協會彭亨州分會主席唐天生透露,斯里地裡望(19碑)和雙溪必得新村堆積的都是沿河一帶被洪水連根拔起的樹木,還有園主清芭後遺留的堆積木材,在去年底洪災暴發時一併衝至村莊引發“樹桐海嘯”。
申請買賣手續耗時
清芭後 木桐原地堆積
唐天生既是芭主,也協助其他園主清芭翻種。在清芭的過程中,無論是原有農作物還是雜樹都會被一起砍掉,偶爾也會有少數的珍貴名材如柳按樹(Meranti)。依照一般程序,業者在清芭後必須向森林局申請把已砍伐的木桐運到碼頭再賣出和繳稅。
唐天生透露,整個申請程序大約耗時3至4個月,當局會前來調查後再寫報告呈上總部。“還要填寫很多文件才能將木桐賣出去,雖然稅務不高,但因為手續繁瑣且費時,所以很多都沒有去申請這個準證,木桐也就沒有運出去而留在原地。”
“翻種芭裡面都是雜木比較多,但這些雜樹不能隨便拿去賣,不像橡膠材無需申請也不用繳稅。”環境局規定園主不能焚燒木桐,州政府也沒給園主們明確指示如何妥善處理這些清芭後的木桐,久而久之就越積越多成為“計時炸彈”。
他舉例,要翻種10公頃的橡膠園只需1個月就能清芭完畢,但買賣木桐的準證卻還未獲批准。對芭主來說,要相隔幾個月後再開“神手”上山的成本跟雜樹售賣後的收益相比,實際回報率並不高,若從經濟成本上考量,將木桐留在原地是大多數芭主的選擇。
他指著被沖刷到村裡的木桐說:“比較舊的樹桐是過去10至20多年一路以來清芭的時候留下的,久而久之越積越多。無法賣出而留在原地的木桐包括樹洞太大、大面積腐壞和經濟價值低的木材。”
唐天生:應簡化買賣木桐程序
他認為,森林局應考慮靈活性處理私人芭地的買賣木桐程序,簡化申請方式或給予通融,讓園主清芭後可以在短時間內賣掉被砍掉的木材,政府也能儘快得到稅收達到雙贏。
樹桐鋸成小塊加速腐爛
楊證翃:減低破壞力
森林裡的樹桐木質大致分為硬木、中硬木和軟木。軟木被砍伐後基本上1至2年就會腐爛,中硬木則可能需8至10年。最為耐用的硬木如龍腦木(Chengal)、拉薩克青皮木(Resak)甚至等上100年也未必完全腐化。
當地園丘管理者楊證翃(吉隆坡甲洞集團副經理)認為,可以將清芭後砍下來的樹桐切成小塊,這樣做可以加速其腐爛速度充作肥料,讓其迴歸大自然,既不必擔心完整的樹桐難以腐爛的問題,也無需去焚燒汙染環境。
“而且切成小塊後,就算大雨衝下來,小木桐的衝擊力也沒有那麼大,破壞力不會那麼強。”他坦言,雖然此舉會加重園丘業者的成本,但卻是沒有辦法之中最好的辦法。
“與其去想成本高不高,倒不如想想鬧出人命的成本更高。”
林錦勝:屬樹枝碎木
“樹桐海嘯”非伐木導致
在“樹桐海嘯”發生後,許多人都將目光聚集在伐木業上,更有一些人認為是伐木商大肆開發森林以致於土壤鬆懈,造成大批已砍伐的樹桐沖刷下來才引發這次的災害。
對此,彭亨中華總商會會長兼彭亨木業公會會長丹斯里林錦勝表示,國內的伐木活動實際上受到了嚴格管制,並非大眾所想的一般拿到執照就可以任意砍樹。他說,此次水災衝下來的樹桐對伐木商而言只屬於“樹枝”或“碎木”,不具備太高的商業價值。
“很多人都不瞭解,以為是伐木業帶來的災害,其實這次災情最嚴重的地點附近都沒有伐木地點,據彭亨森林局的瞭解,樹桐是來自私人地(Tanah Hakmilik),屬於園主清芭後留下來的小樹桐。”
他說,一般上伐木商在開發森林時,只允許砍伐直徑50至60公分以上的大樹,讓小樹繼續生長,伐木之前也需得到森林局的審核,在每一棵達標的樹上釘上標籤才能夠砍伐,過程相當嚴謹。
林錦勝接受星洲日報訪問時指出,“樹桐海嘯”的樹桐並不屬於林業伐木活動後砍伐下來的樹桐,更像是清芭後留下來的樹木。他透露,這些樹木一般沒有太大的商業價值,只可以用於製作碎木膠合板(chipboard),惟申請售賣的手續比較麻煩,環境局也不允許燒掉,通常業者只會放在一旁。
村長:原地重建或搬遷
雙溪必得災民待安置
遭受洪災毀壞的雙溪必得新村大約有30戶村民,僅剩少數房子還能居住。村長杜燕麗正在與政府協商,為受災村民在原地重建屋子或搬遷到新的合適地點。
她透露,目前總計有19戶村民決定搬家到由州政府計劃在新地點建造的親民房屋(Rumah Mesra Rakyat)。“其他不要搬的就留在原地,如果房子很破爛無法居住,就等政府幫我們重建一個新的親民房屋。”
至於未受巨大損壞的房子,每間可獲得房屋及地方政府部的1萬5000令吉維修撥款,每名受影響災民也可領取每月200令吉的津貼長達半年。有關搬遷與重建計劃由國家房屋公司(SPNB)負責,工程計劃仍在進行中,災民只能繼續等待當局安置。
她表示,坐落在河邊的雙溪必得新村地勢本來就比較低,每年至少淹水2次,2016年淹水次數更高達7次之多,但情況都不如去年底嚴重。據她所知,附近山區的砍伐樹桐活動在2020年後疫情期間已經暫停,但清芭活動還在持續。她認為,無論山林裡是否有合法或非法砍伐和清芭活動,皆為當局的監督和處理不當。
詢及是否擔心留在原地再遇洪水浩劫?杜燕麗說,村民給予當局的建議就是把泥地填高2至3尺才蓋屋子,把地勢拉高。
榴槤樹慢慢枯死
水災沖毀20年心血
榴槤種植業者陳老闆在這場水災一共損失了超過7萬令吉。他失落地說:“差不多倒了7棵榴槤樹,死了很多貓山王,損失慘重,一棵榴槤樹保守估計價值1萬令吉。” 洪水夾帶泥漿幾乎淹沒陳老闆的榴槤園,泥漿高度大約6尺,榴槤樹根部因為無法呼吸正在慢慢枯死,這些都是種植了20多年的心血。
下篇預告:除了清芭木桐的堆積,記者發現當地河流兩岸原是河流敏感帶的範圍也被開發成農業用地,這些到底是合法或非法?是否也是造成嚴重水災的“幫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