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微隐于学

|
发布: 7:10am 10/03/2022

冠状病毒

辉瑞

宋明家

DNA

mRNA疫苗

微隱於學

莫德纳(Moderna)

宋明家.輝瑞疫苗會改變人類DNA?

宋明家

疫情時代,造謠者利用民眾對“科學研究”和“學術論文”的高度信任,特意捏造一些似是而非,或子虛烏有的“科學”內容,惡意誤導、嚇唬民眾。

ADVERTISEMENT

這不是什麼新鮮指控。打從一開始,就有各方有心人士,不斷指控輝瑞和莫德納(Moderna)的,是導致人類滅種的壞東西。一些不理解科學的民眾,容易對這類訊息產生不安和恐慌;也因為如此,科學界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會引發造謠者製造各種偽科學訊息。

最近瑞典Lund University科學家一篇有關mRNA疫苗的學術論文,就成了“異端邪說”的溫床。該團隊研究人員在培養皿上的肝癌細胞,加入輝瑞疫苗,發現疫苗mRNA在6小時內,會“逆轉錄”(reverse transcription)成為引2月25日《Current Issues in Molecular Biology》期刊論文 )。

研究一經發表,造謠者正中下懷,充分利用這難得機會,以視頻、短訊等媒介,來重複、加強“mRNA疫苗改變人類基因”的控訴;在我國,也有某些組織和醫生要求衛生部停止輝瑞疫苗接種。

要辨清事情真相,必須有些耐心,來理解幾個遺傳學概念。

首先,輝瑞mRNA疫苗由極細微的“油滴”(lipid droplets)保護,以運輸至接種者的細胞內,然後細胞根據mRNA遺傳密碼,製造S刺突蛋白,免疫系統再對這些蛋白產生反應,以在未來受感染時,有能力攻擊敵人(冠狀病毒)。

假設細胞是一棟屋子,那它的“細胞質”就是“客廳”,“細胞核”等於“主人房”,主要遺傳物質DNA(基因組)則是主人房裡的“保險箱”,存有許多建築人體的基因藍圖。而疫苗的mRNA要把病毒遺傳資訊插入人類基因藍圖,需要通過三個關卡:

1、mRNA進入“客廳”後,必須以“鑰匙”(類似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的物質)打開“主人房”的門(細胞核的“核膜”保護層)。

2、mRNA必須先變成DNA,才能有機會插入人類基因組的DNA;這過程需要“逆轉錄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3、即便mRNA被反轉錄成為DNA,它也需要“保險箱鑰匙”(亦即integrase“整合酶”),以打開“保險箱”基因組,然後才能嵌入基因組的DNA。

關鍵是,輝瑞疫苗沒有配給“主人房鑰匙”、“保險箱鑰匙”或逆轉錄酶,細胞裡也沒有這些酶,因此無論在理論或實踐上,疫苗都無法改變人類DNA。

同時,造謠者散播的偽科學訊息,主要基於對該瑞典研究的幾個錯誤認知,以下簡述其三:

(一)細胞體外培養(in vitro)和體內培養(in vivo)的差別

體外培養是模擬人體內的環境,在培養皿或試管內進行“細胞培養”(cell culture),是處在非常簡單的體外環境。但人體內環境遠比培養皿環境複雜,所以體外細胞實驗成果,不能被用來證明體內細胞的種種基因活動。

也就是說,科學家必須進行動物或人體實驗,來讓實驗具說服力。論文結尾處,也提到這重點:“必須使用其他細胞系來進行體外和體內培養的實驗”。

(二)人肝癌細胞系Huh7和正常人體細胞的差別

此研究使用特別的肝癌細胞系,其超乎尋常的DNA複製能力和基因表現,意味著實驗成果不能等同於一般正常細胞實驗。比如此細胞的某些“活躍”基因(意即“能製造蛋白質”),在一般正常細胞是“靜默”的;比如該癌細胞系其中一種稱為LINE-1的DNA片段,能製造逆轉錄酶,把mRNA轉變成DNA(引2020年8月《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

(三)論文沒有說輝瑞疫苗進入細胞核或改變細胞的DNA

這“疫苗mRNA變成DNA,嵌入細胞核內基因組”的說法是造謠者惡意虛構的,因為該論文根本沒有提到這一點,沒有所謂“改變細胞基因組的DNA”云云。

去年5月6日,麻省理工學院MIT團隊發表在高端期刊《PNAS》的體外細胞實驗,也說冠病病毒的RNA被轉換成DNA後,能嵌入細胞的DNA,進而引起科學界一片譁然;隨後行內其他專家探討該研究成果,卻發現實驗存在技術性錯誤、無法被重現結果等嚴重問題(引2021年8月3日《PNAS》期刊論文

簡言之,至今科學界沒有任何一個研究,能證明“疫苗改造人類DNA”的論述。

疫情時代,造謠者利用民眾對“科學研究”和“學術論文”的高度信任,特意捏造一些似是而非,或子虛烏有的“科學”內容,惡意誤導、嚇唬民眾。

更甚的是,小部分醫護人員在沒有細讀論文的情況下,單憑網絡二手錯誤訊息,以訛傳訛、人云亦云的誤導民眾,加劇偽科學訊息的破壞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