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局紛擾、外圍動盪下,真正的挑戰和戰役還在前方,只有裝備好自己,才能砥礪前行。
兩年前的3月16日,當時任首相慕尤丁宣佈,將在3月18日首次實施全國MCO時,你記得你當時做了些什麼嗎?
ADVERTISEMENT
那時,我從夜市回來,經過雜貨店,老闆告訴我多地的麵包被搶購一空,網上也陸續傳出搶購物資的消息。我當時認為,“只不過”封鎖兩週,何必那樣緊張?
但後來,兩週又兩週……,時光荏苒,轉眼間,我們即將迎接MCO兩週年。這兩年間,有大部分日子,人們行動受限制,不能跨州、跨縣;不能回鄉、出國;必須上網課、網購、居家上班、隔離;商家不能做生意,開了又關;遊子異地過節,相思成災,有人見不到家人最後一面,淚水決堤。
MCO初期,有人焦慮,有人興奮,社媒消息氾濫。社區只要傳出確診,人們就如驚弓之鳥。抗疫品如口罩、消毒劑熱賣、缺貨。後來公開場合須強制戴口罩時,卻又有人總是沒戴好口罩。
這期間,政府制定的SOP一再調整,沒掃描MySejahtera?沒量體溫?沒戴好口罩?違法跨州?沒人身距離?一次又一次的路障、一張又一張的罰單,等著小民,但高官們似乎不知SOP為何物,讓人深感不公。
接下來,就是全民打疫苗。搶AZ、等預約、去PPV、比較疫苗品牌效率和副作用、打加強針等,都一度成了熱門課題。當自測盒面市後,“一條線或兩條線?”也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疫情來勢洶洶,有人轉型求變,也有人撐不住而倒下,升白旗運動一度遍地開花,足見人間有情。
疫情初期,政壇曾“清靜”一段日子,可接下來政治青蛙攪局,首相換了,州選也舉行了4次,直到最新的柔佛州選,暗流仍在湧動。
回顧過去兩年,一切如走馬燈歷歷在目,猶如發了一場噩夢。而不管這噩夢會否結束,大馬的抗疫行動,即將邁入另一里程碑,在4月1日重開邊界,同時,過渡至地方性流行病階段。
其實,大部分人早已調適自己,堂食、重返辦公室和學校、出遊、回鄉、在實體店購物,一切看似復常,但很遺憾,有些情景始終回不到疫情前,而不幸病歿者也不能復生。
記得經濟活動重開之初,我回到同樣的夜市,很多熟悉的檔口已不復存在,但也重遇了一些仍在生活線上不屈不撓的人,知道彼此安好,心中是既高興又感慨。
這場疫情就像一場全球大型的躲避球賽,一直有人中球“出局”,最後倖存的人,可能是幸運,也可能是先天條件如體質較好,又或者攻防戰略做的好。
現在,各國打算換“戰術”,正面迎抗病毒,因為人們總不能終日死守家門,不見天日。尤其在大馬,有些行業仍如一潭死水,需要外來活水。
只是,對國外入境者設下種種限制,卻允許自家未接種者自由行動,難免引發種種疑慮。畢竟,還有一個多月就是開齋節,即將有另一場大型的人口移動,誰也不想這會成為防疫缺口。
不過,我們也必須認清事實,即無人可以一輩子限制別人的行動。因此,至今仍未接種者,最終是需為自己的決定和行為負責。畢竟,當所有行動限制解除後,欠了一層保護傘的他們才是最曝露於風險的一群。
無論如何,我們有理由相信,大馬應該不會再重返MCO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了,但它將成為國人的集體回憶。
一個在3月18日生日的朋友,在MCO中度過了難忘的生日。這兩年來,她收穫的生日祝福多是“出入平安,百毒不侵”。今年終於不用在封鎖中慶生,大概是最佳的生日禮物。
對大馬人而言,這份“禮物”也得來不易,但是否真正“出入平安,百毒不侵”,還得繼續靠眾人的自律和努力。
但願大家過去兩年沒有虛度光陰,在疫情中皆有成長,因為在政局紛擾、外圍動盪下,真正的挑戰和戰役還在前方,只有裝備好自己,才能砥礪前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