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際婦女節的主題是“打破偏見”,正好提醒大家,口號喊再多,或者再盛大的慶祝儀式,還不如先從本身做起,放下對性別的偏見,打造一個更公平的社會。
三月八日婦女節,是女性一年一度受到重視的日子。領袖和政治人物的獻詞,為女性畫出許多憧憬;商家把這一天捧成女神節,鼓勵獻花送禮制造商機;碰上柔州選舉,送花成了拉票點子。
ADVERTISEMENT
大家對這一天有各自的利用和盤算,但全世界的女權組織再次提醒:女權運動革命尚未成功,女性尚須加油。
關於婦女節的始末和意義,沒有多少人記得和追溯,包括女性本身,曾經聽過女性很不滿的問道:“為何婦女節選在三八?我知道,一定是故意的。”
其實三八國際婦女節的源起,要追溯到20世紀初,當時西方國家開始推動工業發展,雖然提供了女性就業機會,但實際上把女性當作廉價勞工,工資遠遠不及男性,不平等的待遇最後讓女性不滿情緒爆發,先是抗議,接著罷工。美國紐約每年3月8日有女工遊行抗議,參與者一年比一年多,到了1908年已有1萬5000名婦女走上街頭,要求縮短工作時間,增加工資和享有選舉權等等。她們喊出了“麵包加玫瑰”的口號,士氣如虹。
1909年2月28日,美國首度慶祝婦女節,其他國家的女性也意識到女性權益被剝奪的不公現象而據理力爭。1917年3月8日在俄國的聖彼得堡,一群女工醞釀罷工,她們要求的是“麵包、和平與自由”,這股女權力量不容小覷,後來點燃俄國革命的星星之火。
為什麼是麵包與玫瑰?因為女性爭取提升經濟能力的同時,又不放棄生活的品質。可見自古以來,女人愛玫瑰的浪漫,也不會放棄麵包的現實。
今天,很多女性經濟獨立,可以獨當一面,也懂得享受人生,但是,男女平權依然隔著一道依稀的城牆。
很多人總愛把“女性已經抬頭”、“女性撐起半邊天”掛在口頭,但現實是不論是私人企業機構還是政府部門,即使女性工作能力不遜色於男性,升上主管的也不少,但是來到重要決策,或是掌管重要部門,依然是由男人主導。
不管任何國家包括先進國,到今天還有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現象,女人要做更多工作,才能拿到和男性一樣的薪酬。
我國的國家統計局在2019年的數據顯示,同一份工作,如果男性獲得每1令吉,女性是94仙。大馬婦女援助機構展開的調查顯示,有56%女性受訪者認為,她們在職場面對至少一種性別歧視,例如面試時會被問到婚姻狀況或生育計劃,女性不管再怎麼努力,升遷機會留給能力比她們弱的男同事,女性員工有時會被要求泡茶招待做分外事,但男同事可以豁免。
或許男士(甚至女性)會問:女性求職被問到婚姻狀況和家庭計劃也是一種性歧視?是的,這個問題的背後在一定程度上認為女性無法兼顧家庭和事業,如果她有生育計劃,公司首先想到的是產假要負擔的成本,這是評估時扣分的項目。
如果女性在事業上有進取心或希望更上一層樓,往往會被扣上“野心大”或“女性主義”的帽子,替她塑造了一個不友善的形象,再用“女性太情緒化做不了大事”來抵銷她所付出的努力。這就是職場上的性別偏見,也是最受到忽略的。
今年國際婦女節的主題是“打破偏見”,正好提醒大家,口號喊再多,或者再盛大的慶祝儀式,還不如先從本身做起,放下對性別的偏見,打造一個更公平的社會。
其實女性要麵包填飽肚子,也渴望擁有玫瑰的溫柔,女人需要的那朵玫瑰包含更大意義,例如為一家人忙碌之後,得到有如送上一朵玫瑰的謝意,而不是把她的辛勞當作理所當然;女人在外頭打拼回到家裡,另一半願意分擔煩惱和家事,讓斗室充滿有如玫瑰的芳香。
有人說女性有時會忘了自己需要這朵玫瑰,或者自己買花戴也很開心,那是因為沒有機會享受到接受玫瑰的心意、關心、尊重和珍惜,唯有自己疼惜自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