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社會和政府能關注的是那些中年失業群體,在大辭職潮中,他們可能受害最深。現在許多職場面臨缺人,但是這些中年人士,尤其是低學歷者,卻往往難以翻身。
ADVERTISEMENT
近日,任士達(Randstad)、UCSI民調研究中心、Jobstreet等,陸續發佈了就職研究報告。其中,Ranstad調查發現39%受訪者半年內曾換工,因此大馬可能會掀起大辭職潮。UCSI民調指出有60%的人認為大馬將面對離職潮,有40%的則持相反意見。
這證明有人樂觀,也有人悲觀。然後許多認同大辭職潮的人,點選平臺公司的出現(如送餐、電召車等)是其中一個促成離職潮的原因,因為打零工時間自由,收入也比朝九晚五的工作多,因此許多無論是主動離職和被逼離職者在找不到工作時就選擇加入零工經濟領域。
但是,這類工作並不是高薪的保障。大家如果選擇此類型的工作,就得摒棄打工仔思維,因為僱傭你的平臺,說明白只是商業夥伴關係,不是你的老闆,你也不是平臺的員工,大家可以愛做不做,沒有勞資關係的牽絆,但其實也意味著手停即口停。
平臺經濟有其好,但也有其弊。譬如,近日因為冠病病例大幅度攀升,居家工作者變多了,許多電召車司機感嘆生意少了。連雪隆區在繁忙時段,車流量也下滑。另一邊廂,因為人們不敢堂食了,送餐服務又火紅了。所以花無百日紅,平臺工作得仰賴經濟大環境。
在這個時間點上,對於許多年輕人而言,平臺經濟可謂東家不打打西家。若不幹送餐和電召車,也可以去當快遞派送員。這類平臺工作,對年輕人而言,勝任有餘,就看其中的苦,值不值得去吃。
我希望社會和政府能關注的是那些中年失業群體,在大辭職潮中,他們可能受害最深。現在許多職場面臨缺人,但是這些中年人士,尤其是低學歷者,卻往往難以翻身。
我指的這個群體,大約就是出生在1970年後的中年人士,現在也已是50歲或以上,除了面臨中年危機,更已接近退休年齡,成為了職場中不受眷顧的一群。
這個群體幹體力活已沒優勢。零工經濟其實也是體力活的一種,他們再也無法像年輕者有本事每天透支身體長時間送餐或開車。當快遞員有者可能因為教育程度低,無法使用導航系統,結果派送效率低下,就算快遞公司沒有嫌棄,也因為派送率太低而難以拿到每月獎金,只靠底薪根本難以過活。
這個群體在冠病疫情兩年前來襲前,也可能曾過著體面的生活。但若之前是旅遊業者,兩年來沒有外國遊客的到來,收入急劇下滑。有些人曾在酒店任職,但是沒有人來入住,酒店也倒閉了。到其他酒店求職,這些人的經驗可能對潛在僱主而言可有可無,如果聘請新鮮人,除了薪金可以壓低之外,也能減少支付中年員工醫藥開銷。這個年頭,僱主自有考量,經歷過疫情浩劫,很多人只想打安全牌。
但是這個群體,是其中一個最需要幫助的,尤其是教育程度不高者。政府推廣的各種就業計劃,他們可能知道,但不明白所以然。而有些積極求職者,卻四處碰壁。很多處於這個年齡層者,都有孩子在求學,家裡經濟壓力非常之大。
零工經濟也是他們的求生之道,但並不是長遠之計。我不是什麼專家,無法獻策要如何幫助這個群體,但求有識者想想辦法儘快幫他們轉型。倘若任由這些群體繼續深陷困境,受影響了除了他們,還有我們的下一代。是時候在關心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之外,也要確保其他階層國民的出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