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8日訊)畢馬威(KPMG)調查顯示,冠病疫情、氣候變遷與地緣政治等風險,已促使全球製造業首席執行員,更專注於“雙轉型”——智能數字與環境、社會及監管(ESG)轉型。
根據畢馬威2022年全球製造業前景報告,供應鏈風險被視為組織成長最大威脅,超過三分二或68%的首席執行員表示會確保供應鏈在全球重大幹擾中保住韌力;最佳解除壓力方法莫過於,在未發生重大沖擊前就監控供應鏈變化。
ADVERTISEMENT
大馬畢馬威科技諮詢主管顏艾文表示:“要保住韌力的需要迫使公司變得更為精簡敏捷,也快速做出決策,而數字化顯然在此建功。”
冠病未湮滅、地緣政治緊張又起,製造業首席執行員體認到需投資科技強化供應鏈韌性,一來退可免干擾,進也可從中獲優勢。
製造業需根據目前需求調整營運,可能在缺乏通知下被逼“關閉、重建工具、重新供應和重新啟動”,這顯現啟動智能製造旅程的重要性,既克服了供應鏈不可預測性、欠靈活的弊端,進而強化安全、素質、生產、成本、交付與士氣。
這過程中需要數據可視化,結合其他分析(預測性與規範性),或者共生營運等等,這可讓整體更具韌力。
投資數字化在每個可發揮功能之空間,且妥善整合,潛在加強公司機敏性,加速創新。
他解釋,數字轉型可在“燈塔”模式之下,先選定實驗廠房或生產線,然後才全面數字化。再來,全面規模推進至其他廠房;一旦證明有益,可在整個企業廠房實現。
在ESG方面,首席執行員著重社會多於環境與企業監管方面,尤其強迫勞動衝擊電子電器、膠手套、種植領域。
大馬畢馬威永續主管彭愛清(人名皆譯音)表示,國內公司將有更積極公開討論,採取行動改善工人福利。
55%願投資總營收1至5%
讓業務更永續
畢馬威調查顯示,超過一半(55%)的全球首席執行員,表示將投資總營收的1至5%以讓業務變得更為永續,這包括改善供應能源效益,急迫改善整個供應鏈中的排放問題(包括所有間接排放,採購電力、蒸汽、熱能、冷能時的間接排放除外)。
她說,大馬要於2050年達致碳中和目標,第十二大馬計劃側重碳信用,將依據公司的排碳量多寡,讓公司繳付稅收。
她預期高能源消耗的製造業公司將受上述衝擊,應採納永續實踐避免或減低上述成本。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