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華人新年的儀式感,就是吃發財漢堡包,我通常會選牛肉。
其實我12歲前沒碰過牛肉。從小被外婆帶大的我,出生不久就被上契給觀音媽,依照福建人傳統不吃牛肉。小時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跟著老人家的飲食習慣就是了。
ADVERTISEMENT
UPSR考試結束後,我和同學跑到學校附近的麥當勞慶祝。之前只在肯德基有點餐經驗的我,第一次看到麥當勞的餐牌卻不懂得怎樣點餐,就直接指著最大的Big Mac圖案,吃進肚子後,才知道是牛肉。
“破戒”後難免有些愧疚感,但年紀還小的我很快就沒當回事,也沒跟外婆提起,以後就在外頭吃牛肉,回家就不吃。
現在偶爾回老家,我還是會上香拜觀音。對我這種不太虔誠於信仰活動的世俗主義者來說,拜神拜祖先只是我緬懷生前很疼我的外婆的一種儀式,沒太執著飲食禁忌,目前心態是“牛肉穿腸過,菩薩心中留”。
長大後到國外旅行,才第一次聽到“如有華人食客囑咐別在食物中加牛肉,可以肯定此人不是來自馬來西亞,就是來自新加坡”的說法。原來全世界華人多吃牛肉,只有新馬兩地的華人有戒吃牛肉的習俗。難道我們真的不一樣?
據一些民俗專家的說法,新馬華人不吃牛肉者,以拜觀音的福建人佔絕大多數,其他籍貫的華人較少有戒牛肉的習俗。由於福建人是新馬華人的最大群體,因此就讓外國人產生“新馬華人都不吃牛肉”的刻板印象。
也有學者指出,以前閩南地區的農耕社會非常依賴牛隻耕田,牛為人類盡力服務,功勞很大,人類感恩牛的貢獻,因此形成不殺牛不吃牛肉的宗教觀念,其實主要是要保障農業生產力;另一種說法是,新馬兩地的印度人很多,華人受到印度人影響也不吃牛肉了。
上大學時,有次和印度同學到麥當勞用餐,他點雞肉漢堡,我點Big Mac。我在餐桌上開玩笑地問:“雞肉和牛肉都是同一個油鍋炸的,肯定都沾上牛油,你吃的時候不pantang(避忌)嗎?”他回我一句:“法克由”,然後大家各吃各的。當然這種互相調侃對話只有在很熟的朋友之間才會有,不然就引起敏感爭議了。
我到中國留學,發現到處都有蘭州牛肉麵;到香港旅遊,大街小巷都有瀨尿牛肉丸;到臺灣旅遊,看到通街都賣牛肉麵,而且臺灣也是閩南人為主的社會,觀音信眾非常多,但好像沒所謂的戒吃牛肉禁忌。這些大中華地區不同華人社會的現象,更讓我對新馬華人戒吃牛肉的“特殊性”感到“驕傲”。
在馬來半島,福建和潮州人聚集的北馬、東海岸、馬六甲、中馬部分地區、南馬沿海一帶,較少見到專賣牛肉的餐館。以粵籍和客籍華人為主的吉隆坡茨廠街附近,還可以找到老字號的牛肉麵;好奇的是,福建永春人聚集的柔佛東甲地區,為何最馳名的當地美食竟然是牛肉麵,這就有待民俗學家去考究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