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外國,本地學生的數學水平如何?
“我只能說中規中矩,不會太難,也不會太容易。”薛凱心說,如果跟新加坡相比,我國數學當然不算太難,但如果跟非洲國家相比則是另外一回事,因為根據她過去在其他高等學府執教的經驗,原來數學在一些非洲國家並不是必修科,所以當這些國家的學生前來我國深造,往往必須從加減乘除開始複習。
ADVERTISEMENT
關於我國學生的數學水平,吳榮慶認為課程內容是合理的,但水平不知怎的就是比較弱,尤其在論證和解釋這方面需要加強。比如說,“他們會告訴你這答案是怎樣算出來的,但他們不會去interpret(解釋)它。例如概率算出來是0.8,這0.8代表什麼意思?你應該知道在你的應用場景裡,這0.8代表了什麼?是好還是不好?這方面他們比較弱。”
他和薛凱心皆有同感,現在的大學生似乎都急著想要得到答案,卻又不太願意絞盡腦汁去探索。薛凱心記得自己以前還是學生時,可以花上兩三天的時間去解答一道數學題,可現在的學生會不耐煩跟她說:“老師,我想了很久”,而所謂的很久其實不過是半小時。
現今的學習資源非常豐富,她敢說現在的學生很幸福,“如果他們多努力,其實他們是很容易成功的。”
如何照顧學習差異?
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薛凱心和同事發現一種現象,即學生的數學能力非常懸殊。“好的很好;差的很差。”她說,其他學科不見得會有這麼懸殊的情形,可是數學這一科明顯有這樣的趨勢。
如果學生強弱之間的差距非常大,她認為老師不能一味只照顧數學差的學生,因為這樣做恐怕會使到數學好的學生覺得數學太簡單沒有難度,而逐漸失去對數學的興趣。折中做法是把難度設定在中等水平,另外準備一些高難度題目給數學能力強的學生去挑戰。至於數學差的學生,她會在考試前幾周特別開班邀請這些學生參加,希望幫他們打穩基礎。她說:“我們不會強求他們,但大部分學生都願意加入,因為他們也想幫助自己。”
數學啟蒙
每個人對數學的啟蒙不一樣,有些人的啟蒙比較晚,但一樣可以在數學這條路上走得長遠。像廖浩輝,他中學時期的數學曾經不及格,發奮圖強後認識了微積分,從此愛上數學,是清華大學數學博士。
至於吳榮慶,他本科是學物理的,申請研究所時也是選擇物理,結果大學安排他在數學系做物理模型,“就這樣被騙去了數學。”
薛凱心則是從小就很喜歡數學,因為她覺得數學很簡單,所謂簡單是不需要像生物科那樣去背誦,只需要靠邏輯去推理。而且數學對就對,錯就錯,沒有灰色地帶,“這也是我很喜歡數學的原因。”
叫數學太沉重
說到這裡,如果你還是很排斥數學,認為是教育制度刻意“為難”學生,那麼也許吳榮慶的一番話能夠讓你稍微釋懷。他笑說:“我以前語文科也很差,每次考試都很擔心不及格,馬來文不及格的話還可能得不到SPM證書,為什麼大家就只針對數學呢?”
關於數學到底是不是在為難學生,廖浩輝也有話想說。他認為,政府編出這樣的數學課程當然是有目的,目的是要選拔對數學有興趣和有天分的學生,培養他們進入那些需要精通數學的領域,絕對不是沒來由地刁難學生。
“數學是需要開竅的,”薛凱心說,幫助學生開竅的啟蒙老師未必是學校的老師,可以是家長也可以是同儕。如果學生從一開始就很排斥數學,不管數學多有趣,只怕都已經無法入眼。
數學應該怎樣教才有趣?
數學對很多學生來說既枯燥又乏味,原因之一是他們看不見數學跟生活有什麼樣的連結,才會對數學無感。薛凱心說,事實上這些年以來,政府對中小學的數學課程做出不少調整,加入了更多應用數學,例如中學標準課程(KSSM)新增的單元包括:
中三——儲蓄與投資、債務管理
中四——財務規劃與管理
中五——保險、稅務
從課程大綱可以看見,現在的中小學數學課程不只是拋出一堆的數學公式,還更注重應用數學,比方說教學生如何理財和告訴他們保險的概念。當課程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才會曉得原來數學這麼好用。
另一方面,要讓學生覺得數學更有趣,老師可以嘗試從教學法這方面著手。
懸念導入
薛凱心以前在大學讀教育系,老師常說要用“懸念導入”,意思是開始教一個新單元之前,先用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有個初步概念。以三角函數為例,老師可以告訴學生古人如何根據太陽位置用三角函數測定和計算時間,以及我們可以怎樣運用三角函數測量山的高度。“當學生知道原來是用這個數學概念,他們就會比較感興趣。”
多媒體教材
老師不用擔心不擅長講故事,因為現在網上有很多生動有趣的視頻,通過動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數學原理,不妨把這些視頻當作輔助教材。
融入有趣的互動工具
最近兩年大學生幾乎都在上網課,雖然網課有些侷限,例如老師看不見學生的表情和反應,但有些工具只要善加利用,其實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薛凱心分享幾個她喜歡使用的工具:
·Telegram:因為可匿名留言和聊天,有些學生反而更踴躍發言,不必擔心別人的眼光。
·Padlet:歡迎學生像寫便利貼那樣,匿名把問題貼在Padlet版上,其他同學如果願意就幫忙解答。數學往往不是隻有一種解題方法,學生或可參考同學的解題方法,從中得到啟發或靈感。
·Mentimeter:裡頭有很多功能,例如可利用“文字雲”這個功能,即時調查學生的意見或得到反饋,這在破冰和腦力激盪時特別好用,老師可藉此瞭解學生對數學的想法,再根據情況調整教學方法。
·心智圖(Mind map):學生學習時也許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未能把每個小部分串連起來拼湊出一個全貌。透過描繪心智圖,可幫助他們釐清思路,從宏觀視野去複習剛剛學過的東西。
另外,有些人覺得數學乏味,是因為覺得重複做練習很無聊,不明白一直加減乘除有什麼意義。但吳榮慶認為重複練習還是有必要,因為那算是基本功,學生不能只懂應用數學卻沒有紮實基礎去支撐。
廖浩輝也認同學生有必要重複做練習,因為那跟學習詞彙和句型一樣,只有學習多了才熟能生巧和懂得融會貫通。
延伸閱讀:
【為何要學數學?/01】有助清晰邏輯及分析力,搞好數學終身受益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