砵仔糕,是一種傳統粵式糕點,源於廣東臺山,如今已成香港傳統小食之一,我們一般看香港電視劇或電影,都時而聽聞。其實在本地,也能夠輕易找到砵仔糕。
報道:李偉傑
攝影:丁祖興
砵仔糕這種傳統街頭小食,對本地人來說都不會陌生,並可在許多傳統糕點檔找到。市面上所售賣的砵仔糕普遍有兩種顏色和口味,分別是綠色的斑斕口味,以及褐色的黃糖口味。與香港的砵仔糕有別的是,前者多數以紅豆為餡料,本地的則一般都沒有餡料,而是搭配椰絲食用。
現代人普遍上的砵仔糕做法都是用粘米加水及糖等,蒸煮而成,再搭配現成椰絲。不過,在布先喜州新村,卻有那麼一戶,仍堅持磨米漿及炭炒椰絲來製作砵仔糕,而這種極具傳統的古早味,半世紀前就一直傳承至今。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已退休的喜州新村村民陳運祥(62歲),年輕時曾到新加坡當裝修工人,30年前左右回到家鄉,傳承母親的手藝,當起賣糕點、糖水和炒粉等小吃的小販。雖然如今他已退休,但熟客們實在太想念他的古早糕點,所以和妻子鄒麗容每星期只開檔一天,製作和售賣這些傳統小吃,讓熟客們過過嘴癮。
他說,母親從50年前就從親戚處學會了製作砵仔糕的手藝並開檔賣糕點,他回來傳承後,仍延續母親的傳統制作手法,以磨粘米漿的方式製作砵仔糕,同時沒添加任何色素。
“以前母親的時代,需要用石磨來研磨粘米漿,後來我們買了研磨機,就比較省工了。多年來我們堅持用米漿,而非粘米粉,再用上天然的斑斕葉汁和黃糖,這樣才能品嚐到砵仔糕的原汁原味。”
不過,最多工的並非磨米漿的步驟,而是他家用來搭配砵仔糕的炭炒椰絲!要做到椰絲呈淡褐色卻不會過幹,還要帶一點現成椰絲的水分與軟度,同時又能逼出極致椰味的炭炒椰絲,火候稍微拿捏不好都做不到。
“重點是必須大火翻炒,我一般都會用風扇對著炭爐的風口來催谷火勢,通常炒至椰香和焦糖香逼出,椰絲轉淡褐色就可以了,大約幾分鐘就完成。”
雖然他輕描淡寫的解說著,但這短短几分鐘的翻炒過程,考驗著掌勺人拿捏火候的功力。他曾經試過用煤氣爐來翻炒椰絲,無奈卻是細火炒不起,大火又會炒焦,怎樣都炒不出炭炒的味道和效果,所以才沿用炭炒至今。也因為炒椰絲的難度,所以市面上大部分售賣的砵仔糕都只搭配現成椰絲。
砵仔糕製作:
材料:斑斕葉、黃糖、糯米、椰絲,另配上椰漿。
做法:
研磨粘米- 把粘米和水放進研磨機內研磨。
米漿磨好後,依不同口味各別加入煮好的黃糖水(黃糖口味)或斑斕糖水(斑斕口味),糖水和椰漿的的比例為1:4;過後再加入椰漿,一般上1公升的米漿可加入市面上普遍所售的1包椰漿。所有混合物攪拌均勻後,依序盛入小瓷碗中。
把所有小瓷碗放入蒸籠裡,煤氣爐蒸煮需約20分鐘。陳運祥的柴火爐以燒柴的方式蒸煮,大火15分鐘即蒸煮完畢。
在等待蒸煮的過程中,可開始用小炭爐炒椰絲。放入大包椰絲入鍋裡,加入一兩羹的開水以及少許砂糖,大火翻炒。
椰絲翻炒至椰香和焦糖香氣逼出後,椰絲呈淡褐色就可起鍋,起鍋後的椰絲不但充滿椰香,還保留著現成椰絲的軟度。
經過蒸煮後的砵仔糕,取出放在室溫攤涼。
砵仔糕攤涼後,可從瓷碗中刮出備用。
砵仔糕配上炭炒椰絲,一道傳統小吃宣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