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再窮不能窮教育,唯有受教育我們才有權力握起開啟通往明智人生道路之門的鑰匙,但這不等同於我們必須認可並且接受“窮教育”。
ADVERTISEMENT
關閉獨中是華社提都不敢提的大忌,是要誅連九族的大罪。獨中若有學生、有老師、有校園,具備生存能力和條件,一切好端端,自然不能關,也不可動。但若獨中已苦撐多年,全校學生始終不過百人,還能繼續帶著微弱的氣息,在同一環境中撐多久,讓華社供多久?
華社還供得起獨中嗎?這問題一直都不存在。因為有著濃濃的華教情結,無論多困難,華社領袖總能想盡辦法,耗盡全力,以保住命根之態,保住獨中和華小,一所都不能少。馬來西亞的華教史告訴我們,即使華社供不起獨中,卻也必能供得起,只要華社仍緊捉住維護母語教育的強大信念,沒有供不起的獨中。但今天更晦澀的問題是,獨中所在地的華社還需要獨中嗎?
按這幾年華人人口減少的趨勢看來,華人逐年減少已是個不可逆轉的現象,獨中學生人數減少是必然的。我們已經不可能把二、三十年前爭取獨中蓬勃發展的標準和期許繼續寄存在今日。以詩巫為例,小小的詩巫有公教中學、黃乃裳中學、公民中學、光民中學、建興中學5所獨中(原本有6所,其中開智中學已在2000年遷往民都魯),加上位於泗裡街距詩巫約1小時半車程的民立中學,在兩個僅35萬5千人口,且華裔人口不過半的小區域裡,便有6所獨中苦苦撐著。除了詩巫公教中學之外,其他獨中的學生人數都未超過千人,少則僅有數十人。
砂中區的獨中,長年來都陷在招生泥沼裡,不只要面對獨中間的競爭,還得面對國中的挑戰。華人少子化,中學教育不再設有門檻,只要認真,努力想念書的孩子不怕沒有學校可念一直以來都在衝擊獨中招生。如今隨著國際學校在詩巫成立,家境好的學生又有了多一個選擇,獨中的學生來源就更少了。學生來源有限,卻要設法增加更多,更好的軟硬體設施來吸引學生,但卻不能增加學費。而改善學校設施,也不見得是學生增加的保障。學校在面對少學生少學費的壓力之際,也要同時面對多開銷多建設的負擔。
可以預見,會越來越少人衝著學習母語,傳承中華文化的激情把子女送入獨中。若把維護母語教育的偉大情操擺一邊,直視現實問題,請問資源,甚至師資也有限而苦撐的“窮獨中”能給學生什麼?靠什麼來栽培學生?優秀生能在獨中獲得怎樣的培養,成績中等及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又將有哪些成長的空間和可能是我們必須探討的。
確實再窮不能窮教育,唯有受教育我們才有權力握起開啟通往明智人生道路之門的鑰匙,但這不等同於我們必須認可並且接受“窮教育”。華教依然可以舉起那把傳承母語教育,發揚中華文化的神聖的火炬,但當老一輩華教鬥士,熱愛華教的長輩們逐漸退出舞臺,還願意買單仰望這把火炬的年輕家長有幾人?如果獨中無法走向精緻教育,彙集好老師,樹立紀律嚴明的校風,積極謹慎求學的校園風氣,引進先進教學器材,獨中的生命力會和華人人口一樣,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逐漸微弱而無回彈之力。能否集合小獨中的所有資源,合併成大獨中,把獨中執照遷往他需要獨中的地區,如何聚沙成塔,可思考思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