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班不應該被視為只為了加強馬來文而設的課程。它必須能培養學生對新環境的歸屬感。
小六評估考試因為疫情而終於提前在2020年正式取消,並由校本評估取而代之,結果去年大多數學生都直升中一。今年教育部突然推出馬來文能力測驗,並規定凡是馬來文校本評估TP3以下的都必須通過以上考試才可以直升中一班。測驗成績一出,今年必須入讀預備班的學生也隨之大幅上升。預備班再度成了華社的焦點。筆者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討論預備班學生人數的浮動,而是要釐清預備班的前世今生。
ADVERTISEMENT
預備班是在1960年達立報告建議下開辦。它主要的目的是讓華小生有一個過渡期去適應教學媒介語的轉變。畢竟華小六年除了馬來文和英文外,其他科目的媒介語都是華文。相對於國小,華小的馬來文節數比較少,因此其馬來文程度也相應較低。而馬來文又是中學的媒介語,掌握好馬來文不單單隻為了應付學習的需要,它更是校內日常溝通(包括週會、課外活動、師生互動等)的用語。一年的預備班的學習生活可讓華小生在全新的學習環境中與熟悉的同學一起適應,對於華小生百利無一害。筆者就有兩位在小五檢定考試考獲全A的同學,選擇預備班者一路過關斬將考上馬大醫學院;選擇直升中一者卻必須重考STPM才在同一年考上馬大。
可惜家長們一味從時間的角度來看待預備班,認為多讀一年是浪費時間和不公平,因為國小的學生馬來文再弱也不用進預備班。一直爭取,終於從1991年教育部開始直升中一的條件放寬成只要考獲4A和馬來文書寫和理解2C即可,到1995年教育部再度放寬至只要考獲馬來文書寫和理解C即可。近年更是改為2D即可,甚至還可以上訴豁免預備班。結果預備班成了放牛班。試問華小生的馬來文掌握的問題解決了嗎?一個馬來文能力測驗就暴露華小生的馬來文掌握不足。這也說明問題不在預備班,而是華小的馬來文教學。
一、小學是打基礎,華小馬來文屬二語教學。教育部卻委派不諳華語的第一教學教師來教,雞同鴨講。效果如何?教育部必須關注。
二、既然用校本評估,老師肯定清楚瞭解學生的進度。學生一直留在TP1-TP3之間,試問老師如何解決?諱疾忌醫?急亂投醫?或者認為無可救藥?
三、雖然實行校本評估,但是教育部必須在小三和小五為學生安排語文能力測驗。讓老師實時調整,而不是在結束六年小學之後才來一個測驗。校本評估已說明是中下,一個考試可以逆轉乾坤?這不是有悖於教育部取消小六評估的初衷嗎?
至於預備班,筆者認為教育部有必要重新探討它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如果確定華小生直升中一不是問題,那就乾脆關閉它,節省資源。反之,就提供足夠的師資來執行,而不是隻是提供一個課程綱要交由校方自由發揮。作為一個過渡性的課程,預備班的師資必須是固定性,即是專任老師。如此一來他才能瞭解華小生在這個過渡期的學習和心理上需求。同時,能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減少學生因溝通不良而出現的挫折感。
預備班的出發點是要讓華小生在轉入中學時期進行軟著陸。畢竟華小與國中在媒介語、文化上和環境都有差異。所以預備班不應該被視為只為了加強馬來文而設的課程。它必須能培養學生對新環境的歸屬感。只要預備班辦得到位,筆者相信大多數家長都不會抗拒孩子多留一年在預備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