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淇不美。真的不美。两只眼睛生得太开;嘴唇太厚;鼻子太塌;门牙的牙缝太大;而且脸上的雀斑不上妆的时候总是吱吱喳喳,表现得太过雀跃——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舒淇不美。”
ADVERTISEMENT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范俊奇的《镂空与浮雕II ·舒淇不美》。標題大胆,文字更是处处铤而走险,像走在钢索上分秒都有坠崖的惊险,却每次总能以精彩的舞姿走完这道路,完美落地。
范俊奇的文字美,真的很美。美得让人审美疲劳,相信本期【读家说书】的说书人龙坤也有类似感受,但又如何呢?就喜欢范俊奇的绮美。
自星洲副刊专栏【镂空与浮雕】集结成册,范俊奇再于2021年将后续刊登的结晶,集结成《镂空与浮雕II》,为这个难以抑制的疫情苦境,凿开了一口让人以细腻文字潜逃的洞穴,在里头叩读疫情暴发前的时代,那些在银河高挂的璀璨且隽永的星系。范俊奇在《镂空与浮雕II》的结语说道,如果镂空有III,必然是个结束,不求圆满只求满足。而我臆想,《镂空与浮雕》系列,如若能如范所言止于第三部,定是画到尽处,求一场完美的留白,话不说尽,言到即止,让更多尚未着墨的美好人事以其他的形式或手法,在将来的书写中焕然登场。个人认为,第一本《镂空与浮雕》洋溢着时代与光景洗尽的气息,第二本则是每一颗明星耀眼夺目之后,鲜活地演绎那些落在人间的光屑如何在人们心中继续闪烁。
◢竟敢议论舒淇的姿色?
《镂空与浮雕II》 的开篇,就以〈舒淇不美〉为序曲。这个标题下得略为大胆,却又万分吸睛,心里不禁会嘀咕 —— “谁敢议论舒淇的姿色?”但细读了内文后,就会发现,舒淇的“不美”则是一种挑战世俗审美框架的存在。我初次发现舒淇,便是在中学时期偷偷看了香港同志电影《美少年之恋》里她饰演的Kana一角。当然,我全程把目光投射在冯德伦和吴彦祖的身上,当时的舒淇就像隐形的催化剂那样,推动着剧情,却又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时光如轴,多年后现实中的舒淇和冯德伦结了婚,再次回放那年的美少年和美少女,才会惊觉当时的舒淇不美,她的美是经历了多年的淬炼而成的。范俊奇在文中写到,当年侯孝贤如此说过:
“看中舒淇,看中的就是舒淇的烈和走投无路之后对运命做出一连串的反击和怎么都不肯妥协……”
正因为如此,每每我再重看《千禧曼波》,总觉得天桥上舒淇的回眸写满了言不由衷的故事,还有她饰演聂隐娘总有一股浑然天成的孤傲。范俊奇的“舒淇不美”,给我来推敲的话,她的不美即是充满可能的优势。
◢阮玲玉的死 预示历史走向
范俊奇书写女星总是鲜活地展演了她们的一生,宛若史书工笔,又不失戏剧般的冲突。人间的喜剧很多,但难以被传颂,在《镂空与浮雕II》里,我特别钟爱两篇充满女性悲剧色彩的篇章,一篇是书写阮玲玉的〈十里梅花香雪海〉,另一篇则是书写黛安娜的 〈因为凋谢所以盛放〉。作者特别把这两篇衔接在一起,想必或是两人共有悲剧的一生,接连在一起,是为同情是为怜悯,接连把两篇都读完,读者几乎会被无以丈量的落寞感吞噬。
阮玲玉和黛安娜虽说是不同时空的人物,却在生前都身陷囹圄,终究不过是为了情字。阮玲玉在30年代的老上海如日中天,却遇人不淑,流言蜚语逼迫她走向绝路,黛安娜却不安于王室生活为其系上的桎梏,选择离开了王室而卷入了一场世纪死亡之谜当中。范俊奇对两人的遭遇都带有同情,但书写她们的骤逝和时代对她们亏欠,则用蒙太奇的手法去演奏生命的悲歌。范俊奇写阮玲玉的死,写得非常电影感:
“随着探戈扭臀,随着伦巴摇晃的阮玲玉,跳得香汗淋漓,跳得娇声喘息,也跳得悲从中来,并且她知道,她的明天将永远不会到来——”
谁曾想到那个纸醉金迷的旧上海,一个女星的死,会引来一场骚动?这一切仿佛预示了整个历史的走向,必然面临更大的悲剧。
◢黛安娜以行动抵抗婚姻
把镜头转到日不落帝国,黛安娜王妃本可以养尊处优,但她对王室的生活始终是水土不服,就连行为举止,也和王室该有的优雅端庄相悖而驰。作者如是形容她:
“含蓄中带点叛逆带示威带点离经叛道的性感,特别让人敬重……”
面对自己婚姻,黛安娜始终还是以行动来抵抗,但换来的如阮玲玉一样的流言蜚语,再强悍再叛逆,也还是被压在威权底下,几乎窒息。范俊奇在文末表示黛安娜王妃是寂寞的。我想,这是最贴切不过的形容。强势抵抗和拼命呐喊,换来的就像在铁盒里高歌,丝毫回音也听不见,何尝不寂寞呢?
除了衣香鬓影,与书香墨韵相关的人物,也是范俊奇笔下的描写对象。
◢诉说光阴故事的木心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走在写诗的旅途中,读了不少名篇,而木心的〈从前慢〉则是不能错过的诗作,每每读到这一句都不禁猜想,木心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时代,才会感慨时间的步履越走越快?
木心一生奉献给文学及书画,一辈子追求“美”的价值。范俊奇在描写木心的〈芳草萋萋草木心〉里评道:“木心耽美,对木心来说,肉体摊开来,就是一本圣经。”从这个评价检视木心的艺术成就,我们能瞥见的是,木心的艺术品只是载体,其所追求的美和艺术价值,远远超越艺术品本身。如果时间会说话,木心的诗与画也会向大家娓娓道来光阴的故事。
在《镂空与浮雕II》中,范俊奇也谈到了太宰治、周梦蝶、李叔同,都是文字世界里不可忽视的泰斗,而范俊奇的文字也让他们的生平不再扁平,改变了我们对人物生平写法的认知,纵使他们的生卒与我们相隔久远,但范俊奇的文字总有能力让我们周游了他们的一生。
◢关锦鹏那么地柔
书写导演,哪怕是作品还是个人风格,永远是最冒险的事情,毕竟写得不好,就会被发现功课做得不足,写得太好又怕把话说太满,而范俊奇描写关锦鹏那篇的 〈两个男人一个靓一个唔靓〉 是写得不温不火且恰到好处的篇章。读到这一篇的时候,我不禁把它和描写侯孝贤的〈我们都是风柜来的人〉来比对,就会下意识以个人经验论出发,两者择一,我还是比较喜欢关锦鹏的柔。范俊奇也在文中对应了我的想法:
“他太懂女人了,也太知道女人对爱情有太多不明确但滚烫着的渴望,可到最后拆开来,才发现里面裹着的原来全是一层一层的绝望。”
或许是关锦鹏的性别认知,他总是可以把事情看透,而且那么地柔,多了一层对女人怜悯的保护色,与刚烈视角下的诠释大相庭径。关锦鹏的《胭脂扣》成就了张国荣和梅艳芳,而关锦鹏这名字,也因为这部电影写进影史之中,但最让我深刻的并不是名气,而是关锦鹏的细腻和对人性的透彻成就了这部作品。
◢侯孝贤追求“静”
范俊奇书写的侯孝贤则不一样。对范俊奇来说,侯孝贤所想和所感知的事情,则是在另一层维度之上。在〈我们都是风柜来的人〉一文中,范俊奇写到侯孝贤追求的“静”仿佛必需把喧嚣和个人体验给抹除,留下的“静”接近空无。他在结语写道:
“就像风柜来的人,在体验过城市里空洞的喧闹和虚妄的华丽之后,终究还是要回到风柜那儿去。”
但这一切与我所认知的侯孝贤并不相同,我认知的侯孝贤电影中,“静”是暴风雨前夕尾随而来的强烈冲击,让人久久不能平复。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若侯孝贤是文本,范俊奇则有他的解读。
《镂空与浮雕II》描写了多位应该被认识的人物,我在这里只抽取了几位我稍微喜欢且有在关注的来谈论,若有不足先在此致歉。这篇文也说不上是评论,而是夹杂了我个人观点的呓语。每个人物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是过去式和进行式衔接而成,然而每一次的书写,范俊奇也投注了不少功夫和光阴去雕塑,在我们眼前展现的,都是几番心思琢磨而成的艺术品。若《镂空与浮雕 III》真的出版,我希望它以最纯粹的手法,或者近乎雏形的形态展现,让读者能够更接近作品的精神面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