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佩杏·32歲·金寶人·自由職業者
在理大就讀碩士課程的當兒,機緣巧合下了解到該校提供了少有的碩士與研究所的留學計劃,原先我僅留意到巴黎的留學資訊;但錯過了報名日期。好在後來有留意大學電郵,發現在Erasmus+的計劃下提供了立陶宛留學機會,想著該國的藝術文化濃厚,加上想要體驗冬天的氣候,便放膽一試進行申請。
在獲得入學通知後,當時因尚未接種冠病疫苗,奧密克戎後期來襲,加上立陶宛鄰近的俄羅斯更是頻繁傳出戰爭的傳言,家中的長輩與醫生都鼓勵我將留學計劃延至4月份,後來已完成3劑疫苗的接種,留學獎學金和出國保險等事宜也已經處理妥當,便不再猶豫,直接選擇於1月份出發。
不曾想前往立陶宛之路也是一波三折,在轉機的當兒面對了冠病檢測不被接受、需在機場排長龍重新檢驗的急速奔跑經歷,好不容易完成檢測和提取報告,在海關櫃檯和轉機行李檢測處遇上似乎看膚色工作的工作人員。
來到立陶宛後感受到不少的文化衝擊,其一這裡完全沒有使用電子錢包,只能使用銀行卡和現金,期間為了申請能夠使用的卡而到處奔波,語言溝通方面,因歷史背景的關係,大多32歲以上的立陶宛人基本都以立陶宛語、俄羅斯語或波蘭語溝通,甚至部分立陶宛人還會討厭說英語,但好在年輕一輩都很開明友善,大多也通曉英語。
也因為經歷過3次滅國的悲慘事故,1990年前生的立陶宛人大多生性冷漠,但在俄羅斯與烏克蘭交戰之前,舉國上下的立陶宛人卻馬上義無反顧地表態給予烏克蘭支持,無論是在該戰事發生前後,當地都有相關集會,民主精神非常濃烈。
在戰事發生首日,大學亦有馬上提供100間房間和獎學金,給予被戰事耽誤上學的烏克蘭人,學生群組中經常也會有傳來呼籲學生對戰事提供的援助資訊。
在大馬,大多的家長都不支持孩子參與類似的集會,但在立陶宛,當地人會認為這是極其重要的事,是爭取民主的過程,讓我看見了象徵著民主與精神上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