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NFT成為藝術圈的熱門話題:誰砸下天文數字買下一幅NFT藝術作品、哪家品牌推出了限量版的NFT收藏品……倘若不曾接觸任何關於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資訊,想必會陷入一頭霧水。當你看到NFT作品的成交價格時,說不定還會懷疑人生,“原來一張Jpeg照片這麼值錢!”
ADVERTISEMENT
談到這個“跨界”現象,離不開美國數碼藝術家Beeple。他的NFT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在全球著名的佳士得拍賣會上,創下6934萬美元(約2.83億令吉)天價,同時打破拍賣數碼藝術作品史上最高紀錄。事先說明,Beeple並沒有出售任何實體藝術品,僅僅是一張數碼照片。如此一來,你會不會更加好奇,什麼是NFT?為何會掀起一股浪潮?
●報道:本刊 林德成
●圖:取自康怡臉書和IG、網絡照片
撇開晦澀難懂的術語,簡單來說,NFT是一份數碼藝術作品的防偽證書,又或者是作品的“報生紙”。以往傳統藝術是由藝術家親手製作一幅作品,可以是書法、繪畫、雕塑品等,融入對方的藝術審美與精神追求;數碼藝術卻孕育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創作者藉助電腦軟件設計出一個動畫、VR視頻或三維藝術作品,而這些虛擬作品是存放在網絡世界。
NFT作品正是數碼藝術和科技的結合體,更與區塊鏈技術息息相關。每一份NFT作品都會綁定一個獨特代碼,以證明它是獨一無二,沒有任何複製品。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想要購買藝術作品必須到畫廊、拍賣會或通過中介幫忙。NFT技術將傳統藝術與數碼藝術連接起來,讓人人可以變成收藏家,在網上購買令自己一見傾心的作品。
作為藝術界的新寵兒,NFT賦予傳統藝術市場一種新的思考面向和機遇。同時,亦為數碼創作生態圈注入新的生命力,激發藝術家創作更多新奇、酷炫、有趣、精緻的NFT藝術作品。
那要如何證明手上的NFT是唯一真品?答案就在區塊鏈。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電子記賬系統,通過加密技術可以鉅細靡遺地記錄這個作品的所有權,比如何時被創造、發行、拍賣、購買和擁有。當這些訊息記錄在區塊鏈上,永遠不能被偽造和篡改,而這些訊息也是公開透明,投資者可以通過區塊鏈查詢和溯源,找到作品的詳細資料。
NFT加密技術杜絕剽竊
大馬知名藝術家康怡(Red Hong Yi)說,當藝術家完成創作之後,會申請一份防偽證書,避免被人抄襲、剽竊或製作贗品。換作現今時代,任何作品皆有可能被偽造,若收藏家沒有具備足夠知識和辨別能力,將無法辨認藝術作品的真偽。對於數碼藝術的創作者,作品完成以後更不會輕易放上社交媒體,因為別人只需“Copy & Paste”,網絡馬上會出現大量複製品,降低了作品的商業價值。
NFT的加密技術能夠完美地解決這個問題,迅速鑑定一幅數碼作品的真實性。即使網絡流傳仿製品,一旦作者將數碼作品鑄造成NFT,作品的“身世”會寫在區塊鏈上,任誰也不能篡改。康怡指出,傳統的銷售方式很難追查每一項交易記錄,若採用NFT的交易模式,區塊鏈可以幫忙“記賬”,逐一記錄所有的轉售記錄。她補充,有些NFT交易平臺還提供分紅(版權費)機制,每一次轉售,創作者能得到特定比例的版稅收入。
興起“加密藝術”浪潮
其實,NFT並非毫無緣由地爆紅,早在2017年,網絡上曾出現了兩個知名的NFT項目——“像素頭像”系列《CryptoPunks》和區塊鏈遊戲《CryptoKitties》。《CryptoPunks》被譽為“加密藝術”(Crypto Art)運動的始祖。你或許不信,這些24×24的8Bit像素圖像竟意外成為熱賣品,很多名人、網紅、明星和收藏家爭相購買。在他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頻頻創下“炒上天”的成交價格,讓所有人瞪大了眼睛。這幾年,NFT生態圈亦陸續出現好幾個“爆款”,比如《NBA Top Shot》、《Bored Ape Yacht Club》(簡稱BAYC猿猴系列)、《Art Blocks Curated》和《ETHRocks》等等。
“為什麼今年會爆紅?可能跟疫情和加密貨幣市場有關,當所有人宅家生活,開始學習投資股票或各類金融衍生產品,無形中推高了交易量。”NFT的發展趨勢能夠如此興盛,康怡認為媒體報道扮演了助攻的角色,尤其是Beeple的天價作品,馬上成為媒體的焦點,掀起NFT的浪潮。
她說,Beeple的競拍活動顛覆了傳統藝術的體系——原來數碼作品可媲美實體的藝術作品。“想要進入藝術市場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它屬於一個封閉式(closed)的社區,Beeple突然出現,讓很多人驚訝。事實上,傳統藝術界的創作者不太注重這類藝術創作,如今忽然發現原來是有投資價值。”
此外,各國有不少博物館乘搭NFT浪潮,以NFT形式推出經典名畫作品,開啟一個新的推廣渠道,迎接年輕一代的收藏者。比方說大英博物館9月份與法國初創公司LaCollection合作,線上推出超過200幅日本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NFT作品。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早前也曾以NFT的形式出售達文西、梵谷、莫奈等藝術家作品。
NFT出現炒賣風潮
如果想要在NFT市場走得更遠,康怡建議最好具備科技知識,舉例英國一名12歲小孩本雅明(Benyamin Ahmed)動手撰寫程式,創造了名為“奇怪鯨魚”(Weird Whales)的NFT系列。他通過編碼技術,讓程式自動生成了3350個不同形態、顏色和像素化的鯨魚圖像,然後放上交易平臺發售。“你可以上傳一個影像或圖片,完全沒問題。但是,如果你會編寫程式,就有不同的遊戲玩法了。”
眼看NFT的交易量和金額不斷攀升,NFT市場會不會出現泡沫?康怡毫不意外地說,新科技誕生初期,全部人會爭先恐後湧入市場,慢慢地,市場也在醞釀一場泡沫。只有泡沫破滅之後,NFT的發展才會趨向穩定狀態。她不否認,市場的確有人為了賺快錢而盲目炒賣,讓NFT作品乖離了原有的價值。
“很多藝術界的新手以為進入NFT市場是中了頭獎(可以提高賣價),這個觀念並不對,很多作品標價其實也不高。”她建議新手進入NFT市場後,踴躍參與推特和Discord群組,積極拓展人脈,結識其他NFT社區的藝術創作者,“學會建立關係,其次才構思如何為作品創造價值。”
《Memebank》的誕生
康怡自信認為,NFT加密藝術作品在未來具有無窮潛能。早在去年11月份,她心情雀躍地想要製作NFT作品,“我想要玩新的東西,NFT催生了一個嶄新的藝術市場。恰好我身邊有很多熱衷幣圈的朋友,他們跟我分享關於NFT的概念和實用性,我才發現NFT的加密技術,有可能改變(藝術)未來,而我想要站在這項創新技術的最前端。”
雖說是嘗試新玩意,但她笑說,第一幅NFT作品不能太馬虎,必須好好構思,通過作品傳遞自己的想法。對此,她與團隊閱讀了無數關於加密技術的文章,最後決定從這個課題著手。
“你想一想,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對傳統的銀行金融體系造成了一個很大的衝擊,當時我在想,如果製作一個作品來反諷這個現象,應該挺有趣的。我決定來惡搞,模仿銀行自行印刷鈔票。”確認創作方向後,康怡花了兩個月時間動手製作了一個157.5cm x 75cm的偽紙幣銅板。該銅板是仿造人民幣的設計,上面寫著“迷因總銀行”,然後附上柴犬(Doge,狗狗幣的象徵)的圖像。她說,競拍成功的人將會同時擁有這個實體的《Memebank》銅板以及NFT作品。
今年6月27日,她在幣安(Binance)的NFT交易平臺發佈這個作品,最終以36.3以太幣(約32萬5000令吉)成功拍賣出去。“11月份,我又會推出新的《Memebank》系列,一共有5個國家的偽紙幣銅板,分別是美元、令吉、新幣、英鎊和日元。”
當問及未來會不會完全投入製作數碼作品?康怡停頓了幾秒,接著說,“我會採取混合的模式,有實體創作,也有數碼創作。”
疫情暴發之前,人們不曾想過遠程視訊會變成一種生活常態。隨著科技更迭,必然會改變每個人的生活模式與習慣。“因此,我們要做好準備,去迎接這股新的趨勢。”
溫馨提醒:本版文中所提及的資訊僅供參考和教育用途,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讀者投資之前,請向專業人士諮詢。
延伸閱讀:
【NFT解密/02】萬物皆可NFT?別偷樂,先來了解法律風險
相關稿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