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俄乌之战

|
发布: 1:41am 01/03/2022

俄罗斯

援助乌克兰

俄罗斯

援助乌克兰

俄烏恩怨史 |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觸發烏俄決裂

(莫斯科22日綜合電)俄羅斯總統普汀宣佈承認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自稱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為獨立國家後,烏克蘭局勢進一步升溫。

其實,俄羅斯族、烏克蘭族和白俄羅斯族都是古代羅斯(Ancient Rus)的後代,屬東斯拉夫民族。這也是為何普京強調“歷史統一論”,稱烏克蘭和俄羅斯理應是兄弟之邦,聲言不想見到“手足相殘戰爭”。但對烏克蘭人來說,莫斯科為其族群帶來眾多痛苦,至今歷歷在目,這也是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推動“反俄化”及“烏克蘭化”的動力。

ADVERTISEMENT

在蘇聯時代,烏克蘭是其一最受壓迫的成員國。蘇聯歷史上已知的政治犯中,接近40%是烏克蘭人,是烏克蘭佔蘇聯人口比例的兩倍有多。但對生活在烏克蘭土地的民眾而言,蘇聯為他們帶來的最大噩夢有兩個,第一個是1932年至1933年的“烏克蘭大饑荒”(Holodomor),第二個是1986年的切爾諾貝爾(Chernobyl)核災。前者是斯大林時期農業政策的失敗,但傳統上是東歐糧倉的烏克蘭情況最驚人,保守估計至少200萬人喪生;後者不但成為蘇聯一大催命符,更播下烏克蘭人對莫斯科的高度不信任。

但真正觸發烏克蘭走向跟俄羅斯決裂的事件,是2014年烏克蘭“尊嚴革命”後,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及協助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的親俄叛軍割據一方。烏克蘭政治主流隨即向反俄路線全面傾斜,著力抬高烏克蘭語地位,並促成烏克蘭東正教會從莫斯科的影響中“獨立”等。

著有《論暴政:二十世紀的二十個教訓》的耶魯大學東歐史專家史奈德1月投書《華盛頓郵報》時坦言:“沒有烏克蘭(政府的)政策比起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帶來這麼大的‘烏克蘭化’。”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