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喜欢常胜军,喜欢输赢中的赢,“屡战屡败”让人感觉特别脆弱无用;然而有个聪明的人在后面加了一句变体(当时相当流行):“我虽然屡战屡败,但是我屡败屡战。”无形中让人感觉自信、光明和充满希望,好像没有什么能打倒他的。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山上森林密布,大树生小树,木生火,火生土──灰烬又成为土,无有穷尽。有了坚毅的斗志,又总结了失败的经验,理论上他更强大了,他还能战斗。不知道有没有一天,大家把历史上的各种战争做个总结,让我们明白兵燹、洗劫、攻略杀伐的正面意义?
ADVERTISEMENT
连年征战的结果往往使民生凋敝,百姓痛苦,家庭破碎,诗人控诉到失声,双目出血。但是止息战争的方式又常常只能是战争,彻底消灭对方有生力量,在平野挥舞那剩下的一面旗帜,鼓声停歇,残阳如血。不能逃避,就拼尽一切去面对,这也符合武德。武有七德:戢兵、禁暴、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
名将在战斗中成长
在相对和平的年代生活,最像战争的活动也许是考试吧。小考、月考、模拟考、联考、证照考、模拟面试、面试,甚至爱情随堂考,一关又一关,关关难过。关关难过尚且不说,这重重难关更是躲不过!
我们继续拿战争和考试做个类比,武将就是考生。《明朝那些事儿》中,作者分析一般武将和名将的差别,想来也可以做为考生的参照。古代名将的心理素质让他们脱颖而出,继而脱险而生,卷土重来,震撼江山。这名将可分6个等级,考核通过就升级:第一级考战争理论,第二级是考实战,第三级考冷酷,第四级考理智,第五级考判断,第六级考坚强。
考生需要学习基本知识,然后实际应考,在孤立无援的情境中逼自己作答,不要想对考试仁慈,考题无情,你只能冷酷,你要竭尽你的智能,作出最有利的判断(有些人熟悉考试规律后能拥有考题嗅觉),最后,要扛得住各种失败的打击,直到终局之战。
名将在战斗中成长,跨过同袍的尸身,拾起缺损的长刀,青山在,虎在。1370年,王保保十万大军被徐达全歼,逃到剩下孤身与妻小,他没有自刎黄河边,两年生聚教训,再战,虎啸山河动,胜利终于到来,他打败明朝徐达的大军。对他个人来说,屡败不可耻,可耻是不敢应战。
台湾的高三学生会在指考前面对6次模拟考,我发现本地独中没有这个文化,统考之前,最多就是一次──以仿统考题型而命题的校内毕业考,仅一次!减少了实际战斗的次数,就少了战斗考验名将的机会。
当然,大明与北元的故事最后仍然是“尘归尘,土归土”,人的丰功伟业飘散在风中;“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辉煌的战果又复归自然。如果不是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让王保保登场,这名字注定消逝得更快。
前几天一个学生说搬作业很累很烦,她不要辛苦不要搬,她只想要当悒郁小公主。我就好奇了,这样你要终点吗?直接3呎宽6呎长的土地给你下葬,要吗?她又不要。还是树葬海葬?她也都不要。既然我们不要人生那么快结束──就奋斗吧!考试相对于其他生活中的磨难历练,已经是容易的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