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有太多種,我不能代表他們,只能閒談非常個人的編輯心情。
ADVERTISEMENT
近年來,我似乎比較願意告訴人家:我是打雜的。再問下去,我或許會說自己是社媒小編,也是“拍片的人”。聊得來的話,就再補充一句:我還是個剪片人。
我始終有意“隱藏”自己的【讀家】編輯身分。
很失禮嗎?正好相反,編閱讀版(包括【全民讀書會】)是很酷的美差——可以看好書、扮文青,向本地以及港臺名家邀稿(印象中還沒跟中國作家邀過稿);刪改作家的錯字冗句;與專欄作者們淡淡之交;掌握讀者投稿的生死大權,還可以“沽名釣譽”讓自己小有名氣……也許吧?
至少在臉書上,很多人應該還記得我是【讀家】編輯。當年剛接手編閱讀版時,我就樂於在臉書分享版面,讓江湖各路書友都認識【讀家】這個紙上閱讀空間。
但隨之也引來讀書人、同行的“妒忌”。是妒忌吧,不然他怎會在臉書點出某報閱讀版的文藝色彩太濃(可能我對號入座),又在某場合把酒共歡時對著我說:“講真的,你編的【讀家】很好。”後來,不知何時刪掉我臉書。難道他酒後吐的不是真言?
可是,直至今日他依然投稿來【讀家】——看來他酒後吐的是真言。其實只要寫得可以,我還是照登,不計“前嫌”。
編輯本來就該廣結善緣。有個做出版業的前輩告訴我:“只要那人懂得一點中文,就有可能買中文書。”聽起來頗有佛家“不捨一個眾生”的慈悲意味。因此就算常被人刪臉書,我還是不太刪人。
我曾發現一個讀書人,不知怎的不再是我臉友,我重新加他時說:“抱歉,之前錯刪了你。” 他的回覆就令我尷尬了:“好像是我刪你的。我會定時刪去沒有互動的臉友。”我沒太在意,難得是讀書人,編輯不是應該惜才嗎?只是後來他再次刪掉了我。
然而,他也繼續給【讀家】電郵投稿。不僅如此,還臉書私訊通知我:“編輯您好,剛剛投了一篇稿……”。我有點錯亂,你不是刪了我嗎?怎好意思私訊我的個人臉書?還“您”?不過,我還是禮貌地回覆:“收到,審閱後電郵回覆你。” 審閱後,我沒“因人廢言”,覺得文章可用,也是照登,儘管不爽。
最近他又臉書私訊我說自己投了稿。不過這次我決定“公私分明”,已讀不回。待我得空再看稿,如果文章適用,不會無端退稿。
再談一個刪我臉書的讀書人好了(天啊讀書人也太愛刪我)。幾年前此君一口氣給【讀家】投來了N篇文章,老實說寫得不錯,但版位有限呀。雖然有些頭疼,只要有機會,我還是儘量隔週刊登,期間我們也用臉書私訊溝通協調,也在書店碰面聊過幾句,啊對了,還曾一起聽過老唱片,聽齊豫的《橄欖樹》……後來,應該是拖太久沒來得及刊登他接下來的幾篇稿吧,莫名其妙地我就被刪了。唉,讀書人。
臉書不談書了。【讀家】還是繼續編,但我的臉書只寫笑話、寫鬼故事,只分享拍攝剪輯的影片。讀書人,我怕。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