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種果、務農,年輕人一聽見這些行業,立刻掉頭而去,沒有多少人願意從事這類3D工作,而且大部分民眾對農業仍有刻板印象,認為是勞動粗活,但是年輕的葉永盛卻放棄了原本的專業,走回鄉村當個現代農夫,誓要找到不一樣的天空。
“為什麼我要創業?就是要改變這個行業,我也想讓年輕人知道,其實農業不是依靠勞力的,很多年輕人怕從事農業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個勞力工作,可是你出去外面看看,別的國家已經在使用科技種植農產品。”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報 張丘豔
攝影:本報 陳敬暉、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葉永盛工程系畢業後,在社會工作了幾年,父親到了退休年齡,要求他繼承養豬的家庭事業,他並沒有像其他年輕人一般嫌棄這個行業,反而滿腔熱血的繼承家業。
葉永盛認為,我國的農業還有許多發展空間,還有很多工作可以改革,可以讓農業跳出舊的框框,例如用機械取代勞力,透過工業把農業現代化。他一步一腳印地摸索,要用知識改變這行業。
養豬業在我國屬於比較敏感的行業,該行業的技術及設備仍停留在90年代,因政策只允許業者每年申請更新養豬執照,缺乏保障,沒有人願意耗資發展該行業。
“我本來想要改變這個行業,問題是,錢丟下去,好像丟進大海,我們年輕一代和老一輩的想法肯定不一樣,他們覺得做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改變?為什麼要冒風險?”
“如果技術和設備停留在90年代,這個行業總有一天會被淘汰,我們太依賴勞力了,問題是還有多少人願意做這些苦工?我們會面對沒有外勞的問題,總有一天會被機械取代。”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葉永盛說,豬農曾到國外考察,參觀各國農場及設備,許多國家的農業已走向工業化,例如鄰國泰國已將農業工業化,大量生產,將豬隻飼養在工廠,但我國的農業仍停留在90年代,還在依靠人力作業。
他指出,農業發達的荷蘭雖然土地面積不大,卻是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該國在水上建起農場,呈現出不同面貌的農業,也將農業工業化,邁向全球。
他說,但我國的農業還在以現有的模式大量種植,即用同樣的方式,種植同樣的東西。
“為什麼人家有別的品種,我們沒有,就因為國外肯花錢做不一樣的東西。”
要研發新品種,就得投注時間、金錢
雪邦在立百病毒來襲前,是我國一個重要的養豬業地區,唯立百病毒後,當地養豬業者紛紛轉投農業或種植業,往其他領域發展,如今的雪邦已轉型為盛產火龍果的“火龍果之鄉”。
葉永盛是在原本從事養殖業的叔叔的引導下,也轉投火龍果種植業。他於2019年杪把家裡的土地用來種植火龍果,轉移事業重心。
他最初也像其他人一樣種植普通品種的火龍果,反思後發現,若種植同樣的品種,又該如何在這片紅海中競爭?於是他引進其他國家的火龍果品種試種,計劃日後進行配種,甚至研發出新品種。
“馬來西亞有名的水果只有榴槤,因為大馬人有專注研究新品種榴槤如貓山王等,為什麼其他水果沒有呢?為什麼每個人只是種植而已?因為要研發新品種,需要5至6年才能看到成果,沒有人願意去做這樣的東西。”
當看見叔叔進口臺灣品種的火龍果後,他也跟隨腳步,從美國及南美洲等地進口國外品種。
進口特別品種果種的過程一點都不得馬虎,葉永盛事先得探索及研究,根據評論挑選大眾喜愛的品種,也查詢相關品種的生產量。
儘管下足功夫,還是會有碰釘子的時候,如火龍果苗運抵時已死亡或狀態不佳,很難養活或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有些成功種植但開不出花;另外消費者的口味或接受度也不一,西方人不喜歡太甜,我國的友族同胞卻相反,消費者不同的口味,是一項挑戰。
“你要做不一樣的東西,就要付出更多。”
他除了向叔叔學習、上網尋找資料探索,也與農藥業者交流,學習書本上找不到的知識。
“不管踏入什麼行業,不在於你學到了什麼,而是你如何學習。不管去到哪個行業,都要靠自己慢慢去摸索,反覆試驗,沒有一個固定答案。”
遇行動管制令,火龍果副產品誕生
今年才32歲的葉永盛其實並不孤單,他與弟弟葉永宏(25歲),以及好友黎家誠(25歲),一同經營了Sinar Farming,目前在雪邦和森州武吉不蘭律種植約20個品種的火龍果,其中有5個品種已經結成果。他們家生產的蜜白火龍果,清香甜蜜,很有特色。
3個年輕人攜手打天下,克服了許多困難,看到浩瀚的天空,結果一場冠病疫情讓他們踫到城牆。
看到火龍果園的累累果實,他們原本應該感到雀躍,但政府落實了行動管制令,許多商店無法營業,民眾較少外出消費,果商都不敢向果農收購水果,結果收割的火龍果幾乎無法售出。
他們改為主打線上銷售,但最大挑戰是大部分民眾對特色果的接受程度不高。
“我們試過很多方式,比如跑線下,我們拿著樣品去每間水果店問,可是往往被潑冷水,因為很多人的接受度不一樣。”
但他很清楚,無論是傳統行業或是創業,都會面對類似問題,但他的武器是:“我們臉皮要夠厚。”
當時很多果農都面對同樣的困難。收割的火龍果賣不出去,有者想辦法賤價出售,售不出的果實就丟在原地,讓它化為肥料。
姐姐葉永衾看到這種情況,突然有個想法:為何不把火龍果製作成副產品?那就可以延長果的保存期限,間接讓果農有其他收入來源。
上網學習製作火龍果軟糖
她說,A級和B級的果實在市場上容易賣得好價錢,但C級或以下的果實,儘管味道很好,但因體積較小、外型不太討好,無人問津,將它製成副產品,可以添加它的經濟價值。
機緣巧合踫到雪州政府舉辦雪州新村好品大賽,她心想,比賽或許會提供課程,或有設計師協助包裝設計等,對小本的果商來說或許是機會,她想到把火龍果製成軟糖報名參賽。
她最初上網搜索軟糖的製作法,非常簡單,放入吉利丁、100%的果汁及少許的糖熬煮,放入冰箱後就成型。
她把成品拿去參賽,一週後將成品帶回家時卻發現,原本一顆顆漂亮、晶瑩的軟糖已成了一團,顯然有關食譜不適合我國的天氣,需要調整。
她改用法式軟糖的做法,步驟更多,熬煮時間更長,不斷的煮不斷的試,終於研製出獨門的火龍果軟糖。她採用古早式的包裝,讓濃濃果軟糖推出市場。
她帶著濃濃果軟糖,在馬來西亞股權眾籌平臺MyStartr參與眾籌,獲得熱烈反應和支持,已經成功進入決賽。
“創業一定會遇到問題,遇到問題,我們再來改進,再一直進步,所以我覺得它是一個過程,它是一個開始,至少我們開始了副產品這件事情。”
她也希望自己的經驗可以和其他人分享,尤其當男人都到果園去工作了,家裡的婦女也可以研究如何創造副產品。
詢及家庭式製作的濃濃果軟糖如何增加產量時,葉永衾說,她可以用小本引進簡單的機器,或將召集婦女和學生,教導她們在家裡製作軟糖。
“有些人能煮,但不會市場營銷,所以他們沒有品牌,這部分或許我可以幫忙;相對地,她們能彌補我廚藝不佳的缺點,所以我覺得副產品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希望能有連鎖效應。”
創業就是要創新,改變現有的市場與環境
除了軟糖,她和弟弟永盛也在摸索把火龍果製作成其他副產品,因為要走出與他人不一樣的路線,需要花費更長時間研究摸索。
雪州政府近來推廣雪邦火龍果,葉永盛想做的,就是創造特點。“雪邦的火龍果有什麼特別?有不一樣的品種。”
他說,種植海外品種需要付出更多,氣候差異可能導致收成欠佳,也需人工授粉才能結果,所以價格定會稍貴。
“我希望大家可以支持一下年輕創業者,只要有人支持我們就能繼續做下去。這不是為了我,而是希望改變這個行業,讓更多年輕人進來。
他想改變年輕人認為農業是勞力活的想法。他認為年輕一代有責任做出改變,雖然國家政策會改變,但人民也要想辦法改變環境,所有行業都必須做出改變。
對葉永盛而言,創業不是盲目跟隨他人的腳步,而是改變市場與環境,使大眾看見不一樣的事物。
“創業是要創新,要做不一樣的東西,創造一個新的行業出來。”
他直言,創業是很痛苦的,初期時看不見利潤,而改變需要時間才能獲得他人認同,那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是無法瞬間致富的。
“不是三五年就能成名了,可能是10年的計劃,你要有計劃,3年要做到怎樣,5年要做到怎樣,10年要怎樣,可能是沒有答案的東西。
“創業就是這樣,要就成名,要就什麼都沒有,不過你要去接受。”
葉永盛認為創業者應具備想法、就是不輕言放棄。
“(創業)過程中很辛苦的,你會面對冷言冷語,這是一個看不到前景,你不可以害怕。你走不一樣的路,人家會當你是異類,可是如果你走同樣的路,又會做出什麼樣的改變呢?”
給年輕創業者的建議:
葉永盛:
繼續繼續天馬行空,不要讓人質疑你的想法,堅持自己的想法,但也不要太過於固執,想法需根據邏輯,憑我們自己能力所及,去做你想做的東西,而不是一步登天,這是沒有可能的事。
葉永衾:
網絡時代是有利女性創業的一個時代,女性不要否定自己,即便你已經走入家庭,已經有小孩要照顧,哪怕是小小的才藝如煮菜和照顧小孩,都可以把它變成賺錢或是一門事業。我鼓勵女性踏出這一步去嘗試,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的接受度是很大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