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中年危機,簡稱中年危機,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心理學家埃利奧特‧傑奎斯(Elliott Jaques)於1965年在《國際心理學雜誌》發表的〈死亡與中年危機〉中提出的。
這是他研究了310位藝術家的創造力後發現,35歲是一個分水嶺,他們的才華在此階段開始下滑,部分人出現抑鬱,有少數人甚至自殺。
ADVERTISEMENT
隨後,他在1974年出版了以中年危機為主題的《通道:成人生活中可預見的危機》(Passages: Predictable Crises of Adult Life),這本書被認為是“中年危機”的概念在歐美流行的標誌。
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在這個階段,生理的變化往往會影響心理的狀況,因此除了要注重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亦不容忽視。
報道:本刊 葉洢穎
臨床心理治療師黃晶晶解釋,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定義,所謂“中年危機”是35歲至65歲之間,年齡跨度極大。
“另有一些研究認為從40歲開始,但時間差距不會太大。”
而在這個年齡階段最常出現的心理疾病是抑鬱症、焦慮症和適應性障礙。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人們到了中年時期,會開始審視過往的人生,他們可能會想活了大半輩子,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什麼成就。然後會與身邊的同齡人比較,眼見別人有車有房有妻有子,自己孤身一人,所以可能就會出現抑鬱症,總認為自己不夠好。”
焦慮症是多數緣於自己是家庭中唯一的經濟支柱,上有老下有小,倘若倒下,家人會頓失依靠。
“所以,臨床上很多個案在這個年齡會很擔心自己的身體出狀況。女性則是未婚者可能擔憂日後結婚的話,是否還能生育等等,這也會引發心理疾病。”
不過她也強調,其實所謂中年會遇到的“危機”,在不同年齡階段亦可能會發生。
“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層遇到危機時,很大可能性會罹患適應性障礙,即一件事情發生或碰到特定壓力來源,人在3個月內感到非常困擾、苦惱,而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功能,比如睡眠、食慾、工作表現等。”
“因此我會說,抑鬱症、焦慮症以及適應性障礙,是中年時期經常會出現,但不僅限於這3種的心理疾病。”
不是中年才有危機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人近中年時,但凡見到身邊人開始對前程未來感到迷茫,或被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現實問題帶來的焦慮壓得喘不上氣時,便會自嘲說自己已經面臨“中年危機”?
那麼有哪些症兆預示著自己已經步入真正的“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現象。”黃晶晶解釋道,“它是代表著人在那個年齡階層會遇到的心理困擾,不像是抑鬱症等疾病有一張清單,出現哪幾個症狀就確診。”
她強調,人在特定的時間內遇到很大的困難、創傷或挑戰,在來到人生的轉折點、過渡期都可能會出現“危機”。
“就是那個年齡層的人剛好遇到這樣的問題。小學生、中學生也會遇到‘危機’的,只是很多時候中年時期會經常碰到比較大的挑戰。”
“因此很多學者會認為,‘中年危機’是一個錯誤的概念,會讓人誤解只有中年人才有危機。”
她認為,中年時期的危機之所以會較為“突出”,可能是因為中年人扮演的角色較多,肩負的責任較重。
心理疾病,為何女性比例偏高?
中年人一般是夾心世代(sandwich generation),上有老下有小、旁有兄弟姐妹,情感、體力和經濟上幾乎要全方位地付出,加上職場上已有一定資歷,承擔較重的任務,或者以老帶新,可以說是多重任務集一身,因此會感到筋疲力盡,進而產生心理困擾的階段。
“中年危機不一定會罹患上心理疾病。普遍上來看,根據研究顯示,患有心理疾病的男女比例,女性會偏高。”
專家學者對此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些因素是黃晶晶比較認同的,就是女性比較願意表達,主動尋求幫助,這就體現在數據上。
“一般而言,大多數男性不太願意表達,有的會認為尋求幫助有損男性的尊嚴,不該去求助。”
其他的因素包括,女性到了中年時期,更年期會影響情緒、精力下降,以及社會一貫對女性的要求比如外貌、身材、生育年齡等造成一定程度影響。
“所以,過去一些女性會對年齡比較敏感,但現在不一定了,我發現近幾年社會對女性‘老化’的聲音不見得那麼負面,這其實是好事。”
現實的無奈──萬萬不能沒錢
她坦言,男性與女性來到中年階段時,面臨的困擾也各有不同。
“男性會擔心,萬一自己發生了什麼,身邊人會怎麼辦?女性會開始思考未來,如果只有獨身一人怎麼辦?部分家庭主婦,或生活重心圍繞著孩子的女性,孩子長大後離巢會感到很迷失,不知該如何是好?因為她們的價值感可能來自於家庭和孩子。”
但,這不表示職業婦女就能避免上述的困擾。職業婦女早期在職場衝鋒陷陣,隨著體力下降、難以負荷的階段,若重心只在職場上,一旦察覺到自己力不從心,也會陷入迷失的境地。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錢不是萬能,但沒錢卻是萬萬不能”……上述帶有詼諧卻又充分展示現實無奈的“名句”,也直白地闡述了人們對於“錢”的功能充分地認可。
我們一直認為,金錢可以解決絕大多數的煩惱,可是有錢人一樣逃不過中年危機的困擾。
雞蛋要放在不同的籃子裡
黃晶晶分享一個案例:一名大約55歲的男子,是世俗定義的“人生勝利組”,有妻有子有車有房有公司,非常富裕,過著滋潤又無憂的生活。然而當他來求助時,卻是處於焦慮症的情況。
“他常有恐慌的症狀,突然感到心跳加速、呼吸困難,隨時要死掉。此外,他已經失眠二至三週,肯定對他的工作造成影響。”
經過深入探討,發現他的壓力不只來源於現階段。
“打個比方,他睡不著的時候就會開始怕,怕會生病,所以總覺得這裡那裡不舒服,一直檢查自己的血壓和心跳,這些就是焦慮症者的症狀。”
她指出,他在此時間點患上焦慮症實際上並非只是因為他邁入中年而已,追溯他過往的生活經歷,會察覺到他偶爾出現這個狀況。
“一旦出現問題,他解決了之後就能睡得著,長期以往循環反覆。但在這個年齡階段,這個時間點,他的壓力除了工作上的挑戰,孩子還進入叛逆期。”
“親子關係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他以前處理的方式可能就是破口大罵,孩子就會低頭聽話,可是孩子長大了,這方式就解決不了問題,陷入僵持局面。”
再加上父母的健康狀況不佳,讓他開始反思,如果身為唯一經濟支柱的他,健康亮起紅燈,家人該如何是好?
“他說他很辛苦才擁有今天,不能再回到以前住小房子開小車的日子,他只能往上爬,所以他處在別無選擇的境地,壓力巨大又疲倦又無奈。”
“所以我很常會跟患者說,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我們的價值不能只被一個身分一個領域所定義,時間精力上的分配也是。”
遇到危機,要勇於求助
她說,無論男女一旦遇到危機時,處理危機的“工具箱”(tool box)裡應具備多種“工具”。
比如當一個人倍感壓力時,習慣用旅遊、運動紓解壓力,可是疫情的到來,將他禁錮在小小的一方天地,他無法再依靠旅遊、運動釋放壓力,造成情緒問題,因此需要培養多種興趣愛好以備不時之需。
“我們需要有很多不同應對壓力、情緒的技能,提高自我的價值感。”
要如何安然度過危機?
(一)建立社交支持:除了協助別人,也要願意被支持,用於尋求幫助。
(二)自我照顧:長期扮演照顧者的你,要記得先照顧自己,就如同飛機上遇到危難時,先給自己戴上氧氣罩,再幫小孩戴氧氣罩一樣。自己先過好了,才有餘力照顧別人。
(三)人生的意義和設定目標:來到生命的中間點,你可能會很迷茫,無論過去如何,只要當下願意嘗試設定一個小目標,會在這過程中慢慢找到人生的方向和意義。
(四)尋求專家幫助:假設你發現自己的生活功能,如食慾、睡眠、工作、學習表現、社交、興趣愛好開始受到影響,並且已長達兩週,就要即刻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