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东西

|
发布: 7:00am 08/03/2022

东西

音乐

陶土

陶艺

薛文杰

James Seet

陶乐器

陶樂器/陶藝和音樂的浪漫相遇

报道:本刊 蒙慧贤、摄影:本报 何正圣、蒙慧贤(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影片:本刊 黄琬焮、林芷桑
The Pompom | 靜置時猶如優雅的花瓶,捧在懷裡敲打時則是妙趣橫生的葫蘆造型樂器。兩端有孔,可兩手拍打或用指彈敲奏,聲音變化豐富。

許多人對陶器情有獨鍾,喜歡在日常生活使用陶製杯子、碗碟、茶壺、飾品等,感受陶器的質樸溫暖和沉甸甸的觸感,欣賞其質樸天然的色澤。

ADVERTISEMENT

現年52歲的薛文傑()是一名資深廣告設計師,也是一名藝術家。因為醉心於陶,經常設法在忙碌日常中抽出時間來學陶做陶,雖然忙得不可開交,卻是忙得實實在在。他笑說,就像那句耳熟能詳的經典粵語戲劇對白,“人生有多少個10年?”讓自己開心,日子過得有意義,這點很重要。

薛文傑從事廣告設計行業,常常是白天工作,夜晚或假日捏土燒陶,“把愛好進行到底”。

2021年伊始,由於病毒持續傳播,導致經濟停擺,周遭屢屢傳出群眾精神壓力問題惡化的相關新聞,促使他以來製作樂器,讓陶藝品不只是看,還能聽,希望通過陶藝來帶領大家互動,以療愈和洗滌負能量,繼續尋找生命熱忱。

當陶藝遇上音樂,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呢?

The Magic Flute | 創作者“不按常規”以隨機音符所製作的一支長笛,沒有Do Re Mi等音符,因而吹奏時也沒有“樂譜”,全憑演奏者循著感覺去發揮。

薛文傑自小就喜歡捏粘土。大約20年前,他開始接觸並喜歡上陶藝,當時陶藝在本地並不普及,反觀澳洲經常舉辦陶瓷展覽會,邀請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到來講解和示範陶藝。為了潛心學陶,每當安排到假期,他都會飛往澳洲和其他國家,向不同的藝術家請教陶藝知識,把愛好付諸於行動,在工作和嗜好之間,找到生活的平衡點和樂趣。

“其實陶藝不只是陶,它也是化學的一種學問,像是不同的釉,不同的溫度燒出來的顏色都不同,這種學問是學不完的。”

2021年,他成功申請藝術經濟發展機構(CENDANA)所發放的撥款,計劃用陶藝創造一系列樂器 。在他看來,泥象徵大地之母,兼具再生和療愈的含義,而樂器有種療愈的效果,聽樂器演奏的聲音,會讓人放鬆心情。

“陶是一種藝術,怎麼樣把陶去轉換成另一個藝術——音樂,是蠻有趣的事。”

訪談這天,採訪團隊來到薛文傑位於吉隆坡的工作室,參觀他用了將近半年時間所製作的一系列陶樂器。

The Boomboom(受訪者提供)
The Whisperer II(攝影:蒙慧賢)
The Earth Drum(受訪者提供)

陶樂器的靈感源於大自然,天然拱門(地質景觀)、瓜藤、葫蘆、水滴、牽牛花、甜菜根、花卉、鳥窩等,參照自然萬物的形態、紋理和色澤,混合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藉以製作出各種自然形態的陶製樂器。

The Twinning(受訪者提供)
The Gourds(受訪者提供)
The Swirls(左)、The Rattle Drum II(右)(攝影:蒙慧賢)

仔細端詳欣賞,陶器上千變萬化、自然協調的紋飾,件件獨一無二,極具藝術美感。

他形容,製作陶瓷紋飾的過程如同BBQ,用錫紙把香蕉皮、玉米衣、麥片、紙張、銅線等材料包裹在陶瓷表層,拿去燒製,當這些果皮變成灰的時候,其色澤就會被吸收和附著在陶器表層,形成不同的花紋和色澤。“這個帶點褐色的應該是香蕉皮,這裡有點黃的應該是玉米衣……”

製作陶器紋飾的過程如同BBQ,用錫紙把香蕉皮、玉米衣、麥片、紙張、銅線等材料包裹在陶瓷表層,拿去燒製,形成自然的花紋和色澤。(受訪者提供)

相比常見的樂器,薛文傑製作的大部分樂器都沒有人們所熟知的“Do Re Mi”標準音階,全憑演奏者跟著音樂和自我感官去自由發揮。訪談現場,他給我們示範演奏自己製作的陶樂器,有的是清澈的潺潺流水聲,有的是節奏多變的空靈鼓聲、低沉肅穆的莊嚴之聲、神秘靜寂的水中之聲……幾近大自然的悅耳聲音,讓人愜意滿懷。

The Sparkler | 形似菌類植物的柱形樂器,空心柱體裡裝了數百顆比綠豆還小的陶粒。用雙手握著樂器兩端,上下左右緩緩搖動,發出來的聲音好比流動的清澈流水聲,非常悅耳。
 
陶樂器難度比陶藝品高,還要掌控聲音效果

對比過往製作的陶藝品,陶樂器除了把成品做出來,還講究最後的聲音效果,更考陶藝師的功夫。陶器不同的厚度、形狀、燒製溫度等,都會影響最後出來的音質,即使同一款樂器,音效也會有細微差別。

每件樂器背後,都是反覆的實驗、製作和試吹。倘若成品失敗、聲音效果不悅耳,又或覺得可以做得更好,都得重新制作。

薛文傑淡然笑說,在這半年的製作過程中,失敗的作品將近3成。他指向作品“The Didg”說:“尤其在做這個樂器時遇到很多挑戰,10個作品裡面,只4個通過。”

The Didg | 以嘴唇的振動和吹氣來吹響,聲音低沉雄渾,久久迴盪。轉了一小圈的長管子樂器,乍看猶如大象鼻子,令人聯想起澳洲樂器Didgeridoo和西藏樂器銅欽。

雖然過程極其考驗耐心,但他樂此不疲:“我覺得蠻好,可能我以前是理科生,很喜歡去實驗,做了不能夠(成功)就再做過囉。”他笑說,這樣的不可控也無法預知的製陶成果反而會帶來驚喜,令他更期待和反覆摸索,並不會因為失敗而覺得沮喪和可惜。

“陶就有這樣的一個好處,它會教你怎樣有耐心,不要刻意。如果它不能夠,就算了吧!其實我們人都是這樣,如果我們太過執著,是不會開心的。”

The Whisler | 為創作者結合水和樂器的嘗試之作,“演奏”方式十分特別,兩手舉起陶器,輕輕放在盛了水的瓶內,以水壓來推動空氣,透過小孔而發聲。

在他看來,陶藝品並不是藝術家專屬,普通人也一樣能接觸陶藝並製作出美麗的陶藝品,關鍵在於用怎樣的目光去欣賞。即便不完美,也是一種完美,即使成品缺了一角,也是藝術。

共聲( re:sonance ),一場結合陶藝和音樂的藝術演藝。(受訪者提供)

【活動諮詢】

共聲( re:sonance )是一場結合陶藝和音樂的藝術演藝。

本地藝術家薛文傑(James Seet)藉由大地之土,以陶藝製作了20件具有藝術美感的樂器,以演奏和敲擊出空靈萬變的大地之聲,通過現場展覽、演出和工作坊,結合視覺、聽覺與觸覺,讓民眾一同觀賞和感受大自然的能量,洗滌和療愈彼此的心靈。

會展期間,將有多位音樂家吹奏敲擊樂器,呈獻連串精彩的藝術表演和展覽。現場觀眾不但能聽、能看,還能免費參與陶作工作坊,體驗捏陶樂趣,感受雙手和泥土之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日期:2022年2月26日至3月13日
時間:10AM~10PM(週末)10AM~5PM(週一至五)
地點 :吉隆坡孟沙美術印務局(APW Bangsar)
活動詳情:www.facebook.com/james.seet.art

點擊鏈接觀賞視頻:
【東西】當陶藝遇上音樂…

相關文章:
天目灰釉 火和土的融合藝術
親手捏製袖珍型軟陶手作 好玩又療愈
東西/醉心陶藝之美
你沒聽錯,朽木也可以雕製成優質木製品
細品刃物之日本廚刀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