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既曾經給國陣很多機會,亦曾經給過希盟機會,國盟也嘗試了主政,效果如何?大家心中自有一把尺。
ADVERTISEMENT
柔州選舉競選期時間所剩不多,選情還是冷颼颼,即使穏操勝算的一方也覺得焦慮,不知道“靜靜”的選民在想什麼?
從積極角度來看,選民可能已經精明瞭,知道如何應對政治人物,不到關鍵一刻,絕不輕易透露一點選票歸向何處的蛛絲馬跡。也有可能民調的結果是對的,投票率將非常的低,大局已定。
然而,選民的動向仍決定最終的結果。我嘗試梳理一下至今的選情。
這場選舉這麼多政黨參與,還有獨立人士攪局,可以投選的候選人就像雜飯檔的菜色那樣多。雜飯的菜雖多,但容易辨認,青菜豆腐各有所好,候選人卻令部分選民困惑,一些候選人的黨籍時而A時而B,有的還不知從哪裡冒出來?
這一次政黨委派的候選人背景是相當多元,不少是市議員、或是當地人熟悉的臉孔。但是這些候選人卻被一票外來的“助選員”搶了風頭。更棘手的是,現在選民普遍對政治冷感,候選人的背景可以加分,但是冷淡的氛圍令選舉失焦,選情更是讓人摸不透。
這次柔州選率先搭上了18歲投票及自動登記選民的列車,被視為重要的“遊戲規則”改變的指標。只是年輕人和首投族的重要性和代表性的看法卻是兩極的,特別是普遍對政治無感和無知的年輕人,對於選舉是啥,根本沒有概念,遑論要他們“突然”曉得手中的投票權,可以履行公民責任,改變國家的命運。
但如何吸引年輕選票,候選人不敢怠慢。然而,候選人普遍面對同樣的困境,該如何去接觸年輕選票?如何向他們傳達信息,效果會更好?
MUDA被視為年輕選票指標,也未必能佔有年輕人市場的優勢。MUDA在傳統選舉平臺的亮相度似乎不高,Tiktok用戶卻可以看到較多他們的身影,以tiktok的熱鬧程度來審視,恐怕是吃瓜者多。
年輕人可以改變選情?看看勝券在握的巫統,他們有非常重視年輕選票?年輕選票對他們來說,絕對不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未來想要長期執政,沒有他們,影響太大了!
至於候選人“換來換去”,時而A黨時而B黨,加深一些選民對政治人物的不信任度。“政治是可能的藝術”這句話已經告訴我們,政治人物總有辦法把歪理掰成直的,以對黨和聯盟的忠誠來看待青蛙,如果青蛙跳到“正確”的一方,它就會被一些人接受——這取決於一個人來自哪一方。也有青蛙試圖用“服務牌”來打動選民。選民的雪亮眼睛該睜大些了。
前幾天,三大聯盟都搬出自己的競選宣言,洋洋灑灑,涵蓋的範圍相當之廣,也稱得上有所謂的“民之所欲,常在我心”,還有就是儘可能表現出公平。當你仔細對照推敲這些競選宣佈(糖果?),卻能發現是“外甥打燈籠─照舅”,無啥新意。
至於其餘那些單打獨鬥的“不結盟”政黨,宣言可有可無,有的甚至是看時機鑽洞子,左右逢源。
宣言不是聖經,老馬的這句“名言”套在任何政黨都適用。
選民也一樣,如有“認真”對待宣言,某些選民現在就不會輕易相信“空頭支票”,把一個非候選人的“糖果”當成真的。
選民應該審視,誰能倡導新的思想?解決國家問題?促進國家發展?
我們面對太多的問題,不是靠回到過去就可以解決。各個新或舊的政黨和政治人物必須拿出更多富有想像力,而且能執行的策略來引領國家改變,選民應該要求這些,同時能夠辨識出過度的承諾,會造成傷害多於建設,選民不應該再掉入不切實際的想像泥沼中。
美國國父之一傑弗遜有句名言: “In a democracy, people get the government they deserve”。 翻譯成中文就是“在民主制度下,人民得到他們應得的政府”。
在言論可以自由表達、司法獨立不受權貴和執政者擺佈、權力得到制約的完整民主體制下,不同的政治派別可以自由辯論,爭取選民支持,選民能夠從兩個或者多個政治派別中進行抉擇,最終選出來的政府也最大程度上符合該國人民的意願。我們既曾經給國陣很多機會,亦曾經給過希盟機會,國盟也嘗試了主政,效果如何?大家心中自有一把尺。
民主制度下,我們都曾經選擇了我們應得的政府,上回的沙巴、馬六甲和砂拉越的選舉,選民都已經做了民主決定,這次柔州選以及下屆大選亦不例外。既然大家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應得”的政府,就讓民主精神和制度良好運作下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