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或城市規劃師在設計一個住宅區時,都會有特定的規範需要遵循,但同時也會嘗試融入自身對於理想社區的理念在其中。
近年來,由於全球暖化的緣故,建築師紛紛注重住宅空間的綠化,甚至有的住宅區還設立了城市菜園空間,讓居民有機會動用門前那塊地來種植。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郭慧筠
圖:受訪者提供
就在2020年4月,基於行動管制令的關係,建築師鄭宇能跟鄰居一起發起了城市菜園的活動,在公寓前的一塊空地上,開始種植蔬菜,合力種過苦瓜、羊角豆、茄子、番茄等等。
“經過6個月的發起和推行,總共有五十多戶的單位居民參與,以前大家各忙各的生活,彼此間少有交流,直到共同農耕時,因為要除草、堆肥等,公寓居民逐漸認識彼此,還有舉辦一些活動給孩子們參與,門前那塊地變成了公寓居民間的交流地點。”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他說,一般的排屋住宅區,不只是馬路,連馬路兩旁的水溝和綠地都屬市議會的管轄範圍,由於維護綠地的資源有限,加上不曉得當地居民會否積極保養植物,因此市議會對綠地種植的要求簡單。
“當然還是會有居民以小群組方式在草場發起城市菜園活動,只要居民妥善打理,沒有違例,像突然加建亭子,改造成小販中心,一般上市議會都不會反對,也不會給居民找麻煩。”
他分享,以前住宅區的公共空間都交由市議會管轄,近年來流行起分層地契,而分層地契可分為高樓和有地住宅。持有有地住宅分層地契的居民除了要還門牌稅和土地稅,也像公寓居民一樣需要繳付管理費用,當中涵蓋保安費及植物維持費用,因此只要感興趣,居民是可以動用門前那塊地來種植,前提是沒有破壞公共秩序和整個社區共享的樂趣。
公寓住宅單位越多,綠肺空間越顯不足
談及設計住宅區時會考量的因素,鄭宇能說,以前的住宅區要求方便,所以馬路四通八達,現代住宅區反而因為安全考量,不希望有過多路口通至大路,因此現時的住宅規劃偏向小社區,也就是把一大塊住宅區分成幾個小社區,而每個小社區都設有本身的綠肺和入口,不像舊時的住宅區,可能3000家的單位住戶共享一個大草場,造成住得離草場較遠的居民較難享有綠地。
至於公寓因土地有限,加上法令規定,公寓住宅的綠肺空間只需提供土地面積的10%即可,因此多數發展商規劃的綠肺空間並不大。
“對我來說,公寓住宅的綠肺空間是不足夠的,原因是公寓的人口密度越來越高,尤其是地點好的發展項目,在市議會批准下,發展商會規劃公寓的人口密度至極點。以前面積4英畝的地只有二百多戶單位,現在4英畝的地可以建四五百間單位,甚至我參與過六百多間的發展項目,公寓住宅單位的面積越變越小。”
他曾計算,4英畝的地用於建造排屋的話,大概有60間,來到公寓變成超過400間,兩者的住戶卻同樣享有土地面積10%的綠化空間,相比之下,公寓住戶擁有的綠肺明顯不足。
因此,早在10年前,他便開始推動公寓住宅的綠化空間至少要佔有土地面積40%,除了基本的游泳池和遊樂場,由他負責的發展項目中,也設有空中花園。他還試過使用空心的混凝土磚塊替代部分的柏油路,再在裡面鋪好泥土和種草,這樣下雨時,雨水就能滲入磚塊的土裡,不會全數排入水溝引發水災。
“增加綠化空間有助於優化社區,甚至是城市的排水系統來提防水災,吉隆坡之所以經常發生閃電水災,是因為過度發展,中游在發展的同時,上游也開始發展,所以工程師計算的水溝永遠不夠,當暴風雨降臨,就容易導致水災,當然增加綠肺的好處不止於此,還能降低氣溫、充當休閒空間等等。”
他補充,根據一位資深城市規劃師透露,雪蘭莪目前沒有任何市議會是根據人口密度來設定綠化空間的指數,只有檳城兩個市議會有如此明文規定,在他看來,這是一項值得推崇的政策。
後疫情時代,亟需推廣15分鐘社區概念
提起住宅區內,車子不只停放在前院或停車位,還停在馬路邊、巷弄、草場等現象,鄭宇能說,現時部分家庭可能擁有3輛車以上,而這並不是建築師能解決的問題,其源頭來自於我國公共交通系統仍不成熟。
“相信有得選擇的話,居民肯定不想有如此多車輛,因為不是每戶家庭都負擔得起,但問題是我國目前的公共交通發展不夠全面,以至於每戶家庭擁有這麼多輛車。”
他期待捷運(MRT)日後能解決超過一半人民的交通不便問題,這樣起碼巴生河流域一帶的汽車使用量會降低,進而減低排碳量。
“我們過於依賴汽車的另一個原因,也是因為現代城市規劃的問題,現代城市規劃把整座城市分解成住宅區、工業區和商業區,造成我們需要開車到別的區塊,以前的願景變成現在的議題,也就是排碳量變高。”
鄭宇能說,汽車發達時,沒有人想到會對地球造成影響,現在已經來到地球暖化的嚴重階段,因此大家必須正視眼前的課題。
“國外正提倡15分鐘社區概念,也就是說從居住的地方,只要步行或騎腳踏車就能抵達一些設施空間,比如學校、超市、公園等,尤其是後疫情時代,我發現以前民眾習慣到大型購物中心購買生活必需品,但基於行動管制令,大家轉而發覺居家附近的商店,也帶動了居家附近商業區的發展,也許我們可以趁著這個機會來探討15分鐘社區實行的可能。”
他亦分享,排屋與排屋間巷弄的設計其實是用作防火用途,“一排排屋最多可以長達300呎,300呎後必須要有巷弄間隔,或者兩間尾端單位各保留10尺空間,其功能如同防火牆,只要建築與建築間保有20呎的空間,火勢就不會繼續蔓延。”
社區規劃對城市與國家發展皆有影響
鄭宇能憧憬的理想社區是一個開放且無界限的社區,不管是任何族群人民,抑或貧富貴賤都能相互交流,就像菜市場一樣,並不會限制收入多少以下不能進去,大家都可以進出菜市場購買東西和用餐。
對他而言,鄉村是宜居的地方,原因是居住之處,既是謀生的地方,也是休閒的地方,而且只需步行或騎腳踏車就能找到想要的設施,即便有部分人認為,鄉村的生活和衛生水平不高,但這方面是可以提升的。
身為建築師,他認為社區規劃相當重要,不只影響著社區,對城市,甚至國家發展都有影響。他從小在鄉村祖母家長大,4歲時搬至公園住宅區(Taman),當時他都會跟同齡鄰居玩在一起,尤其黃昏時段,大夥兒都會聚在遊樂場嬉戲,不過現代小孩成長於被籬笆或保安包圍的住宅區,也沒有跟鄰居一起玩耍的回憶。
“現在小朋友住的房子豪華,卻不懂得跟別人交流,跟鄰居玩耍的經歷是每個人心靈成長的重要環節,可以從中培養如何跟他人溝通及和睦共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